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与用人之道

曾国藩修身与用人之道

史林, 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出色的资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用人则体现在他在官场与战场的磨练中。无论是识人、择人、用人,还是管人、防人、制人,都用心研究,能够将各种人牢牢控制在掌股之上,为他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从而对人生的各种变局了然于心,能屈能伸,可方可圆,进退自如。

书籍目录:

引言:从对曾国藩的评价说起

第一章曾国藩生平的四个时期

一、奠定基础,准备阶段(18111838,历时28年)

二、平步青云,积蓄力量(18381852,历时15年)

三、艰难成功,走向巅峰(18521864,历时12年)

四、忍辱负重,影响深远(18641872,历时7年)

第二章曾国藩的基本素养

一、先天禀赋和家教

二、早年经历

三、地域与个性品格

四、为自己画一条安身立命的底线

五、立志如金丹换骨

第三章曾国藩修身八法

一、意志力的磨炼为修身之本

二、修身的路径从中虚到至诚

三、“不忮不求”为修身之要

四、领导者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

五、万般人事“耐”字诀

六、近年得力惟一“悔”字诀

七、养生之道的纲领君逸臣劳

八、祖传养生六诀

第四章成功的四大法宝和禁忌

一、成功的四大法宝

1.躬身入局,把握机遇

2.敢于冒险,勇于担当

3.做事有恒,一生贯注

4.规模宏大,综理细密

二、成功的要诀

1.倚人而起,不着痕迹

2.功归于上,代人受过

3.管好身边人

4.做高级领导,谨守三条

5.“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6.首要之地,谨守六大原则

三、成功的禁忌

1.天道有三恶:恶盈、恶贰、恶巧

2.三方面修养不足,均可以致败

3.为政不能操切

4.担任要职有三忌

5.曾氏交际学八交九不交

第五章识人和用人

一、曾国藩成功于用人

1.识人秘籍之一:冷眼识英才

2.人才要济之以福泽

3.有用之人,强与之附

4.以天下为笼,雀无所逃

二、成大事的“第一要义”多得助手

1.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2.试以艰危,责以实效

3.不轻易进入,不轻易辞退人

4.接班问题最为重要

第六章用人的原则与策略

一、用人的原则

1.文职官员的标准

2.武职官员的标准

3.忠义血性是上上之选

4.打造团队目标

5.比较高层用人

二、一般策略与破格提拔

1.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2.破格提拔人才

第七章如何对待下属

一、精心呵护部属

二、与下属保持恰当距离

三、同享胜利成果

四、英雄不受世俗羁绊

结语

附录:对话

前言

本书是根据我于2008年年底应邀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所做的同题讲座整理而成。还记得当时举目所望,举足所至,上海到处洋溢着筹备“世博会”的情形,仿佛曾国藩这位已离开我们130多年的历史人物,也受到上海人炽热的熏染,在讲座进行的一整天里,“曾国藩热”持续“升温”。

曾国藩何以“成大事”?他的僚属以及近百年的大人物,有各种不同视角的解读,他私下谈话时,偶尔也袒露心迹,或见诸他公开的文字。个人以为,还是他自己总结的两个字,即“诚”和“拙”,最能道出本真。“诚”与其说是一种态度,一种执著的精神,莫如说是一种原则,因此成为他的修身之本。他特别提出:“是真龙必有云,是真虎必有风。凡修业之大人,必有景从之徒党。二者其几甚微,其效甚著,非实有诸己,乌可幸致哉。”我们检视古往今来的大人物,他们与众生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有众多的追随者,而这又是成大事的关键因素。

如果说“诚”为修身之本,“拙”就是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他在《杂著》中,写有《儒缓》一篇,总结“成大事”有两种途径,一种“得之于天授”,另一种“得之于人事”,即资质一般,但肯下功夫,“人十己干,习勤不辍,中材以下,皆可勉焉而几”。他说,自己成功就属于“拙”、“诚”这种类型:拙,就是缓,慢功夫;诚,就是不动摇,执著,体现“儒”之特色。他说:“余性鲁钝,他人一目二三行,余即便快读不能看完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友人周腾虎曾谓余儒缓不及事,余亦深以舒缓自愧。”但他又指出,有非常多的事例证明,恰恰是儒缓而成功。他的结论是:“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薛福成将曾国藩的成大事概括为两个方面以克己为体,以荐贤为用。前者属于修身,后者是说用人。这就是我以“修身与用人”为题解读曾国藩成功的原意吧!

