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城

记忆之城

徐萌,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写抗战时期,在重庆大轰炸中,周家人忍受着日本人长达五年的狂轰滥炸,与所有的中国人一样承受一次次的磨难与打击,却更加勇敢坚强,周家的儿女们也在各自的战场上英勇奋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书籍目录:

序在历史与历史感觉中寻找突破

引子东京来信

第一章意外重逢

第二章相见时难

第三章别亦难

第四章逃离北平

第五章所有的人都改变了身份

第六章公开的营救

第七章兄弟同心

第八章做母亲的和做儿女的

第九章朱今墨的新考验

第十章剪不断的情缘

第十一章刺杀汪精卫

第十二章灾难从天而降

第十三章五三之夜

第十四章愈炸愈强

第十五章周家和赵家住在了一起

第十六章朱今墨被捕

第十七章豪情算负忘生死毁誉一生甘自羞

第十八章敏柔啊敏柔

第十九章刺杀李其洋

第二十章冠忠之死

第二十一章顾玉秀的眼泪流干了

第二十二章冠杰之死

第二十三章六五惨案

第二十四章苦难与救赎

第二十五章最后一击

尾声永远的记忆

后记无尽的感谢

前言

央视这个平台与众不同,重大历史时刻总要求我们在场,每逢重要庆典,总要适时推出相关题材的电视剧,以示纪念或警醒,日常播出关注的点和面也需要相当规模的高度与水准。今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选择了《记忆之城》这部作品。

在我内心,我一直有一种期待,在重大题材与重要历史事件创作中,除了史实与史料的准确与翔实外,更期待有一个好的故事、好的框架,期待有一种历史感觉与人文情怀。关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我也一直期待着能有一部像《战争风云》那样的作品,既是全局的,又是个人化的。历史是死的,需要历史感来打通和激活,而在历史与历史感觉之间寻找突破口,把我们民族沉重苦难的历史用一个个活的人物形象来加以记忆,则一直是我所呼唤的。苏联的战争电影已经拍了六代,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种全景式的战略记录到《燕南飞》、《幼儿园》、《一个人的遭遇》《伊万的童年》,一代代的讲述,使战争和人这个主题不断被深化,不断被开掘,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历史深处走来,形成一个个记忆中的亮点,这是文艺作品的责任,也是一代代艺术家的使命。

《记忆之城》让我眼前一亮,这部作品就是一部既关注历史又注重历史感觉、集丰富的史料与丰富的情感于一体的出色的作品。

我是四川人,对重庆大轰炸这段历史比平常人知道得多,知道得深,也更知道这段历史写起来会更难。但这部作品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把重庆大轰炸这段历史置放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八年历史中,成功地拓展了故事的历史时空。为了避免这类题材作品只讲历史不讲故事,只见事件不见人物的弊病,该作品从人物入手,建构了一个家庭。它从七.七抗战爆发写到抗日战争胜利,沿着抗战八年的时间轴,以一个家庭为故事主线,透过一个忠勇之家的悲欢离合,抒写了一群中华好儿女,在国难当头、家国不保的危难中,慷慨赴死、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既写了重庆大轰炸的残酷,又写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以及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誓死不降,抗战到底的决心与意志,同时,它又全面细致地展现了以周家准女婿朱今墨为线索的中共特科在隐蔽战线的情报斗争,不只揭露了日本对重庆无区别轰炸的暴行,更写出了轰炸下的重庆人民和中国人民被激发的抗日热情和英勇抵抗的精神,最终完成了一幅有主有次、有“大”有“小”,既有广阔的全景展现,又有曲折的个人命运的画卷,完成了从小家到大家再到国家的布局。

写作需要想象力,更需要能量。

《记忆之城》既是一部聪明的作品,又是一部厚重的作品,其独特之处在于视角的新鲜,选择人物与事件的精到巧妙。它把八年的抗战历史放在一个家庭中完成,由家庭成员担负起讲述历史的任务,成功解决了历史与故事的冲突。此外,它用更广阔的视野与胸怀,着力描写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灾难中不屈服的灵魂。整部戏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存意志与刚烈的精神气质,有一种既自豪又悲伤的激情。这种结构、这种故事布局、这种想像力和气魄,让我内心感到震动,而那一个个英雄人物也打动了我。

徐萌是央视电视剧中心有实力的编剧。严格的学院派训练和超出常人的勤奋,使她年纪轻轻就担纲起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这在编剧中是不多见的。从1996年创作《中国命运的决战》起,她就一直潜心研究抗日战争史和解放战争史,其后在赴美访学、工作之余,她将全部的精力都用来搜集资料,在跨文化的体验中寻找对历史的反观,积累对历史的感觉。

她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她占有的资料以及她的研究方法不逊于一位专门的学者,这一切使她拥有了一个开放的视界和准确的历史观,加上她扎实的文字功底、娴熟的技巧,以及独特的感受力与想像力,使她的作品既清醒大气又细腻婉转,还具有深刻的悲悯,所以才有了我们眼前这部厚重而又深情的作品。

