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巴蜀书社
年代:2008
定价:20.0
本书以道教丹术转型这一文化嬗变过程为出发点,结合关联背景,分析中古之际丹术转型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全书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序
序二
前言
导论
一“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历史内涵与发生时期之界定
二一个背景性的主题:“唐宋变革”与中国文化的“内转”
三内在化与文化攫能性:解释理论的预设
第一章早期道教炼丹术的形成及其文化精神
第一节炼丹术的文化生成逻辑及其精神本质
第二节汉代技术信仰思潮与炼丹术的兴起
一炼丹术在汉代的兴起
二汉代炼丹术兴起的知识、思想和信仰渊源
三汉代的技术信仰与自然主义哲学思潮
第三节道教炼丹术:作为一种外向攫能精神之文化载体
一原始炼丹术之朴素工艺精神表现
二炼丹术之汇融于早期道教及其实践理性品格塑造
三葛洪与《抱朴子内篇》:对道教炼丹术之外向攫能精神的总结
四陶弘景:基于炼丹实践经验的道教科技思想升华及成果
第二章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六朝至隋:丹术内涵之演变及其教内地位的下降
一“世中岂复有白日升天人”:对炼丹术的怀疑意识之兴起
二从《抱朴子内篇》到《真诰》:“丹”义之衍变
三“内、外丹”概念之出现及意义
第二节唐代道教外丹术的走势及命运归宿
一《周易参同契》与唐代外丹术的“义理化”
二从“高尚”到“卑俗”:唐代外丹繁荣背后的世俗化流变
三外丹术的凋落与归宿或另一种意义上的“转型”
第三节“内丹道”的逐步确立与成熟
一钟吕内丹道的形成和确立
二张伯端的《悟真篇》及“南宗”的开创
第三章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上)中古“心性论”思潮及其文化精神
第一节丹术转型成因的探讨:从“中毒说”到“文化根源说”
一“中毒说”辨义
二文化精神的逻辑本书的角度
第二节“心性论”思潮的兴起及其文化驱动力
第三节道德化与内在化中古“心性论”思潮的结局及文化精神
第四章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中)内丹学的理论奠基及道术融合
第一节重玄学与道性论:道教内丹学的理论奠基
一“情灭而性在,形殁而神存”:生命本质观的变化
二“遣之又遣、玄之又玄”:内在化的认识论机制
三“坐忘契道”:修仙方法论的重塑
第二节心性论思潮与丹道探索的融汇
一吴筠的“神仙可学论”
二《养生咏玄集》:契重玄之理以合丹道
第三节《易》、《老》互诠以解丹:唐宋内丹家的理论探索
一“铅汞合神功,全在五行中”初步比附阶段
二“道之分有数,道之变有象”全面转向阶段
三“悟真意则象捐”解构象数阶段
第五章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下)无家可归:“外丹术”之文化异质性的形成
第一节“命分殊途,显然异轨”:中世道教的分化发展
第二节唐宋朝廷的崇道抑术及其影响
一唐代:道举崇玄
二宋代:“肃正道流”
三“道家之学,翕然一变”
第三节对外丹术的普遍“规训”工艺价值批判的维度
一儒家的批判
二佛教的攻讦
三道教内部的抨击
第四节“有为之真法”:“外丹”信仰实践者的最后反驳
第六章“内丹外法”:内丹道之文化攫能方式的建构
第一节“大道无言,内丹非术”
第二节“内炼成丹,外用成法”
第三节“以性摄命”,“道德为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主要研究了:“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历史内涵与发生时期之界定、炼丹术的文化生成逻辑及其精神本质、炼丹术之汇融于早期道教及其实践理性品格塑造、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成因(上)中古“心性论”思潮及其文化精神等内容。【作者简介】 蔡林波,1969年生,湖南资兴人。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上海宗教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宗教学、中国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参与撰写《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研究》、《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等论著,并发表《老子“无为”思想的超越意蕴》、《论南朝道士陶弘景的科学思想》等论文十余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神药之殇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7521044 《神药之殇》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成都 | 出版单位 | 巴蜀书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
神药之殇是巴蜀书社于2008.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5 的主题关于 道教-炼丹-文化-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