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上海画传

周恩来在上海画传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 编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60.0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周恩来一生在上海工作与战斗的经历。

书籍目录:

引言

一、临危受命

出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总指挥

二、奋起反抗

面对“四一二”逆流

三、深入虎穴

探索白区工作斗争经验

四、育种播火

关心支持红军和苏区建设发展

五、威震敌胆

创建领导中央特科

六、智破敌谋

紧急处置顾顺章叛变和“伍豪事件”

七、运筹帷幄

组织指挥上海人民抗日救亡运动

八、调兵遣将

冲破国民党政府的舆论封锁

九、雾海明灯

“周公馆”设立的台前幕后

十、针锋相对

揭露国民党内战、独裁本质

十一、据理力争

为解放区人民争取应得的权益

十二、肝胆相照

壮大和平民主统一战线

十三、决胜千里

指挥上海“第二战场”的斗争

十四、未雨绸缪

为解放、接管上海做准备

十五、肩负重任

领导上海恢复和发展经济

十六、擘划未来

指挥上海向科技进军

十七、强国安邦

勉励上海为国防事业作贡献

十八、推陈出新

关心上海文艺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十九、良师益友

关怀上海文艺界人士

二十、继往开来

打开外交新局面

二十一、友谊四海

广交天下宾客

二十二、丰碑永存

留在上海人民心中的难忘记忆

后记

前言

周恩来,幼名大鸾,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周少山、胡必成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区)。

周恩来出生的时候中国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肆意践踏中国的土地,蹂躏中国的人民,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是摆在中国一切有爱国心的人面前的最突出的问题。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三堂伯周贻谦前往东北读书。东北是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是民族危机格外深重的地方。就在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东北跟朝鲜只有一水之隔,唇齿相依。朝鲜人民遭受的惨祸,更使东北人民感到惊心动魄,寝食难安。这一切给少年的周恩来带来异常强烈的刺激,也激励起了少年周恩来强烈的爱国热情,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同时,怎样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怎样使中华民族得到振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连串问题从这个时候起一直像一团烈火燃烧在少年周恩来的心中,成为经久持续的动力推动他不断向前求索。

1913年周恩来随伯父周贻赓来到中国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天津,进入著名的南开学校读书。在南开的四年学习生活对周恩来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随着对中国国情的加深了解,周恩来忧国忧民的心情更加灼热了。周恩来在南开学习的那四年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处境还在继续恶化。怎么办?年轻的周恩来怀着强烈的救国愿望,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许多爱国的进步书刊,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周恩来在友人的资助下赴日本求学,在临行前夕,年仅19岁的周恩来,留下了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在日本,周恩来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阅读了《震动环球的十日》、《社会主义神髓》、《我的社会主义》等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书籍,思想开始发生重要转折。周恩来去日本原来是想寻求可以“济世穷”的学问,但是日本社会的黑暗现实令他非常失望。听说母校要创办大学部的消息后,周恩来决定回国学习。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周恩来积极投入了这场反帝爱国斗争。在五四运动中,周恩来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主编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因领导天津各校数千学生赴直隶署请愿,要求政府废除中日不平等条约、释放爱国学生代表而被逮捕。在这近半年的监狱生活中,周恩来重新思考了许多问题,也更加了解了严酷的社会现实。入狱前,他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改造、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的学生;出狱后,他就逐步走上了革命家的道路。正如以后他谈到革命思想形成时说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一种革命意识的萌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在狱中,周恩来有了远涉重洋赴欧洲求学的想法。为什么要去法国呢?除了因当时国内正兴起一个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外,周恩来在给其表兄陈述周的一封信中,将他赴欧洲的目的说得很明白:“主要意旨,惟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于吾民族问者。”1920年7月17日,周恩来获释出狱。与此同时,周恩来得到了南开学校创办人、著名教育家严修的推荐和资助,得以实施他的赴欧计划。

1920年11月7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这是苏维埃俄国诞生的日子。这天上午10时,时年22岁的周恩来与同学李福景、郭隆真、张若茗等197个青年,作为华法教育会第十五届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来到上海杨树浦码头,登上了停靠在那里的法国波尔多斯号巨型邮船,起航赴法。当天上海的《时事新报》第三版以《大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放洋》为标题报道了这个消息。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到上海,也是周恩来与上海结缘的开始。

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周恩来无数次来到上海,与上海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在上海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无法忘记的光辉业绩。

到法国后,周恩来一方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状况和工人运动作了认真的实地考察,一方面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时对种种不同的社会思潮广泛关注。经过反复学习、思索、分析、比较,周恩来终于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1年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才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直到牛命的最后一刻。

1924年国内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周恩来奉中央之命,回到国内,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洪流之中。在广州,周恩来先后担任了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部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少将政治部主任、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第一军副党代表、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成为当时党内军事工作特别是军队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1926年12月,周恩来又奉中央之命离开了工作了两年的广州,秘密来到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上海。

后记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的日子,我们谨以此书献给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高风亮节,寄托上海人民对他的无尽思念。周恩来在上海留下的光辉业绩和革命精神,必将激励上海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周恩来传》、《周恩来生平》、《周恩来年谱》、《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中国共产党上海史》、《上海周公馆》、《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在上海》、《上海人民革命史画册》、《周恩来》画册、《纪念周恩来》画册等著作,尤其是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所编《周恩来在上海》一书,对我们帮助特别大。同时我们也注意吸收了学术界部分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本书所用部分照片的作者,虽经多方努力,至今无法联系到,望照片作者见到本书后,与编者联系。

本书主要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编写。文字部分:徐云根负责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的编写工作,王长流负责社会主义部分的编写工作。照片部分:由徐云根、张晨、康珏、王长流、任锐等共同选编。全书最后由倪兴祥、张小红修改审定。张康乐、毛亚蓉、陈晓明、林晶晖等同志也参与了本书的部分编务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当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08年1月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周恩来在上海画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1999023
如需购买下载《周恩来在上海画传》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共党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周恩来在上海画传是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7 的主题关于 周恩来(1898~1976)-传记-画册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