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8.0
佛教的经典一般被划分成经、律、论三藏,经部以《长阿含》为首。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完整的《长阿含》只有存于汉文和巴利文中。然而,上世纪末在巴基斯坦发现了书写在桦树皮上的梵文本《长阿含》残卷,这一固有观念被彻底打破。一时间,这部断代为公元七八世纪的《长阿含》写本研究成了国际印度学和佛学界的最新研究热点。作者在德国留学期间承担了该写本中的一部经——《修身经》的破译、整理和研究工作。该经没有汉文和藏文的译本,只有在巴利文的《中部》中有对应的文本。因此,很有必要向中国的学界和宗教界介绍这部梵文佛经。
德文版前言
楔子
0.吉尔吉特(根本)说一切有部《长阿含》概述
引言
1.文本定位
2.经文内容
3.平行文本
4.一些专题的讨论
5.语言和拼写特色
6.勘误表
7.书写研究
8.符号说明
9.关于文本编译的一些说明
转写
文本编译
附表Ⅰ
附表Ⅱ
缩写和参考文献目录
缩写
参考文献
部分梵语词汇索引
后记
本书作者在德国留学期间承担了《长阿含》中的一部经——《修身经》的破译、整理和研究工作。该经没有汉文和藏文的译本,只有在巴利文的《中部》中有对应的文本。因此,很有必要向中国的学界和宗教界介绍这部梵文佛经。《修身经》讲述的是佛陀和一位名为萨遮的耆那教信徒谈论有关修身和修心的问题,中间插入了佛陀传记的片段,构成整部经的核心部分。这个佛传片段讲述的是菩萨(佛陀成佛前的称谓)出家之后到成佛之前修习禅定和苦行的故事。虽然整部经没有太多的类似文本,但这部分佛传却见于很多梵文、巴利文、藏文和汉文佛经。作者用西方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文本一一归类,并作对照,特别是对那些禅定和苦修的专用名称和模式化的描述作了细致的剖析。通过研究,本书试图探寻佛教史中对苦行观念的发展和演变。由于这些类似文本皆出自一种名为“出家经”的佛传文体(即讲述佛陀成道之前半生的传记),在完成文本対勘工作的同时,也将“出家经”作了一次全新的检视,其中包括目前国际学界尚未系统研究的藏文《出家经》。这对佛陀传记研究也是很有价值的。此外,本书还涉及了一些国际上一些新的耆那教研究成果,该宗教在国内也是鲜有关注的。 【作者简介】 刘震,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2008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藏学系。研究方向为印度学、伊朗学、藏学和佛学,包括这些学科所涉及的语言、文学、艺术和宗教等内容。目前开设了《梵语》、《梵语文学选读》和《印度文学史》等课程。发表过《从百颂体来看中印及周边的文化交流》、《百颂体(ataka)Maitreyavyākaraa“弥勒授记经”概述》和《禅定与苦修——关于佛传原初梵本的发现与研究》等作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禅定与苦修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复旦文史丛刊 | ||
9787532556670 如需购买下载《禅定与苦修》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9 × 21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