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七十年代生人成长史

沙蕙,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

书籍目录:

1.80年代的北大气质和70后北大院儿里的傻孩子们

2.70后代际特征AB型血双子星座

男生科

1.海归屎克郎夫斯基(上)

2.海归屎克郎夫斯基(下)

3.20楼的两面派大蚂蚱当了CEO

女生科

4.贵族小姐七星瓢虫子

5.蚕宝宝的幸福生活

6.想当初,小粉蝶

成长科

7.蝶殇(上)蝴蝶是怎样变成标本的

8.蝶殇(下)蝴蝶羽翼上的怀想

9.再见,萤火虫

10.晚霞中的红蜻蜒

11.宁静的夏天,知了也睡了

教授科

12.燕东园的大蛐蛐儿

13.名门之后和小蚊子的妈

后勤科

14.蚂蚁啃骨头

15.掉进冰窟窿的小飞蛾

老师科

16.我爱螳螂老师

17.暗恋物理家教蚯蚓

校外科

18.家雀儿来喽,家雀儿来喽

19.北京臭大姐

20.蜗牛的家

前言

北大这个大村子

现在回想80年代的北京,就是一个大村子。

记得和一个农村出来的同事聊起自己的童年往事,说到兴高采烈处,他突然停下来用一种半调侃的口吻说:“不管怎么看,咱俩小时候是不一样的。您生活在首都北京,而我在乡下长大,田问地头儿的野孩子”。他说完了还笑呵呵地哼起“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上学时候老师教的第一首儿歌。他唱歌的时候我却琢磨着“乡下”这个词儿,脑海中瞬间浮现的是记忆中80年代的北京。

当然,对我来说,80年代的北京也就约等于80年代的北大及周边一小块儿巴掌大的地儿。

那时候我们住在北大西门对面儿的蔚秀园,在西门门口坐332路公共汽车到动物园,再倒110路汽车到城里。每一次从北大去西四姥姥家都要在路上花掉个把小时,每次在路上遇见朋友打招呼,我妈都会跟人家说,“我们进城去了”。听了无数次的“进城去了”这句话并没有感觉什么不妥,有一天忽然就回过味儿来,原来我们一直是住村儿里的。

在北大附小上学的时候每周都要穿过北大校园到蔚秀园后头的承泽园上音乐课,下课以后就跑到旁边儿胡同儿的院子里玩儿,那院子叫挂甲屯儿。后来从蔚秀园搬家,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住进了中关园,开始坐320路公共汽车进城,那一站的站名叫中关村。小学毕业上中学,北大附中那一站是黄庄。平常需要买日用百货了,穿过北大小南门儿正对着的老虎洞儿狭长的小胡同儿,到海淀镇。镇上的东西一应俱全,向阳商店,新华书店,清华澡堂,鸿宾楼……印象中的北大及周边就是一个大村子的样子。

那时候北大小南门对着中关园的一条小马路,就是后来孕育出万圣书店和雕刻时光的成府路。但那时候的成府路还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小资矫情劲儿,成府路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村子,有星罗棋布秩序井然的小土房儿,中间点缀着几棵柳树、槐树还有枣儿树。大家午睡的时间排着路队顶着树荫儿走穿家胡同儿是一件冒险的乐事儿,那时候家家儿白天都敞开着门,从后门进去再从前门出来抄近道儿上学,记得每家儿的院子里都种着特别好看的向日葵。没什么人养狗,但是有很多人家养猫,还有老母鸡和大肥鹅在院子里摇头晃脑。

放学以后最喜欢在成府路买零食和看小猪,零食就是一包在大铁锅里翻扯来翻扯去的炒瓜子儿,如果放学早的话会一边嗑着瓜子儿一边蹲在路边儿看小猪,路边上有好几个排列整齐的猪圈,有人拉来硕大的泔水桶。我们看着小猪跟里头呼噜呼噜地抢食儿,傻乐,臭气熏天的成府路,当时莫名其妙还就喜欢那股味道,流连忘返。

夏天的时候去颐和园看露天电影,印象中好像是一毛钱一场,记得最清楚的是看了一场假古兰丹姆《冰山上的来客》,是彩色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长大以后再看却成了黑白的。从西校门儿出来穿过蔚秀园再往颐和园去,沿路都是稻田,还有大片大片的荷花池,黑黑的路灯边上盘旋着几只黑乎乎的蝙蝠。空气里飘浮着非常非常好闻的稻花儿香。整个儿世界都是安静的。一个安静的大村子。

……

北大昆虫往事

这本小书最初的创意来自《东京昆虫物语》,小时候在北大生活,喜欢各种昆虫和植物。

到了差不多该怀旧的年纪,想起它们和他们。

“它们”是昆虫和植物,现在还在北大生活着,“他们”是我的同学和同学的父母们,大多数都已经不在了。“不在”的意思是,年轻的一辈绝大部分出国了,只留下本人这类不思进取的固守,而父母一辈也渐渐老去。北大校园在我的眼里也因此渐渐荒凉了。70后我们这拨儿北大院儿里长大的孩子是特殊的一代。我们的父母大都是五六十年代的北大学生,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留校,一起结婚生子,一起经历各种运动,再一起老去。一个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世外桃源,令人无比怀念。

这里记录的是好几代人在北大大院儿里的生活,包括我们的爷爷奶奶一代,父母一代,同龄人,有同学,有老师,有大学教授,有后勤职工,充满了怀旧的童趣、野趣。

关于北大的书也许有不少了,但是没有一本是记录这些70后北大子弟的故事。这些在北大土生土长的孩子身上并没什么特别值得炫耀的经历,但无论如何他们毕竟是一个有点儿意思和有代表性的群体。每一个70后都会从他们身上看见自己成长的影子。

跟其他的怀旧书不太一样,这本书先天就打上了深刻的社会烙印,它是有土壤的。

它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小合唱。

70后的小合唱。

内容摘要:

  《海归屎克郎夫斯基》、《20楼的两面派大蚂蚱当了CEO》、《再见,萤火虫》、《宁静的夏天,知了也睡了》、《名门之后和小蚊子的妈》、《掉进冰窟窿的小飞蛾》、《家雀儿来喽,家雀儿来喽》……本书收录了一个个关于讲述七十年代北大虫子们的少年往事的故事。  七十年代生人成长史北大虫子们的少年往事!一个关于讲述七十年代北大虫子们的少年往事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那个年代的那些在北大附近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特有的生活,老虎洞儿、向阳商店、鸿宾楼、海淀菜市场、海淀基督教青年堂……  【作者简介】  沙蕙,70后,北京人。在《天涯》、《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南方文坛》、《艺术评论》、《粤海风》等刊发表电影评论及随笔30余万字。已出版长篇小说《好校长坏校长》、《米粒儿老师》,电影评论集《电影在场和沙蕙看世界》。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七十年代生人成长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680697
如需购买下载《七十年代生人成长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3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七十年代生人成长史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的主题关于 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