后记

史学家说,一个李鸿章,就是半部中国近代史。而李鸿章这半部中国近代史,是从曾国藩开始的。曾国藩创立的湘军,从体制上说,是对原有体制的重大挑战,甚至是颠覆。当一个王朝处于上升时期,或者是处于平稳时期,哪怕是“守成”时期也好,传统体制的修复功能仍然会发挥作用,但嘉道已经中衰,咸、同、光更是江河日下,而“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也使得挑战史无前例。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传统体制的修复功能无法发挥,而新体制建立又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这就是中国近代的复杂性、国际性,开放和封闭的较量,新与旧的矛盾更加无法调和。

站在这样的历史大格局中,我们再来看曾国藩,也许更清楚些。他醉心于传统,希望从传统中获得力量,获得新生,但他不复古,不食古不化。相反,他对新事物的接受、兴趣,从主观意识,乃至所作所为,又使得他像是一个新时代的人。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工业安庆内军械所,他尝试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科技,他派遣了第一批官方的出国留学人员。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这个时代的旧痕迹太浓重,以至于人们时常会忘记、忽略它的存在。

同一切人物一样,他也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不管他是中国近代军阀割据的开山鼻祖,不管他浑身上下沾满了太平军将士的鲜血,用多少人的死亡染红了顶戴,但“元凶”也好,“圣相”也好,这些评价都不足以改变他曾经的真实存在,也无法改变他已作为长逝的历史人物的基本事实。

天下事,名实不符者均难以成就。这是他说的话。中国之病,在于务虚而不切实际。今天,当我们回首当年洋务派对中国国情的这句经典断语时,旧事已百年,时代已巨变。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曾国藩这个人物非常复杂,他本身是多面的,一生三变,我们研究他,也应该是多面的。一方面,他从一个农家子弟,到一个儒生,再后来成为一个大儒、大官僚;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一个纯儒,不是一个简单的大官僚。他的复杂首先来源于那个时代,他把人生的多个面向集中于一身。如果抛却意识形态的观点,我觉得还是要回归于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最关键的历史人物这一基本事实上来,对他应该有客观的评价,因为,说到底,他毕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他所留下的很多东西,可以作为传统中国在新旧交织的时代那样一种人物、一个典型、一个类型来解读。

内容摘要:

  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处世哲学。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的魅力为什么会如此之大?著名清史专家史林教授将告诉你一个引近百年无数英雄竞折服的真正奥秘所在。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出色的资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本书作者提出,作为一个政坛人物,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曾国藩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事功的建立,以及娴熟掌握用人的智慧,此即修身与用人之道。  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出色的资质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后来者推崇他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是什么成就他如此事功呢?本书作者提出,曾国藩区别于其他政客最显著之处在于,他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以及娴熟掌握用人的智慧,此即“修身与用人之道”。  “修身”  修身以诚、敬、静、谨、恒为要,最高境界是“慎独”,一直贯穿曾国藩的后半生。可以说,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用人”  曾国藩一生驰骋疆场,徘徊官场,谙熟人场,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无论是识人、择人、用人,还是管人、防人、制人,都用心研究,能够将各种人牢牢控制于掌股之上,为他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从而功成名就,进退自如。【作者简介】  史林原名林乾,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学科法律史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国内外著名清史研究专家,曾国藩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国藩研究及战略研究专家。  史林教授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长沙等地为数十家大学、党政机关、大型企业集团管理高层讲授“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识人用人之道”、“曾国藩修身十八法”、“曾国藩家训”、“帝鉴图说”、“康熙大智慧”等课程,在讲授课程中,史林教授引经据典,援古通今,全新展现曾国藩不凡的一生,使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体悟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和智慧魅力。近二十年来,史林教授更是潜心于曾国藩相关研究的写作,其所著之《曾国藩成大事的九九方略》《曾国藩大传》《曾国藩和他的幕僚》等书曾掀起国人一次次的曾国藩热。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曾国藩修身与用人之道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3300995
《曾国藩修身与用人之道》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新星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曾国藩修身与用人之道是新星出版社于201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52 ,B825 ,C96 的主题关于 曾国藩(1811~1872)-人才学 ,曾国藩(1811~1872)-个人-修养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