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158.0
海洋地理学是地理学与海洋学之间交叉结合的新学科,具有自然、社会与技术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它研究的客体是海洋,包括海岸与海底,既研究其间气、水、生物与岩石圈层系统作用、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亦重视海洋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途径,海洋经济发展、海疆权益、立法、管理及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本书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的一部,在1996年出版的《中国海洋地理》基础上,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海洋法实施、我国多次海洋调查及沿海经济发展的新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及总参等有关科研人员完成。共计四篇十九章。特点是,较1996年版《中国海洋地理》内容更系统、全面。书中充实了新资料,增加了海洋生物、中国海洋一体化管理、海洋与国防安全三章,增强了海平面变化、环境效应与灾害章节。
总序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海洋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内容一、海洋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与发展现状二、海洋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发展趋势第二节 中国海及相邻海域的地理特征一、各海区基本特征二、海岸、海岛、海峡的基本轮廓特征三、入海河流水文泥沙特征与河海相互作用效应第三节 世界大洋简介一、太平洋二、大西洋三、印度洋四、北冰洋参考文献第一篇 海洋环境与资源第二章 中国海海底地质与地貌第一节 渤海海底一、海底地质二、海底地貌三、海底沉积第二节 黄海和东海海底一、地质构造基础二、海底地貌三、海底沉积第三节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一、海底地质构造二、海岸与海底地貌三、海底沉积第四节 南海海底一、海底地质构造二、海底地貌三、海底沉积第五节 中国近海海底地质地貌特征一、海底地质二、海底地貌三、海底沉积特征参考文献第三章 海洋气候第一节 海面辐射、热量及水分收支一、海面吸收短波太阳辐射二、海面净辐射三、潜热通量四、感热通量五、海面热量净收支六、海面蒸发量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气候的影响一、海陆分布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二、洋流和西太平洋暖池对气候的影响第三节 大气环流一、海平面平均气压场和流场二、对流层各层平均高度场和流场第四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一、冷性反气旋和寒潮二、温带气旋三、热带气旋第五节 海面风一、主要风系二、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及推进三、风向和风速四、大风日数和大风极值第六节 海雾和能见度一、中国近海海雾的月际变化和地理分布二、中国近海沿岸雾的气候特征三、海雾形成条件四、能见度·viii·第七节 云和降水一、总云量和低云量二、云状及云系三、降水量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四、雷暴和龙卷风第八节 气温一、平均气温二、气温的年变化、年较差和大陆度三、近百年来近海气温的变化参考文献第四章 海洋水文第一节 海浪一、海浪分布概况二、特殊天气系统下的海浪第二节 潮汐与风暴潮一、中国海的潮波系统二、潮汐特征三、河口潮汐四、平均海面五、潮流六、风暴潮第三节 海流一、黑潮二、南海海盆尺度环流三、“东沙海流”和南海暖流四、经由台湾海峡北上的海流五、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六、黄海暖流七、渤海环流八、沿岸流九、上升流第四节 温度、盐度和水团一、沿岸水与外海水二、南海三、台湾海峡四、东海五、黄海六、渤海第五节 海冰一、辽东湾二、渤海湾三、莱州湾四、黄海北部五、异常冰情年概况参考文献第五章 海洋化学第一节 中国邻近海域基本水化学特征一、渤海二、黄海三、东海四、南海五、台湾岛以东太平洋海域六、小结与比较第二节 中国海之物质通量一、海气通量二、输出通量三、中国海之间及与太平洋之交换第三节 中国河口化学一、长江口二、黄河口三、珠江口四、其他河口五、小结与比较第四节 中国海沉积地球化学一、边缘海沉积物来源及特征二、边缘海沉积物中的早期成岩过程及特征三、沉积物?水界面过程参考文献第六章 海洋生物引言第一节 海洋生境(栖息地)与生物区系的多样性一、海洋生境的多样性二、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节 浮游生物一、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二、微微型浮游生物三、小型浮游植物四、浮游动物·x·第三节 底栖生物一、底栖植物二、底栖动物区系组成与地理分布三、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四、底栖生物群落第四节 游泳生物一、鱼类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二、鱼类数量分布特点三、其他游泳动物第五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和资源遭受的胁迫一、全球变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胁迫二、重要渔业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与衰退参考文献第七章 海洋资源第一节 滩涂资源一、滩涂资源及其基本特征二、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第二节 