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1.8
本书为《中国通史》第五册,主要叙述了从北宋建立(960年)到元帝退出中原(1368年)期间中国的史实,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各民族的碰撞与融合。
第一章宋的建国统一之局的再造
第一节陈桥兵变
第二节宋的统一大业
第三节宋初的国策
第二章北宋的外患辽与夏
第一节契丹(辽)的兴起及其强大
第二节宋辽的和战关系
第三节夏的兴起和宋辽夏的关系
第三章北宋的内政及其衰亡
第一节北宋的变法自强
第二节新法与党争
第三节北宋与辽的灭亡
第四章南宋与金中国南北的再分裂
第一节女真的兴起与金的建国
第二节宋金关系与南宋偏安
第三节南宋的北伐恢复
第五章蒙古兴起与大元帝国草原民族的统一中国
第一节成吉思可汗
第二节蒙古的南进与西征
第三节忽必烈可汗灭宋
第六章元的统治及其衰亡
第一节元初政局与对外关系
第二节元的衰乱及灭亡
第七章宋辽金元的制度与社会
第一节宋
第二节辽金元
前言
英国哲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对中国人而言,读史能否使人明智倒在其次,主要是可以使人愉快。古代的中国人,文学和历史是分不大清的,因此大量被中文系视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当初作者和读者都是当历史来看的。四大名著中最受欢迎的《三国演义》,其实就是在讲史。而最像小说的《红楼梦》,其实当初倒不那么受老百姓待见。
经过一百多年的折腾,中国人毕竟已经迈进了现代社会。老黄历不用再提,至少受过教育的读书人,知道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小说。小说、电视剧里胡编和半胡编的历史故事,看了过瘾之余,有时候也想看点“历史的真实”。更有野心的历史爱好者,一般都想通过读史,最好是系统地读史,了解历史的全貌。这时候就用得着通史了。很多爱好者,只要读史,首选往往就是通史。真正专门化的历史研究,其实跟其他学科一样,没有点专业训练,还真不一定读得懂。其实,就算一般文科类的学科,如果学校不那么功利,似乎也应该给学生们开一两门通史课,当然,首先是开中国通史课。前些年,博士生面试的时候,经常能碰上号称把中国历史都读通了的考生,一问才知道,他们所谓的“读通”,无非是看了一套中国通史而已。
不过,中国人尽管喜欢通史,但以往的积习却很难全然改掉。写通史尽管不一定要写成通俗历史故事,但还是要通俗易懂才好,否则,读者面就受限制。中国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说是20世纪出产的中国通史,有两部半著作值得称道:一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一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半部是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未完成)。其实,如果按我的看法,还有三部通史也相当不错,一是夏曾佑先生的,一是缪凤林先生的,还有就是范文澜先生的。其中夏曾佑先生的著作,原是为中学做教科书的,写得相当有见地,而且是中国人做西洋式通史的第一部。缪凤林先生的通史比较扼要,但很有特点。范文澜先生的大作,是最长的,也是按唯物史观写通史诸大作中,最足观的一套。
但是,作为一般爱好者而言,上述的所有通史,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够通俗晓畅,对于史学爱好者来说,都有点难度。1949年之后,中国史学界分为大陆和台湾两大块。由于台湾学界相对比较平静,没有那么多折腾事儿,因此,成就斐然。为一般爱好者书写的通史,也大有可观。开放之后,我通过各种渠道,见过一些台湾史学家编写的中国通史,大体叙事都比较清楚,文字干净。特别优秀的,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文辞优美。每个章节,都有历史随笔的味道。比较起来,大陆史学界尽管开放之后,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通史写作,却在开倒车。某些长篇巨制,块头虽大,但不仅内容杂芜,优劣不一,而且文字干瘪,味同嚼蜡。面向市场的所谓图文本通史,主编者名头虽响,但具体编写则是一群毫无研究的学生,等于是书商为了挣钱临时找人凑出来的,不仅毫无见地,而且有大量的常识错误。至于各个大学开这门课的学者,为了评职称各自为战、画地为牢编出来的通史教材,则更是不忍卒读。
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套七卷本的《中国通史》,是我所看到台湾同类著作中,比较出色的一部。傅乐成先生,是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傅斯年先生虽然长期主持“中研院”史语所,自认是“二流人才”,但其实早在北大读书期间,就是一位连老师都不敢小窥的牛学生。胡适先生回国在北大讲中国哲学史,如果不是得到作为学生领袖的傅斯年先生的支持,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傅斯年先生的史学著述虽然不多,但大气磅礴,独树一帜。傅乐成先生从小得家学真传,名儒熏陶,不仅通经史,而且于文学和绘画,也有相当造诣。西南联大毕业之后,他立志史学,在秦汉史和隋唐史方面建树颇多。去台后,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史学界耕耘,在台大历史系做教授多年,是位政学两界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人物。
