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5.3
本书修正了美国学者罗斯基教授估算的近代中国1910~1936年的货币供应量,估算了缺失的大部分年份之GDP数据,并按弗里德曼的实证原则将近代中国的货币确定在了M1层次上。在此基础上,本书对近代中国1910~1935年银币时代的货币供给机制做了研究,根据国际市场银价变动导致中国货币供给反向变动的大量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货币供给属“不可控外生变量”性质。这一结论补充了货币供给理论中的研究盲区。通过对中国的货币供给与GDP之间关系的研究,尤其是与美国经济大萧条前后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中国的货币政策这根绳子既可以“拉车”,又能“推车”的结论,从而,确定了“货币政策刹车有效启动无效”这一理论的前提假设是需求约束型经济态势,而在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下,这一理论无效。本书建立在现代货币理论的研究框架上,研究范式与美国新经济史学派、日本数量经济史学派接轨,适合大学经济学专业师生、经济史研究和货币理论研究工作者参考。
货币供给量和经济总量有高度的相关性,研究近代中国经济史,必须对近代中国货币供求规律有清楚的认识。《中国货币供给机制研究 历史、逻辑与实证(1910—1935)》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13-1926年GDP做出了估算数据并进行验证;同时对美国学者罗斯基教授估算的近代中国1910-1936年的货币供应量进行了验证,修正了错误的数据,并按弗里德曼的实证原则将近代中国的货币确定在了M1层次上。在这些计量经济学数据的基础上,《中国货币供给机制研究 历史、逻辑与实证(1910—1935)》对近代中国1910-1935年银币时代的货币供给机制做了系统研究,根据国际市场银价变动导致中国货币供给反向变动的大量数据,得出了中国的货币供给属“不可控外生变量”性质这一结论,弥补了近代中国货币供给理论中的研究不足。通过对中国的货币供给与GDP之间关系的研究,尤其是与美国经济大萧条前后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既能紧缩又能启动”的作用;从而确定了“货币政策刹车有效,启动无效”这一理论的前提假设是需求约束型经济态势,而在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下,这一理论无效,填补了近代申国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空白。 《中国货币供给机制研究 历史、逻辑与实证(1910—1935)》建立在现代货币理论的研究框架上,研究范式与美国新经济史学派、日本数量经济史学派接轨,适合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师生、经济史研究和货币理论研究工作者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货币供给机制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40315912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货币供给机制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3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
中国货币供给机制研究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1.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22.9 的主题关于 货币流通-研究-中国-1910~1935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