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2.0
居住具有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和宗教性和特有的地方性,北京地区的民居类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并逐渐塑造出独特的地域色彩,形成了北京地区独具魅力的居住文化。作者巧妙地采取独特的表现手法,将北京居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具有标志意义的若干关键环节和要素进行解读,彰显其中体现的时代色彩,发掘其中蕴涵的文化意义,使读者领略到北京居住文化的博大精深。
开篇住所里的北京文化
第一编北京居住文化史上的关键点
一、周口店天然洞穴北京人最早的“家”
二、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北京城区的古人类临时营地
三、东胡林遗址离山出洞去平原
四、平谷区北埝头遗址北京步人有房时代
五、蓟燕分封城居与乡居的分离
六、顺义临河汉墓人间庭院的地下再现
七、延庆洞沟古崖居千年的面壁生活
八、斡耳朵元代北京的“蒙古包”
九、后英房居住遗址北京四合院初显端倪
十、明清故宫北京传统居住文化的巅峰
十一、旗房八旗子弟寄身处
十二、教授们的别墅北京早期现代住宅楼的典范
十三、龙须沟新旧两重天
十四、排子房清代旗营的“现代版”
十五、单位大院新北京人的社区
十六、复兴门外居住区欧美邻里单位理论的北京实践
十七、百万庄、国棉一厂住宅区住宅也学“老大哥”
十八、夕照寺小区居住小区的京城处女秀
十九、人民公社大楼从“福绥景”到“京城第一危楼”
二十、“干打垒”一场夭折的住宅“革命”
二十一、前三门北京最早的高层住宅楼群
二十二、防震棚四合院定格为大杂院
二十三、方庄住宅区北京最早的大型商品房住宅区
二十四、菊儿胡同在危改中长高的四合院
二十五、恩济里小区取意于四合院的试点小区
二十六、亚运村从竞技场到中央居住区
二十七、望京新区亚洲最大的居住社区
二十八、回龙观卧城郊区的经济适用房
二十九、南池子传统居住的劫难还是新生?
三十、综合体建筑单一居住走向功能综合
第二编闭合的空间,丰富的内涵北京四合院概说
一、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方位
二、北京四合院的院落
(一)小型四合院
(二)中型四合院
(三)大型四合院
三、北京四合院的房间
(一)正房、耳房
(二)厢房、厢耳房
(三)倒座房
(四)后罩房
囚、北京四合院的屋面
(一)筒瓦屋面
(二)仰合瓦屋面
(三)干挤瓦屋面
(四)灰梗屋面
(五)棋盘心屋面
五、北京四合院的门
(一)临街大门
(二)垂花门
(三)门的配件
六、北京四合院的影壁
(一)门内影壁
(二)门外影壁
(三)门侧影壁
七、北京四合院的其他配件
(一)上马石、栓马桩
(二)泰山石敢当
八、北京四合院的装修
(一)内檐装修
(二)外檐装修
九、北京四合院的利用以王府为例
十、在拆与保之间徘徊北京四合院的未来
第三编人以宅居,宅因人名北京的名人故居
一、名人故居的是与非
二、北京名人故居:历史.现状.未来
三、北京名人故居的集中分布区
(一)积水潭边好栖居什刹海地区
(二)士子名伶,于斯为盛宣南地区
(三)红墙环绕领袖家中南海
(四)群星璀璨的北大燕园
(五)当年名宿此传经清华园
四、北京名人故居举隅
(一)郑和故居遗迹
(二)祖大寿故居
(三)杨继盛故居(杨椒山祠)
(四)蔡元培故居
(五)蔡锷故居
(六)邵飘萍故居
(七)林白水故居
(八)毛泽东故居
(九)鲁迅故居
(十)叶圣陶故居
(十一)老舍故居
(十二)茅盾故居
(十三)田汉故居
(十四)齐白石故居
(十五)梅兰芳故居
(十六)程砚秋故居
第四编外地人在北京
一、外国人在北京:从会同馆到第四使馆区
二、他乡中的故乡会馆
三、客舍似家家似寄一北京的旅馆
(一)出入多是富贵人北京的饭店
(二)南来北往都是客经济型旅馆、客栈
(三)介于旅店和租房之间公寓
(四)赤身恨不生羽毛鸡毛小店
第五编四时之景各不同北京居住民俗
一、年节习俗的展开地庭院
(一)一家之主是灶君
(二)二十四,扫房日
(三)贴在门上的“保安”门神
(四)爆竹声中一岁除
(五)年画、春联及其他
二、御“毒物”于门外端午节
三、冰桶冷布和凉棚夏日避暑
(一)三钱买得水晶山冰桶
(二)消夏凉棚好,浑忘烈日烘凉棚
(三)寻常人家绿纱窗冷布
四、暖炕煤炉窗纸糊冬日取暖
第六编北京居住文化拾余
一、北京郊区的农家院舍
(一)京西古村落
(二)20世纪上半叶北京郊区的居住
二、别墅_耸立北京居住之巅
三、“吃瓦片”与“拉房纤”旧时北京房产租售
四、房屋营造琐谈
(一)建筑材料
(二)建筑工匠
(三)建造过程
五、居住中的风水观念
(一)风水术营造居住环境之“美”
(二)净宅为了生者的安宁
参考文献
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华夏故土仪态万方。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中国的居住文化类型千姿百态,蔚为大观。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居住样式,同一居住样式在不同的地区和历史时期内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手法,无论在住宅庭院的总体布局还是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在这里,我们要谈的就是北京居住文化。