中国海域油气资源一、中国近海油气地质条件二、油气资源量及远景评价第三节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一、引言二、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地质背景三、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地球物理研究四、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地球化学研究五、小结第四节 海水资源一、海水淡化二、海水化学资源特点、开发现状及评价第五节 海洋生物资源一、渔业资源二、医药生物资源第六节 海洋能资源一、海洋能种类及我国的海洋能资源二、我国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参考文献第二篇 区域海洋地理第八章 渤海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一、浅平的内海与三大海湾二、渤海的气候与海流三、沿岸河流及其地貌与沉积效应第二节 河口、三角洲环境与资源一、辽河二、滦河三角洲三、黄河三角洲第三节 渤海海峡和庙岛群岛一、渤海海峡二、庙岛群岛三、庙岛群岛自然资源与发展途径分析参考文献第九章 黄海第一节 区域特征一、地理位置及地质格局二、黄海的流系与水团三、黄海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第二节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河海交互作用与海岸内陆架大型地貌体系一、地理位置及沙脊群特征二、辐射沙脊的泥沙来源三、黄海辐射沙脊群的成因四、辐射沙脊群现代冲淤变化规律五、辐射沙脊群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第三节 长山群岛一、环境与资源特点二、产业结构特点三、长山群岛区域开发建设途径分析第四节 黄海的经济发展与结构一、黄海的经济地位二、黄海区海洋产业分布参考文献第十章 东海第一节 区域特征一、东海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二、东海海底地貌与大陆架沉积动力作用三、影响东海水域环境的作用过程四、东海陆架沉积和物质来源五、东海海平面变化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与浙闽港湾海岸一、长江三角洲与长江河口二、浙、闽港湾海岸第三节 舟山群岛一、历史沿革与地理特征二、海岛海洋资源三、舟山群岛及各区社会经济特征第四节 台湾海峡一、台湾海峡的地质与地貌二、台湾海峡的气象与水文三、台湾海峡的动植物区系第五节 台湾岛一、台湾岛的地质地貌二、台湾岛的气候三、台湾岛的河流水文四、台湾岛的土壤五、台湾岛的自然资源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南海第一节 区域特征一、宽阔深邃、半封闭的边缘海二、拉张断裂构造,多期多中心海底扩张三、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南海上层海洋环流与海表温度(SST)五、热带海洋生物与渔业资源六、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砂矿与海盐资源七、优良的港口资源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及香港、澳门地区一、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二、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三、香港、澳门与离岸岛屿四、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的经济、文化与一体化发展第三节 海南岛和琼州海峡一、海峡与海岛自然环境特征二、地质基础、构造活动与海岸特征三、富饶的资源、文化、历史遗迹与南海开发战略基地第四节 南海诸岛一、岛礁自然特征、分布与战略地位二、珊瑚礁生态系统三、岛礁历史沿革与海洋疆域第五节 北部湾和广西海岸一、北部湾二、广西海岸三、港口与西南出海通道建设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第一节 海底地质构造一、海底地质构造二、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断裂构造第二节 海底地貌与沉积一、海底地貌特征二、海底底质与沉积三、海底地貌成因分析第三节 气象水文特征一、风和降水二、海洋水文三、台湾以东黑潮和海平面高度第四节 海洋灾害一、地震灾害二、海啸灾害三、热带气旋与海浪灾害第五节 海洋资源一、渔业资源二、旅游资源三、港口资源参考文献第三篇 海洋经济与管理第十三章 中国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第一节 2006年中国海洋产业状况第二节 海洋旅游业一、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二、中国海洋旅游产业三、问题与展望第三节 海洋渔业一、中国海洋渔业经济概况二、中国海洋捕捞量变化和渔业现状三、中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对策第四节 港口与海运一、港口的空间分布与海岸海洋环境二、中国港口的货运量、货运结构与货运体系三、中国港口与海运发展趋势第五节 海洋船舶业一、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历史和特点二、中国船舶业的发展现状三、中国船舶的发展条件及前景第六节 海洋油气工业一、中国海洋油气沉积盆地及勘探开发现状二、中国海洋油气田及其储量和产量三、中国海洋油气业的远景评价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中国海岸带经济发展第一节 海洋经济与大陆经济一、什么是海洋经济二、美国、日本海洋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第二节 