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3
定价:38.0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基础学科建设项目《走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的最终成果。作者对20世纪一百年美学领域的各种问题、事实、经验、争论以及百年中国美学发展史进行回顾,力求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尤其对那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从多方面进行考察、比较,深入地批判,充分地论述。作者本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通过科学分折,逻辑论证和具体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清是非,惩恶扬善,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掌握规律。在此基础上,经过扬弃、综合,以构建自己的理论。
前言第一篇 百年美学概观 第一章 新美学的产生、发展与基本特征 一 沧桑之变与坎坷历程 二 思想来源与发展阶段 三 文化之根与基本特征 第二章 主要矛盾与理论建构 一 美学的功利主义与超利主义 二 现实需要与艺术本性 三 《手稿》与美的本质 四 美学史研究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 五 后现代思潮与审美文化 第三章 问题与思考 一 跨文化研究与美学创新 二 文化人类学与美学本体论
前言第一篇 百年美学概观 第一章 新美学的产生、发展与基本特征 一 沧桑之变与坎坷历程 二 思想来源与发展阶段 三 文化之根与基本特征 第二章 主要矛盾与理论建构 一 美学的功利主义与超利主义 二 现实需要与艺术本性 三 《手稿》与美的本质 四 美学史研究与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 五 后现代思潮与审美文化 第三章 问题与思考 一 跨文化研究与美学创新 二 文化人类学与美学本体论 三 传统文化与美学的民族风格 四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七十年 五 现代化语境中的艺术 六 美育的命运第二篇 现代化过程中的艺术及其哲学 引子 第一章 对传统的反叛 一 现代化的内在动机与感性冲动 二 传统艺术的式微与愤世嫉俗的新艺术 三 “摩罗诗力”说 四 悲剧性或对这一时期创作思潮的艺术哲学反思 第二章 艺术科学的重建 一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二 新文化运动与新的艺术 三 艺术哲学构想与艺术科学介绍 四 艺术的终结、再生还是转型 第三章 系统化的努力 一 战争及战后的恢复 二 艺术的劫难与艰苦的成长 三 系统化的艺术理论 四 以人的名义:粗陋系统的突破 第四章 多元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与艺术学 一 商业社会的来临 二 “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分化 三 缺失的理论 结语第三篇 走向跨文化美学 第一章 美学的转换与动因 一 思想来源及其影响 二 文化的特征与中国文化语境 三 中西文化碰撞中生成的美学形态 四 推动中国美学发展的文化精神 第二章 中西美学的到动与会通 一 片断性的因借发挥 二 系统化的学科架构 三 中西会通式的理论整合 ……第四篇 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五篇 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后记
该书是一部以20世纪中国美学的历史为论题,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美学理论专著。全书共分五篇,第一篇:百年美学概论,评述了百年中国美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理论建构,并提出和分析了几个根本问题。第二篇:现代化过程中的艺术及其哲学,论述了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产生、发展和社会政治、道德、教育、文化的关系,并提高到哲学层面加以论述与概括。第三篇:走向跨文化美学,论述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建构与文化学,尤其是跨文化研究的密切关系,并提出跨文化研究是百年美学研究中的一大缺失,是未来美学理论建构的基本方法与必由之路。第四篇,重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发展、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有分析有批判地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第五篇: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反思了百年中国美育在认识上的正误,在实践上的得失,论述了新时代美育的重要地位及其特点、性能、性态和实施美育的标准、途径。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思辨的想象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10686624 《思辨的想象》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昆明 | 出版单位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000 |
思辨的想象是云南大学出版社于20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3-092 的主题关于 美学史-研究-中国-现代 ,美学史-研究-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