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5.0
本书是被誉为“美国教育卧底者”南桥的第一本教育时评集,包括对国内教育乱象的评点、对国外教育手法的分析、对教育本质的诉求。
上篇 让教育校正教育 知识不是力量 名校公开课 学而无术 文学给我们的生活雪中送炭 教学改革从作业抓起 南瓜与教改 学生也可能是教改的阻力 因材施教 己所不服,勿说与人 可以跟屠夫学什么? 精耕细作与粗放经营 如何毁灭天才 育儿专家的孙子 一只毛虫和两代人 幼儿园在风中飘扬 玩就是玩 奖赏是个糖衣炮弹 童年没有起跑线中篇 卧底美国教育 动物学校 美国小孩的阅读 美国小孩的读写入门 美国小孩做数学 美国小孩的选择 美国小孩在学校被欺负怎么办 美国小孩的独立教育 美国公立学校的特长教育 美国小孩的品格教育 美国学生的社会实践 美国大学的进和出 美国的师生互评 美国教授面面观 美国的中文学校 在美国发论文 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大趋势 奥巴马式教改下篇 把学习放入学生的口袋 教育脱困是个技术活 野鸡大学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不是软件的问题,而是做家长的问题 将学习放入学生的口袋 手机可以被禁止吗? 万变不离其宗:反思教育技术学科 无所不在的技术与学习
在中国,教育问题是关注人数最多的话题;在中国,教育问题也是最令人绝望的话题。南桥有理性,有见识,也很有耐心,掰开了,揉碎了,讲的都是共识和常识。因为他是父亲,不是中国的教育官员,他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人,而不是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徐晓,作家、财新传媒首席文化编辑) 今年博客结集乃至微博结集的例子不少,为什么有了网上的书我们还要看实体的?因为有些话,不是图一时的口舌之快;有些人,不是随波逐流的意见领袖,他们的思考方式,值得我们观摩。 网络时代,知识容易得到,见识却未必容易产生。如何分辨两者,还需回归教育本身。苏格拉底曾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反省的教育,恐怕也站不住脚。但本书并不试图“煮沸大海”,而是借助作者的双重身份——美国基础教育里的家长和美国高等教育中的教职工,遇一事讲清楚一事,将教育这个庞大的话题拆解为点点滴滴的日常记录,以朴素好看的文字破解当下教育的沉默与困惑。 ★如果你的孩子仰望星空疲惫了,那就看看四周吧。当你去问屠夫他这一行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他一刀下去,切开的或许是一个社会的横断面呢。 ★家长动辄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或许我们的比喻错了呢?或许童年根本就没有起跑线呢?而孩子们往往在东奔西跑中,错过了童年。 ★年轻人的最大驱动力是好奇。他们自然而然会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你又何必事必躬亲,替他们选择呢? ★不能指望纯粹用技术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成天说这个不可以看,那个不可以看,不如告诉孩子该去看什么,可以去看什么。 ★在学校,教育技术的应用,并不取决于一个产品看上去是否适合教学,而是取决于一个产品真正的普及程度。【作者简介】 方柏林(南桥),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略懂文学翻译,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金融时报中文网、财新网、东西网等担任撰稿人或专栏作者,豆瓣九点、网易博客热门博主。著有《呀,美利坚》一书,译有《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美国图书奖获奖作品)、《地之国》(奥巴马总统亲自推荐)、《布鲁克林有棵树》(亚马逊书店“20世纪最佳青少年读物”)、《河湾》(诺贝尔文学奖V.S.奈保尔作品)等畅销作品。 他是著名博主,曾获得2010年“全球华人阅读博客大赛”一等奖,读者称他的文字为“毒品”,读之不能自拔;他是文学译者,自称老实人做翻译,读者赞他的译文“字斟句酌又洒脱飘逸”;他是课程设计师,也是一个父亲。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知识不是力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1790014 如需购买下载《知识不是力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