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域一、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总量二、开放经济继续领先三、人口向东部沿海聚集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一、珠江三角洲经济概况二、珠江三角洲经济特征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特征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第五节 环渤海经济区一、天津滨海新区二、唐山曹妃甸新区参考文献第十五章 中国海洋一体化管理第一节 联合国海洋法与中国海洋第二节 中国海洋管理——历史与现状一、中国海洋管理的历史二、南海疆界断续线三、1949年以来中国海洋管理及方法四、当代海洋管理的纲领——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与《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第三节 中国海洋一体化管理一、海洋一体化管理原理二、海洋一体化管理的特点三、案例介绍参考文献第四篇海平面变化与环境效应、海洋灾害与海洋安全第十六章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与海平面变化、效应及对策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全球海平面上升一、世纪性的海平面上升二、21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值估计三、相对海平面变化第三节 中国海域海平面变化与效应一、古海岸变迁遗证二、中国古海平面变化与古海岸变迁三、中国海域现代海平面变化与发展趋势四、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影响之例证及可能受害区分析参考文献第十七章 海洋灾害第一节 海洋地震一、地震和海洋地震二、中国近海海域地震活动特征三、海洋地震的前兆与地震预报四、海啸第二节 热带风暴与风暴潮灾一、热带风暴与台风二、中国东南沿海的台风灾害三、风暴潮灾害第三节 海岸侵蚀一、海岸侵蚀缘由二、海岸侵蚀现况第四节 赤潮灾害一、赤潮灾害概述二、中国近海海域的赤潮灾害三、中国沿海赤潮灾害的演变趋势与应对策略参考文献第十八章 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第一节 中国沿海污染源一、中国沿海工业污染源二、中国沿海城镇生活污染源三、中国沿海农业污染源四、中国沿海港口和船舶污染源五、中国沿海油田污染第二节 中国近海海域污染现状一、中国近海海域污染二、中国近海海域沉积物污染三、中国近海海域生物污染四、中国近海海域主要河口及海湾污染第三节 中国近海海域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一、近年来环境质量变化二、海洋环境保护对策参考文献第十九章 海洋与国防安全第一节 概述一、国防与海防二、海防的地域和空间三、海洋与国防安全第二节 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斗争一、岛屿二、海域划界和海洋资源开发第三节 台湾岛的重要战略价值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二、台湾岛的重要战略地位第四节 海上通道安全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至关重要一、对中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的海上通道二、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重点海域和海峡通道的控制第五节 海洋气象水文环境对国防安全的影响一、影响军事行动和武器装备效能发挥的主要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要素二、海洋气象水文环境要素对军事行动和武器装备效能发挥的主要影响三、海洋环境影响军事行动和武器装备事例第六节 小结参考文献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海洋地理学是地理学与海洋学之间交叉结合的新学科,具有自然、社会与技术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它研究的客体是海洋,包括海岸与海底,既研究其间气、水、生物与岩石圈层系统作用、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亦重视海洋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途径,海洋经济发展、海疆权益、立法、管理及新技术的发展应用。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海洋地理》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的一部,在1996年出版的《中国海洋地理》基础上,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海洋法实施、我国多次海洋调查及沿海经济发展的新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及总参等有关科研人员完成。共计四篇十九章。特点是,较1996年版《中国海洋地理》内容更系统、全面。书中充实了新资料,增加了海洋生物、中国海洋一体化管理、海洋与国防安全三章,增强了海平面变化、环境效应与灾害章节。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海洋地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 | ||
9787030356406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海洋地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5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精装 |
页数 | 940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