那么,什么是北京居住文化呢?正如当代著名学者金克木所言,“文化不能离开人,但我们可以把人放在意义一方,而把考察对象放在符号(现象)一方,看各种文化现象符号指示人的什么意义。人总是社会的人,文化也是总是社会的文化,所以这样解说文化也可以说是解说社会。”如此看来,我们不妨把北京居住文化理解为以居住为文化现象符号来表达的北京社会。文化离不开人,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北京文化,当然是世世代代生活的北京人共同创造的。而人也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创造,人就倒退到野蛮时代。而居住就是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相应的,北京居住文化就是北京人传承与创造的北京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述北京居住文化,也就是以居住为切入点来考察北京社会,品味京味文化。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北京居住文化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并逐渐塑造出独特的地域色彩。仅靠这部小书,恐怕无法对历史上北京地区居住文化的内容、类型和演变过程做一个面面俱到、巨细不捐的梳理和叙述。
本书只能列举北京居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具有标志意义的若干关键环节和要素,通过对这些环节和要素的解读,彰显其时代色彩,发掘其文化意蕴。由此,我们或许可以领略到北京居住文化的博大精深。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此话不假,但是人要活着舒坦,仅仅填饱肚子是不够的。如果没有一个足以遮避风雨,足以安置生活起居的稳定场所,即便是整天锦衣玉食,还是免不了飘泊流落之苦。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是,一旦离开了自己的住所,这些事情操办起来可就麻烦了。“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的古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从古到今,居住对于老百姓生存、生活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我国民俗学巨擘钟敬文先生所指出的,“民居是一种为人们生活所迫切需要的人工产物,因此,它也就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文化。像一切社会文化事物一样,现在的民居,也是一种历史进化的产物。……它是一种最实用的文化(此外还有衣服、食物、交通等),任何人群都不能缺少的。所以在我们国土上,只要有人的踪迹存在,就必然会有这种文化产物,尽管形态是那么复杂多样。”诚哉斯言!自从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北京这片土地,北京居住文化的历史也就随之开始了,居住文化因而成为北京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众所周知,居住历来具有实用性、艺术性、伦理性和宗教性,但再加上特有的地方性,就形成了北京地区独具魅力的居住文化。
今日的北京居住文化是长期历史演化的产物。越靠近现代,北京居住文化内涵和类型的更新就越快。以海淀区的巴沟村为例,这里原本地势低洼,沟渠众多,在明代形成聚落,因为沟渠众多这一自然地貌特征而取名巴(“八”的谐音)沟村。巴沟村的城市化不过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农家院舍逐漸被楼房取代。仅万柳中路的一路之隔,就是两种不同的景观。路东是建成不久的住宅楼,而路西的平房拆除不久,成了塔吊密集的工地。不用多久,这里势必被密密匝匝的住宅楼群覆盖。由巴沟村这个例子可见,居住不仅促成了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的演替,还驱动人文景观的“旧貌换新颜”。[参见上图]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住在北京”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6030427 《“住在北京”》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东方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