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说

佛之说

何者明, 著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佛教思想和学说的通俗励志读物,书中通过大量的佛教概念、故事和公案,以平实的语言和全新的视角对佛教和学说进行了阐释,启发了现代人的智慧和觉悟。

书籍目录:

第一章佛说因果

多播善的种子

不在意别人的回报

以“喜舍”的心帮助人

谨慎言行后果

害人必将害己

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吃了苦果多反刍

第二章佛说报恩

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生活给予之恩

珍惜夫妻温爱之恩

不忘老师培育之恩

回报他人帮助之恩

善待人生知遇之恩

第三章佛说平等

众生平等,没有区别

不歧视弱势群体

不鄙视普通劳动者

依附强势是不平等的交往

女人有权获得尊重

人格是平等的

第四章佛说惜福

赢得绵长的幸福

把握现有的幸福

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

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健康需要营养控制

爱护万物共生的环境

第五章佛说执著

放下心中的包袱

学会给自己松绑

懂得必要的忘记

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摆好自己的位置

保持一颗平常心

第六章佛说忍耐

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

忍辱是胜人的一种力量

“息祸”的好方法

不必处处占人上风

忍耐中寻找翻身机会

忍小节,成大事

第七章佛说解脱

精神自由就快乐

摆脱死亡的恐惧

对待疾病要心宽

怕老会老得更快

离开精神的空虚

消除忧郁的情绪

第八章佛说缘分

任何事都要随缘

得失由缘莫计较

相识是一种缘分

把握男女情缘

与人共享合作的缘分

赢得“贵人缘”

第九章佛说欲望

追求正当的需要

淡泊少欲比纵情嗜欲好

财欲,不疯不狂戒膨胀

物欲,不偷不拿戒盗心

色欲不迷不溺戒邪淫

权力欲,仕途升迁戒钻营

名欲,毁誉相随戒形役

食欲,口腹适量戒饕餮

第十章佛说慈悲

慈悲是无私真爱

对残疾人大慈大悲

怜悯和帮助苦难者

对老人多些体贴照顾

对临终者予以关怀

热爱和平,反对暴力

第十一章佛说发愿

发上等愿

发圆满愿

发愿后努力实行

发有能力实现的愿

但愿别人得到好处

为他人祈福光明

第十二章佛说清净

不受他人言论左右

不受他人行为影响

不被自己欺骗

清楚行动的方向

乱说坏话自污身心

嫉妒会自损心智

不受虚荣心的折磨

心安才能免受干扰

第十三章佛说忏悔

提升忏悔的勇气

为人为己忏悔

悔过是为了不再犯

对灵魂的最好交待

忏悔的态度要诚恳

接受别人的忏悔

不在忏悔中摧残,自己

第十四章佛说境界

追求心灵的高度

给予精神一定位置

“不动心”才算高人

境界高的人“格局大”

给自己一块快乐净土

保持身心宁静和谐

随时进行反观自照

第十五章佛说悟性

灵光一闪的“顿悟”

慢慢开窍的“渐悟”

在生活中悟出道理

不昧于无见之物

在观察中提高悟性

打破常规,拓展思路

用单纯的心去悟

每个人悟性不同

第十六章佛说真实

营造真实的气氛

真学没有学不会的

向别人真诚请教

不掺假的传授与帮助

容不得自己半点虚假

以己之“真”度他人

第十七章佛说精进

困难中磨炼意志

不断从小事做起

克服懒惰的毛病

专精于有信心的事情

让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培养积极的意志

想好了就行动

第十八章佛说不可说

心传胜于言传

沉默本身是一种语言

开口前要思考一下

说透了就没意思

智慧不是说出来的

用动作说明道理

前言

文化在历史中沉淀才有了底蕴,思想在时间中流动才有了活力。

诞生于几千年前的佛教文化,流入到中国后很快被中国本土文化所接纳,并渐渐形成了中国禅宗文化,佛教思想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被人们接受、传承与弘扬。尽管从统治阶层到社会底层,从知识精英到民间草根,不同时期人们对佛教存在不尽相同的理解与看法,但一次次分歧与整合,冲突与包容,佛教思想俨然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彼此影响,相互交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宗教)对人类的影响是否深远,主要取决于它的思想价值。佛教文化对历史与社会的重要贡献,体现在它揭示了生命本质上的一些东西,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人类生存的主张,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佛教的平等观、惜福观等等都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关怀,产生了积极的人格心理效应。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众生才能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只有珍惜今天的生活,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世界本来平等而没有平等,于是需要规范、自律个人行为,力求达到平等;人生充满苦难和诸多不如意,于是必须相互施舍报答,在苦难中共同寻求人间福祉。

佛(禅)所说的一切思想理念,都是从人心出发,然后又回归人心,“万法唯心”,人心支配人性,意识决定行为,所以

以“正心”建立自我,建立人际;

以“本心”呵护诚信,呵护善德;

以“安心”平衡心态,平衡意志;

以“清净心”获得宁静,获得健康;

以“发愿心”扩大人缘,扩大福报;

以“慈悲心”热爱人类,热爱所有生命;

以“感恩心”回报他人,回报整个世界;

以“忍耐心”应对困难,应对生活;

以“精进心’’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以“觉悟心”看待人生,看待得失。

佛教的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着理性光辉,有着普世功效。

实际上,我们今天生活中许多概念,都可以在佛教观念中找到“原点”,例如“缘分”、“觉悟”、“境界”、“执著”、“因果”、“忏悔”等等都是从佛经中来的。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佛所说的这些概念己无法离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并对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发挥作用。

所以,本书以这些概念为切入点,对佛教包括禅宗思想进行更为简捷地解读,用平实的语言把深奥的佛理浅显易懂地说出来,但又不失其思想本质;用全新的视角,欣赏大量的佛教故事与禅宗公案,但又不会误导我们的生活。

当您准备阅读此书时,建议先接受这两句话:

第一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第二句:“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

佛教导人们,可以肯定,可以否定,可以否定之否定;可以相信,可以质疑,可以质疑之质疑。这正是佛的高明之处。阿弥陀佛!

内容摘要:

  今天,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佛教观念中找到“原点”,例如“缘分”、“觉悟”、“境界”、“执着”、“因果”、“忏悔”等等都是从佛经中来的。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佛所说的这些概念已无法离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并对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作用。  佛(禅)所说的一切思想理念,都是从人心出发,然后又回归人心,“万法唯心”,人心支配人性,意识决定行为,所以  以“正心”建立自我,建立人际;以“本心”呵护诚信,呵护善德;以“安心”平衡心态,平衡意志;以“清净心”获得宁静,获得健康;以“发愿心”扩大人缘,扩大福报;以“慈悲心”热爱人类,热爱所有生命;以“感恩心”回报他人,回报整个世界;以“忍耐心”应对困难,应对生活;以“精进心”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以“觉悟心”看待人生,看待得失。  本书以这些概念为切入点,对佛教包括禅宗思想进行更为简捷地解读,用平实的语言把深奥的佛理浅显易懂地说出来,但又不失其思想本质;用全新的视角,欣赏大量的佛教故事与禅宗公案,但又不会误导我们的生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佛之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9005088
《佛之说》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当代世界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佛之说是当代世界出版社于2009.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4-49 的主题关于 佛教-通俗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