后记

无尽的感谢写作《记忆之城》是一个艰难而孤独的历程。

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寻找一个城市和我们民族记忆中的亮点。

我要一个人面对战争和灾难。

那是一段痛苦而压抑的日子,一家人全为我捏一把汗。母亲、姐姐每次打电话来问我怎么样了,我都恶狠狠地告诉她们:“我在杀人!”。先生就更苦了,孩子正要上一年级,保姆走了,他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娘,买菜做饭,接送孩子,晚上还要陪我,因为写那些恐怖的场景,神情恍惚,一到晚上就害怕。一边在厨房做饭,还要一边听我在他耳朵边讲我的那些破碎的、不连贯的故事;有时遇到坎儿,过不去了,半夜把他眼皮扒开,让他帮我理顺那些故事;星期天还要陪我上庙,烧香为那些亡灵祈祷。

要知道,人家可是堂堂的北京电影学院的大教授,录音系主任,七八级的,与张艺谋、陈凯歌是一拨的,做过十几部电影的录音师,头上一大堆耀眼的学术头衔,说戏聊戏对他来说就像炒菜一样信手拈来,却甘愿为我牺牲一切。

连我7岁的女儿也跟着受罪。知道不要打扰妈妈,有时放学回来,实在想妈妈了,就会闯进书房,坐到我腿上,我心软了,就让她坐一会儿,她会在电脑上看我写的那些东西,她已经认得好多字了,已经能整本地阅读《明亡清兴六十年》了,所以就会问我戏里那些事:“朱今墨为什么要抛弃敏柔?”感慨说那些人死得可真惨。有时会溜进来看上几页,然后认真地批评我说:“妈妈,你今天一个字也没写,你要用功了!”任何写作都是艰苦的,说这些不为诉苦,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作品后面有无数的人在支持。感谢海润集团总裁刘燕铭先生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创作平台。制片人唐莉莎几乎每天打电话来,问长问短,告诉我她看到的那些部分经常落泪,而且每次总是说,实在写不动就不写了,身体要紧。要知道这是对一个创作者最深的爱、最大的体贴!重庆电视台有才华的记录片编导徐蓓小姐,特意为我找来他们拍过的记录片《下江人》,为我能找到剧中人的感觉提供了重要帮助。重庆电视台著名编剧张鲁,多年来一直坐轮椅,听说我在创作这个作品,经常打电话、发短信,提供细节及人物感觉。作品完成后,他两天就看完了,并提出了大量意见。还有央视电视剧中心的领导、同事,每次见到我都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他们内心一直都相信并期待我能写出大作品,希望这次没有让他们失望。

太多的人,太多的事,需要感谢,需要记住。

写作需要想像力,更需要能量。创作这样一个巨大的作品,对我的智力与体力都是双重考验,驾驭那些历史人物与历史场景也需要相当的想像力、气魄及深刻的悲悯。我希望读者对这部作品抱有一份宽容。在创作中,我始终面临三岔路口,面临艰难的平衡,由于它首先是作为一部电视剧剧本来完成的,所以我不能在作品中一一把历史事件的背景做详细的展示与考据,相反,还要把它不断隐藏和变形,同样,我无法用细腻的小说式的笔触,详细描摹那些场景、刻画人物的内心,所以它看上去可能是粗糙的,但请相信,它是真诚的,充满责任的。

徐萌2007年8月27日于北京

内容摘要:

  本书讲述了重庆大轰炸背景下一个忠勇之家的悲欢离合,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往事。透过这个家庭几个儿女的英勇故事,展示一个民族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强大的精神力量。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已经拍摄上映,由青年演员童蕾,香港影星谢君豪、魏骏杰、滕丽名等领衔主演。  1937年春天的北平,一位邮递员给周家小姐周敏柔送来了一封信,信是她在日本留学的未婚夫朱今墨写来的,朱今墨在信里诉说了对敏柔的思念,并告诉她,他此时身处的日本正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空气中到处充满战争的气味,此时的中国,一定会有很多人为民族人的未来而抗争……本书讲述了重庆大轰炸背景下一个忠勇之家的悲欢离合,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往事,透过一个家庭几个儿女的英勇故事,展示一个民族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既是一部聪明的作品,又是一部厚重的作品,其独特之处在于视角的新鲜,选择人物与事件的精到巧妙。它把八年的抗战历史放在一个家庭中完成,由家庭成员担负起讲述历史的任务,成功解决了历史与故事的冲突。此外,它用更广阔的视野与胸怀,着力描写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灾难中不屈服的灵魂。整部戏表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存意志与刚烈的精神气质,有一种既自豪又悲伤的激情。【作者简介】  徐萌: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北京电影学院剧作专业硕士,现任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1991年起从事编剧工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命运的决战》、《婚前婚后》、《走过旧金山》、《说出你的爱》、《卓尔的故事》、《摇摆女郎》、《你一定要幸福》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记忆之城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676447
如需购买下载《记忆之城》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记忆之城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