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6.0
本书收录了李叔同所辑所作的诗文、警句,加以阐释和解析,反映了李叔同的思想情怀。
学问类放在属于自己的位置就是快乐
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
做人先修德
做人的行为标准
向圣贤接近
学圣贤的克己工夫存养类做一个有涵养的人
德高望重从何来
摆脱欲望,拥有淡泊心境
德行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清心寡欲之人
拥有一颗平常心
拿什么去从容不迫
人不可心浮气躁
追求心中的光明
恬淡是养心的第一法
涵养的体现
涵养令人赞叹
做一个有理性的人
心平气和在于定火
保持一颗清醒的心
得意时平淡,失意时顺其自然
做人不可狂妄自大
做人不要一事无成
应学会忍耐
不做狭隘之人
保持一个安静的心态
有缺点,当纠正
我们不能不慎重
仍然演绎着这个故事持躬类看上去有些愚笨
富贵这东西
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生最不幸的是什么
另一种退法
人要学会自重
别弄得仰天长叹
大着肚皮容物
物极必反
亦忧亦惧是君子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不妨向后看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要做到处事不惊
别步步都想抢占先机
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
做人要懂得尊重自己
作为自己的图腾
切不可自欺欺人
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做人要光明磊落
要做到书读我
思考问题时要缜密
水至清则无鱼
恕人律己
以宽恕自己的心意去宽恕别人
人应该一天天地完美自己
君子之交淡如水
居安思危
多回想过去的不足之处
切不可怒不可遏
不要把事情都做尽和把话说尽
花到半开最有味
做人不要太精细苛刻
多虑、多怒、多言的原因
请注意过份的恭维
我们必须冷静敦品类好名声不是靠沽名钓誉
切不可一意孤行
不要自讨苦吃
凡事都有其章法
遇事应沉着冷静
处事最怕急躁
枉然为人作君王
无我者明接物类做人要有自己的立场
口无遮拦的人不可靠
从无过中求有过
只管一味镇定从容
做人要自知之明
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全凭一张嘴的本事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吃亏是福
终身能得的便宜
百试不厌的良方以忍让之心待人接物
吃亏也有道
宰相肚里能撑船
要给对方留有余地
宽和与严厉应相互补充
招致失败与怨怒的原因
不轻易施恩于人
取人之所长
不可轻言轻信
惭愧之心可让小人成君子
为何激之而不怒
话不要说绝了
劝善之言慎之又慎
不可犯此六戒
论人须带三分浑厚
莫让人敢怒而不敢言
就事讲话,顺势开导
面对奸诈之人切勿直言
道自己善良不如道人家善良
不必追究人家的心迹
忠厚人的行为
说话的本身没有错
纵己之欲和言人之非都是失误处世类宽容之心产生无穷力量
切莫非议他人
以己胜人者愚,以人责己者智
处世不可太分明
人须藏住自己的精明
盛德与傲慢
不忠不恕勿责人
秋气春风两相宜
盛喜盛怒须当心
怒时言多失体
闲谈莫论他人非
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事有急缓,人有操纵
对自己的性情不可放任自流
临事论人的区别
自论者智,自知者明
不要只注重外表
莫让胸中冰炭一生
作心厚之人
施人恩惠不在多少
人要怀有感恩之心
好合好散惠吉类独处要防心
万物相生相感
不辱不耻
人生难得“谦”与“恕”
像水一样清澈的心灵诗歌词.散曲创作歌曲李叔同年表简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此为李叔同所歌。此歌伤感、缠绵、苍凉、无奈,颇有自古“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的感慨。
李叔同,1918年以盛年出家,当时曾震惊整个知识界,也给后世留下一个谜。1942年10月13日安详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临终前写“悲欣交集”四字,以为绝笔。且预作遗书、遗偈数通,于弥留之际分发示友。其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其生其死,都充满了诗意和神秘色彩。
