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吴祖光四十年

我和吴祖光四十年

新凤霞, 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评剧大师新凤霞写的回忆录,回忆她的演艺生活以及她与戏剧大师吴祖光的生活和经历。

书籍目录:

前言吴祖光/1

选对象/1

见面了/7

谈心/12

决定终身/18

结婚/23

祖光拍《梅兰芳的舞台艺术》/27

兴趣的改变/31

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汇演/36

突然来了1957年/41

在反右的日子里/52

思想连在一起/64

团圆总比分离好/68

祖光去北大荒以后/73

祖光从北大荒归来/81

我在苦难的三年中跟孩子在一起/98

追求学文化/105

我们家的四合院及其他/115

借抄家趁火打劫/131

我和我的小梳妆台/136

霜霜探母/141

“这是一个人的本”/144

“一生追求品德”/150

探亲/156

祖光陪我在河南治病/164

我还是我/173

和白石老人的父女之情/181

学习画画/186

尽点心/189

官商告百姓,这是头一回/191

前言

新凤霞的又一本散文集将要出版,估计一下,包括几种不同的版本及外文译本在内,这本书是她的第十三本文集了。她着手大量写作,从1977年开始,几乎每天都在不断地写,于是就写了这么多。

出身天津南市贫民窟,到二十多岁在舞台上早已成名却还是文盲。进入新中国,繁重的演出之余,挤时间上了短期的官办业余扫盲班。尽管在舞台上红极一时,名动海内外,然而偏偏命运坎坷,横遭不幸,受到的是教人至今难以想象的种种政治迫害。最终迫害成病,偏偏又被庸医误诊,落得半身残废。这就是新凤霞的命运。

然而奇迹发生了。从1957年春天她在扫盲班的两篇作文在《人民日报》八版副刊上发表之后,直到1975年病倒之前再也没有写过什么。但是在病成残疾、被迫离开舞台、失去用武之地后,却以笔作为她宣泄情怀的武器一~幸而致残的是左手不停地写了起来。写得这么多、这么快,也可以说又是这么样的引人注目。依我看来,一个自幼与文字绝缘、民间艺人出身的戏曲演员,有这样表现的,实在是前所未见。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因为今后将不会再有这种类型的民间艺人了。

她是我的妻子,我曾鼓励过她识字、读书,但是在短短的十几年取得这样丰硕的成果,实在是我始料不及的,深深感到这真是个“异数”,新凤霞大可列入行传。

为她叫屈的是,至今还有人怀疑她的作品是由我代笔的,尽管仔细审阅便知那绝对不是我的文章。她的风格我代替不了,写不出来。虽然有过不少同行朋友为她、也为我解释,可就是不能消除这样的怀疑,那也就没办法了。

正是因此我就需要在这里说说她何以能写出自己的风格,而且又写得这么多的原因。第一,她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所以很少受到新文学以及旧文学的影响,做文章只能用自己熟悉的生活语言;一般人称此种语言为大白话,因之便较少新的名词、语汇和术语,这反而是一般作家所难以做到的。这样也从而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第二,她有惊人的记忆力。譬如,她记电话号码的能力简直可以和电脑媲美。很多人的电话号码只要她拨过一次便牢牢记住,可谓过脑不忘。在这方面,我的记忆力太差劲了,连弟弟、妹妹、甚至儿子的电话都记不住,然而很多电话,哪怕十分疏远,只通过一两次的很久远的电话,她常常是应答如流而且毫厘不爽。因为,错了一个号也是叫不通的。这一桩,家里人已经习以为常,想不起的电话号码一问她便知道了,而外人碰到便往往大为吃惊,认为这完全是一种“特异功能”。这种记忆力是她能大量写作的主要原因。她的作品无论是记人、记事、谈艺、论艺都是她大半生记忆的结晶。譬如在那天昏地黑的十年“文革”时代,其中有不足一年的时间在她工作的中国评剧院,由于邻近全国政协所在地,所以极其偶然地在两个单位临时组织起一个老弱病人的劳改队,其中唯一的女性就是新凤霞,其他成员则大都是所谓“战犯”的老先生们,其中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是逊清的傀儡皇帝溥仪。事情已经过去约二十年了,但凤霞写的关于与溥仪在这段短短的几个月里共同劳动中发生的一些轶闻趣事竞达六十余篇,已经单独编辑成《我和皇帝溥仪》一书出版。这一切都是她记忆力过人的表现,是她的写作大量产生的主要原因。当然,更主要的因素是她的勤奋,几乎每天在凌晨六时左右她便起床,洗漱之后,立即在晨窗下写作起来。写得这么多,即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写作习惯所致,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她的记忆的宝库似乎永不衰竭。

