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坟

李家坟

宗沛妍, 著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9.0

书籍简介:

本书记录了李家坟青年点儿的知青们,在下乡插队的生活、参军、抽工、升学、最后都抽调回城的全过程。

作者介绍:

宗沛妍,一九五二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九六八年九月到农村插队,七年后回城,当过工人,做过人事及财会工作,现已退休。我也不会作家的那些写作手法,更不具备那些虚构能力,文中的人物大多都是真实姓名,我和其中的很多人现在还保持联系,当然不包括那些已经逝去的。文中的故事有些是自己亲历的,有些是听社员讲的,总之,都是我的回忆。

书籍目录:

1968年page 1

九月中旬,小山村活跃了——迎来了第一批知识青年,给这个终年见不到几个外人的山沟沟,增添了十三个新面孔。八男五女,竟没有一个重姓的。男知青:徐荣光、方国庆、周剑南、李旭东、王继红、韩彤辉、黄为民、陈建军,他们住在西屋;女知青:联红霞、姜立新、余抗修、艾抵资、何艳丽,她们住在东屋。

1969年page 57

一转眼春暖花开了,小队的二十多头耕牛就不喂干草了,每天早、中、晚由专人负责把它们放到较近的沟岔、河沿吃嫩草。

1970年page 98

春节过后,农历正月初十已经是二月十六日了,同学们都回来了。停了十多天的烟火,青年点儿冰冷冰冷的。

1971年page 269

又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群山披上了绿色。

一九七一年春天,布谷鸟又唱响了它的保留曲目——永远的布谷。

牛马拉着铁犁,又穿梭在田野里、山坡上,蹚出了一条条黑褐色的崭新的平行线,散发着泥土的芳香,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1972年page 299

一九七二年正月初十,知青和社员排着队往地里挑土粪,热热闹闹的。各生产小队的粪堆都一样,上面都用包米秆子熰着火、冒着烟。一股冲天的臊味弥漫在空气里,嗅觉被熏得都麻木了,休眠了,不认真辨别是啥子气味了。

1973年page 306

时间的流逝,即是漫长的,又是飞速的。

1973年3月,南山学校又开学了,又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教学工作。联红霞、何艳丽上下班吃住也方便多了,更要下一番苦功,让南山小学的各项工作,好好保持在教育系统的先进行列里。

内容摘要:

《李家坟:一件让我想了四十多年的事》讲述一九六八年八月的南山大队第六生产小队,充满传说的“李家坟”被选定为知青点。以徐荣光、联红霞为点长的十三名知识青年,入住了“李家坟”。面对知青之间不断出现的困难和矛盾,他们将如何处理?彼此间不经意产生的细微情愫最终的结果怎样?艾抵资,偷懒爱贪便宜,嫉贤妒能,人称“拿情犯”。她为了回城,排挤同伴,揭人短处,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得以如愿。而在相处中渐渐对她有好感的韩彤辉又该如何?
何艳丽,由于出身资本家,受到个别同学的排斥,神经衰弱,在进入农村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时常产生幻听、幻视。她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最后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和周剑南的感情,随着他的参军会发生变化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余抗修最终会因为大队医生杨学留下吗?李旭东虽然出身好,是个好青年,但性格比较耿直,给自己参军、抽工、升学等都带来了不少麻烦。还有口无遮拦、乐观开朗的方国庆,文艺青年王继红,会点小功夫的陈建军,为人老实的姜立新和黄为民……
在下乡插队的六个年头里的生活、参军、抽工、升学,最后都抽调回城的全过程。同时再现那个特殊年代,让人啼笑皆非的一些人和事,以及给多数人带来的困惑、彷徨、盲动、悲哀。

编辑推荐:

40年如昨,只因那终生忘也忘不掉的知青记忆!
《李家坟:一件让我想了四十多年的事》天涯网点击过240万,令无数的老知青和知青子女感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李家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7652892
如需购买下载《李家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郑州出版单位河南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李家坟是河南文艺出版社于201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