一个人生时能虑及死,这并不足奇。但在死后犹能凭借生前的超常智慧给世人留下许多思索和盲点,扑朔迷离,如真如幻,这就非哲人所不能为了。弘一法师终其一生,凡在俗39年,在佛24年,活得虽非轰轰烈烈但却光明磊落,潇洒飘逸。一生充满离奇。一生行状便是一本没有写完的哲学。正如他的好友夏丐尊在(《弘一大师永怀录》的序言中所概括的那样:“宗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家,为若戒律精严之头陀,而卒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其行迹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谓游戏人间。为一大事因缘而出世者耶?”这便是当时知识界对李叔同 弘一大师的看法。他从赫赫朱门到寂寂佛门,从翩翩浊世佳公子到戒律精严的苦行僧,诚可谓“朱门年少空门老”。
综观李叔同的一生,虽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遍走天涯”但他走来走去也没有走出文化天地。他始终是一个文化人。就是出了家以后也还是一位佛门中的文化人(见黄福海《弘一法师与我》)。他用文人的才情与习性接会前人,啸傲当世。
我们所解析的李叔同格言别录内涵及其文化思想底蕴大抵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儒文化。也即是传统文化,包括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金石书画,乃至八股文的范文。《格言联璧》、《古文观止》、“四子书”等。这些都是他十八岁以前所学。是他文化结构中最基本的东西。这一时期他还受教于赵幼梅、唐静岩等津门耆宿。与严修、周啸麟、王仁安、王吟笙等有文字交往。毫无疑问,他们的旧学都深刻地奠定了李叔同的传统文化的根基。二是新学,或称民主文化。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严修、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柳亚子、严复等人的社会思想。这一部分主要是他到上海以后在城南文社,特别是进入南洋公学时所受到的教养。后来影响了他的爱国思想和教育思想。三是洋文化。这部分主要指他留学时期通过日本所接触的西方文化。这里包括西方美术(塞尚等人的画风),西方音乐(合声配器以及移植奥尔德等人的乐曲)、西方戏剧(研读莎士比亚原文剧作,演出小仲马的《茶花女》)等。这诸种文化麇集一身,互相渗透、侵寻、碰撞,构成他文化结构的兼容性和复杂性。这种特殊的文化心理结构,使他一开始就不像梁启超、蔡元培那样对文化建设有什么宏图大略,他更多的是注重文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关怀。所谓“为善最乐”、“以美淑世”等格言,实质上就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
他在引进西方艺术(音、美、戏)上开一代风气之先,但他骨子里始终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他对它们热衷留恋,一往情深,构成他文化思想的主干。李叔同以才情入世,以诗文会友,以真知育人,这是他的文化修养最完满的体现。他对美术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的培养和造就,为师为友,都体现了他的人格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成熟的人格又推进了他对深层文化底蕴的探求。他从儒到士到佛,在心路历程上始终伴随着传统文化的轨迹。他多才多艺,和蔼慈悲,克己谦恭,庄严肃穆,整洁宁静。他中年以后顿悟前非,处处避世绝俗,又无处不近乎人情。
《倾听李叔同》,所讲的内容来源于弘一法师李叔同亲笔记下的经典格言别录。从某种意义来讲,本书乃其本人行状的写照,也当是其大彻大悟。大凡读者闻一句,当得一顿着;读一讲,当得一悟觉。一顿一悟,是为序。
本书所讲的内容来源于弘一法师李叔同亲笔记下的经典格言别录。从某种意义来讲,本书乃其本人行状的写照,也当是其大彻大悟。大凡读者闻一句,当得一顿着;读一讲,当得一悟觉。
这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亲笔记下的经典格言别录。全书共分七部分,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接物类、处世类、惠吉类等。从某种意义来讲,本书乃弘一法师本人行状的写照,也当是其大彻大悟。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倾听李叔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7243342 《倾听李叔同》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京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倾听李叔同是京华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16.2 的主题关于 李叔同(1880~1942)-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