相形之下,我这个健康人的记忆力便与她相差太远了,过去的事大都忘却,尤其是近事健忘更甚。新朋友在一起过了一段共同生活常常有之,但事隔不过几个月再见时,却只觉面熟,名字就想不起了。甚至老朋友亦经常叫不出名字来,别人跑过来热烈握手,欢然道故,我却常是张口结舌,在苦苦思索着人家的尊姓大名,真乃苦不堪言。近年以来,有几个杂志,几个出版社向我约稿,要我写自己的回忆录;确实我也觉得该写,然而怎么写呢?往事一片模糊,从何写起?

谁都知道,凤霞一生的道路,崎岖坎坷,一言难尽。小时贫苦,为生活挣扎,为学艺奋斗,这都是正常的。而成名之后,赶上新时代,天日重新,本应前途似锦,却是大难临头,九死一生,受到十分荒谬、残忍的不幸待遇。而其起因却由于我,带来偌大不幸主要竟是由于做丈夫的我的原因。假如她当时听从“领导”的指示和我“划清界限”,甩掉我这个“包袱”,她仍将十分幸福,顺水行舟,如沐春风。但她却偏偏不这样做,硬自吞下苦果,承受灾难,弄到被赶下舞台,重病致残而坚持到底,终生不悔。

半生匆匆过去了。昔日舞台上的辉煌已化为轻烟消逝,而凤霞的回忆录却似永无止境地仍在一篇篇地写出来。她半身不遂,行动很不方便,我们自从把五十年代自费购置的四合院平房捐给国家之后,一直住在城东的四层楼上,偶尔应邀出门做客或看戏开会之时,常是由儿子或是年轻朋友来背她上楼下楼;当然天暖时她自己扶着栏杆或是拄着手杖亦能一步一挨地艰难上下,我看着这种情景总是感觉无限歉疚。总想到她年轻时行走如风,自然不需人背;如今需要人背时,我这堂堂男子汉却背不动她了。但我却是不甘心的,总想试一背之,却又总被她厉声喝退,看来这亦将是终身遗憾了。

晨起听北京新闻广播,介绍曾经默默无闻地编过一千几百种书的资深老编辑常君实先生的事迹,誉之为中国的脊梁。我非常高兴凤霞这本新书的主编又是常君实先生,因为她的头两本书亦都是君实先生编辑的。这次又不辞辛苦地来编凤霞这本书,可以想象,编她的书十分吃力,起码要改多少错别字啊!这一回又是君实兄要我写篇序,给我一个机会说说凤霞的情况,也说说自己的歉怅。歉怅亦就是“欠账”吧?凤霞受的苦全是我害她的谁害的我我可说不上来一一而患难余生我竞连一背之劳亦无能尽力,真是好不惭愧!

内容摘要:

  吴祖光和新凤霞是文艺界的一对伉俪。一位是才华横溢的剧作家,一位是万众倾倒的评剧明星。才华与美丽会被岁月消磨,惟有真情留作人间永远的传奇。  本书新凤霞用生动的笔墨讲述了自己与丈夫从初识相知,到结为伴侣,共同经历了人世风雨挫折的传奇人生。  新凤霞的又一本散文集出版了,收记事文二十九篇,主要写的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新凤霞与吴祖光在“反右”、“文革”中多年蒙受冤屈遭受迫害的事和他们患难与共四十多年的生活情况。包括几种不同的版本及外文译本在内,这书本书是她的第十三本文集了。她着手大量写作,从1977年开始,至今约为十三个年头,几乎每天都在不断地写,于是就写了这么多。出身天津南市贫民窟,到二十岁在舞台上早已成名却还是文盲。进入新中国、繁重的演出之余,挤时间上了短期的官办业余扫盲班。尽管在舞台上红极一时,名动海内外,然而偏偏命磕头坎坷,横遭不幸,受到的是教人至今难以想象的种种政治迫害。最终迫害成病,偏偏又被庸医误珍,落得半身残废。这就是新凤霞的命运。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和吴祖光四十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风月岁月丛书
9787500840596
《我和吴祖光四十年》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工人出版社
版次2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我和吴祖光四十年是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08.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K825.78 的主题关于 新凤霞(1928~1998)-回忆录 ,吴祖光(1917~2003)-回忆录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