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部通史,是由他牵头、组织五位台湾史学界第一线的青壮年俊彦编写的。每个人都是学有专攻的史学家,按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自己精熟的那部分,最后由傅乐成先生统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实的著作,不像我们这边仅仅是编写。应该说,这套通史的作者,个个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足备。书成之后,在话语圈里,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既是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甚至一些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有人说,这套书保留了文言文的古意,因此,读来如饮醇酿。其实,在我看来,这套书最大特点,是有见地,不人云亦云;简单、干净,能把很复杂的事情,三言两语道个明白。不在史料里浸润多年,看过不知成亿字的资料,断不能为此。
傅乐成的通史来了,说实在的,对于大陆史学爱好者而言,这比台湾著名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更像是福音。
2009年7月29日于京北清林苑
《中国通史》为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傅乐成教授领衔主持,邀集门下五位史学俊彦共同撰写而成,是台湾乃至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的通史类著作。 全书所述史实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按朝代顺序分为七卷,由五位青年学者分别著述其学之所专的部分。全书每卷十余万言,共九十余万言。书中运用了一些文言文词句,表达简洁通畅,读之如饮醇酿。且每位著者对书中所述历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独到精辟之见解,贵在不人云亦云。本册为“宋辽金元史”卷。 傅乐成先生主编的这部通史,是由他牵头、组织五位台湾史学界第一线的青壮年俊彦编写的。每个人都是学有专攻的史学家,按自己的研究领域,撰写自己精熟的那部分,最后由傅乐成先生统稿。每本都是名副其实的著作,不像我们这边仅仅是编写。应该说,这套通史的作者,个个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足备。书成之后,在话语圈里,影响巨大,长期以来,既是爱好者的案头书,也是大学的常用教材,甚至一些研究者,也能从中得到教益。 本册为“宋辽金元史”卷。【作者简介】 傅乐成(1922~1984),傅斯年之侄,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著名史学家。1940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后赴台湾,执教于国立台湾大学。195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在任教的十几年中,傅教授除在台大授课外,还在同仁、辅仁、淡江等高等院校讲课,并兼任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主持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博士班和秦汉史研究室的工作,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对秦汉、隋唐史的研究颇有建树。他一生著述甚丰,皆为史学论著,影响较大的有《秦汉史论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学论著有的被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是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 傅乐成终身未娶。关于傅先生的感情问题,有这样一个“典故”。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春天,殷海光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任主笔,与在“中央图书馆”任职的傅乐成交往甚笃,且谈锋如昔。当时“异常放荡怠惰”(傅自语)的傅乐成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小姐,对她极为爱慕,却难撷其芳心。有一天,殷海光在傅乐成的宿舍里聊天,正好那位小姐也在场。当时殷海光兴致勃发,大谈时局,口若悬河,那位小姐在一旁听得出神。殷海光走后,傅先生爱慕的小姐对他说:“假如你有殷先生那样好的学问,我一定嫁给你。”傅乐成受不了这番“刺激”,决心翻译一部英文的西洋史以示自己的进取之心。后来那位美丽的小姐还是没有嫁给他,但若干年后,从耶鲁学成归来的傅乐成写出扛鼎之作《中国通史》,被誉为“不可忽视史学家”。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宋辽金元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通史 | ||
9787510800610 如需购买下载《宋辽金元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九州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1.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58 | 印数 | 4000 |
宋辽金元史是九州出版社于2009.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4 的主题关于 中国-古代史-辽宋金元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