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德) 康德,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3

定价:

书籍简介:

本书是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三大批判著作之一,出版于1788年。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要素论和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

书籍目录:

序言

导言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要素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诸原理

1. 解题

2. 定理Ⅰ

3. 定理Ⅱ

4. 定理Ⅲ

5. 课题Ⅰ

6. 课题Ⅱ

7. 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

8. 定理Ⅳ

在德性原则中实践的质料规定根据表

纯粹实践理性原理的演绎

纯粹理性在实践运用中进行一种在思辨运用中它自身不可能的扩展的权利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的概念

就善与恶的概念而言的自由范畴表

纯粹实践判断力的模型论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机

对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文化的批判性说明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辩证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一般辩论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规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论

……

第二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结论

德汉术语索引

汉德术语对照表

人名索引

内容摘要:

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要不论”和“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要素论”里面又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和“辨证论”。这一套结构与《纯粹理性批判》的大体结构完全相同,但在划分的细节上却有很大的差辊,甚至完全相反。这是由于两个批判的任务、对象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所决定的。
这个批判为什么不题名为纯粹实践理性批判,而是简单地题名为一般实践理性批判,虽然它与思辨理性批判的对应关系看起来需要前一个名称,对此这部著作做出了充分的说明。这个批判应当单单阐明纯粹实践理性是存在的,并且出于这个意图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如果它在这一方面成功了,它就无需批判纯粹能力本身,以发现理性是否以这样一个过分僭越的要求,超越了自己(一如发生在思辨理性那里的情况)。因为如果它作为纯粹理性是现实地实践的,那么它就通过事实证明了它的实在性和它的概念的实在性,而反驳它有可能具有实在性的一切诡辩便是徒然的了。 凭借这种能力,先验自由从现在起也就确立了起来,而且这里所谓自由是取其绝对意义而言的,思辨理性在应用因果性概念时需要这种意义上的自由,为着当它要在因果联结的系列中思维无条件者时,将它自己从它不可避免地陷于其中的二律背反中挽救出来;但是思辨理性只能将自由概念以或然的,即并非不可思维的方式树立起来,而不能确保它的客观实在性,而且思辨理性如此办理,只是以免将那些它至少必须承认可以思维的东西,假定为不可能,从而危及了理性的存在,使它陷入怀疑主义的深渊之中。

编辑推荐:

《实践理性批判》作者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一个不太富裕的小手工业者家庭,自幼养成了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道德情操。8岁时他进入本城的一所学校,在那里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为其日后的哲学研究和科学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740年,16岁的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6年因家庭经济措据当了9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完成学业,在其母校哥尼斯堡大学谋得了一个教职,除讲授物理学、哲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770年,他由讲师升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并一直保持这一职位至退职。18世纪80年代,他曾两次出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他终身未娶。1804年2月12日,于故乡去世。 实践理性在康德整个哲学体系中居主导和领先的地位。道德高于认识,伦理学高于认识论,行高于知。只有人心中的实践理性所规定的道德法则才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性,才能成为普遍的必然的道德准则。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实践理性批判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40127
《实践理性批判》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汉德对照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实践理性批判是人民出版社于2003.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516.31 的主题关于 德国古典哲学-汉、德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