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3.8
本文选取古时的名画,加上作者细心演义的故事,使读者在赏画之余感受到文字之美。
只恐夜深花睡去(前言)
但是相思莫相负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争如我解语花
会向瑶台月下逢
繁华事散逐香尘
红拂夜奔
呖呖莺声花外啭
牡丹亭上三生路
龄官画蔷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绿窗红鹱打鸳鸯
空余一地梨花雪
月明林下美人来
乌啼白门柳
绿窗红豆打鸳鸯
落花人独立
逢谢媚卿
小红低唱我吹箫
鸳鸯织就欲双飞
陌上花已发
桐叶坐题诗
记得去年今日事
燕飞人静画堂深
恰对妆台
玉窗红子斗棋时
花屿读书床
说尽心中无限事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白云红树两悠悠
风雪夜归人
昔年曾见
画外求画人(后记)
前言
古诗有“蜻蜒飞上玉搔头”,我此时好比那只蜻蜒,从园中池塘飞过来,恰好落在美人头上,相互之间唯有一种惊艳与喜悦。我与画即是这样两两无心。不经意间却沉淀了一种深厚的美感,今终成十万字。可成书。
读画多年,总喜欢对着他们(她们)浮想。但又无头无绪。后来,我就把这些心情写成了字,日日收集在这本《知君用心如日月》里。我读画从不涉艺理,只凭一种相知的缘,对着画,有感觉,就好。所以此书收录的画皆为宋明清以来的大家手笔。其实,也不是为了读画,说来说去,还是为了让自己在浮华中求一种解脱,沉在里面忘了一切是一种解脱,珍重和修为自己更是一种大解脱,比如我看书写字,不经意间就写过了十万。再抬头看天时,已是秋意渐深。头上有宾鸿雁鸣。
中国画源远流长,人物画流派纷然,我不敢沉在里面,沉下去即会淹没。我读画读得纯粹而不合理法。昔日陶渊明有读书不求甚解。此语为我读画找到了开脱之言。陶公是大悟,我不过囫囵吞枣,但结果却是一个,不求甚解便看不透,看不透便有着无尽的美感。看人如此,看画亦然。知道得太多,会破坏初见时的惊喜与相知,所以我只愿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能入我眼的画。我便对当时的一段历史有兴趣,走进去,拨开陈年的烟幕,看个究竟,这女子当是曾沐在怎样的风里。看看当时的社会经济,看看附着在上面的文化。世风日景便如长卷一样延伸开来,我惊喜,我从一张张展开在眼前的画里看到了那么多过往的人物背影。或苍凉或笑言,余味如琴。画里画外我能听得见街市肆声,深巷里的秋千人语,看得见深闺画堂春色艳,看得见深秋红紫溪水喧,这才是我最喜欢的。
我在画坛外游走,其轻其浅又如蜻蜒点水,不愿多做考证。只怕那里太深邃,消磨了那份好兴致,只怕太沉太重,我小女子担不起。写画却是画外之作,是感性的故事,一言一语一景一物只想与那个时代亲和。与眼前当下有一种无言的相契,即是我想要的。每章每篇都幽幽地诉说着画中的人物故事以及那年那月那个女子的一腔深婉的曲意,一怀难名的愁艳,那种欲说还休,欲诉还敛的幽柔,却如昭昭日月,照在彼时的天空。
“但是相思莫相负”,是经历过再回晤时一声苍凉的祝愿。
无论汉时的深宫纨扇,还是唐时的春风牡丹,曾经怎样的瑶台盛宴,怎样的曲尽心意,结局都逃不掉宿命的安排,终是孤凉地萎谢。那繁华历尽的最后一笑,那汉家陵阙的一点长夜寒灯,最是让人意丧而魂断。但也终有“红拂女”抗命的慷慨与壮阔,她是得了一人,便得了一切,完美得让人千古歆羡。牡丹亭上春花飞坠的一枕好梦,让人明白爱的深挚,可以使人生而死,死而生。
爱原本简单,爱原本深挚,让爱善终。
“绿窗红豆打鸳鸯”,有着民间女子知心知意的贵气,不论青楼不论良家,不过是为得一夫而刻尽曲意,极尽柔肠。情苦情累情烈却无人说不能说不可说。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不过守着一庭风日,终日凭栏。
爱君笔底有烟霞,那烟霞是歌女舞伎脸上的一抹红。婉媚得醉人笔锋。
风尘中的女子无论是在宋代的词坛还是在清代的画坛,都是用来润泽文人笔墨的。晚清仁女便是这娇俏的待嫁红粉人,日日对花花不语的愁艳中,有一种娇嗔,有一种内心的挣扎。
读读写写,原来诗境画意皆在这红尘人事里。
“记得去年今日事”,是一种光阴缓缓的感觉,那种简曼,唯有心领神知。
画堂深处,燕飞人静,流年的光阴,要一刻一刻握在手中指间,惦量着过。一时一辰,数着玉漏声声,却总嫌它迟迟。可是那堂上栏前苦心的人啊。
只恐夜深花睡去,只恐流年惊暗换,只恐孤心独处时,怜君君不知。
后记
画外求画人杨紫陌凡人读画,是在读人世的风景。
对着画,就是对着古人那种简漫而恬悦的人生境界。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一种幽幽心意,可以让人安静,让人清素,让人珍重的一点心思。其中不涉艺理,不涉法度,只有我心中多年积念。每每读画之时,不是为其画技所动,而总为其画意所感,当年红尘世景便扰攘喧喧地迎面扑来,一下子便闻到了那时花香。像是一缕琴音,虽音淡而声稀,而那境界却是渺远而深微,总能感觉得到它的弦外之意。我自己先就醉了,彼时的一花一陌一庭一院,打开在眼前,让人忍不住地流连徘徊。再美的一段山水,也因为是有人有故事,我总看得见他紫衣彩缎从画堂前走过,院内是青石子铺的路,长长的,一直到朱漆的大门口,阶下石缝问有细草茵茵,院内那~株老桂树冠深密,叶底偶有黄鹂鸣啭,回头间,就看见她站在绿纱窗里吟吟笑意地望着他,那纱窗上落的尽是婆娑的桂花树影,不经意间他就闻到了她屋内刚刚熏上的苏合香。这佳人庭院就有如此的艳: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燕语,绿窗春睡轻。
原是有太多的幽柔心事,所以它美得惊心。
读画时的那一种感觉,似是对着“八大山人”的一点墨色,一枝花意,一片桔荷,便是对着整个世间红尘,便是对着整个天意人事。画已不是画,也不是文字,是陈年的一缕香,是埋藏在心底多年的一件心事。在一个暖日的正午,在那棵昔年的老梅树下,与故人相见,细细诉着,闲闲的,因为久远,那故事只剩下两人的淡淡浅笑以及对方眼角额上的光阴回环,不见了喜嗔。那种玉漏迟迟的缓,是不经意间抬头,斜阳已暮。
写故事也是写人,写风景也是写人,迢迢世景里的红袖护花、花媚玉堂是一段稳妥的人世,艳而韵,让人宛然听得见深巷里的卖花声声,能感觉到当时空气里的味道。
画,无论怎样的笔姿,对于我都是写意。
如京剧中薛平贵一段的西皮原板,人未出场,那么孤凉的声音先就出来,像是群山里的回音,有一种打马古道的苍郁沉厚,让人陡然觉得他的叛妻只是英雄悲情。
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一似孤雁归来。
……柳林下拴战马武家坡外,见了那众大嫂细问开怀。
单单是穿着一襟乌衣马褂而回,他流落大漠黄沙的西凉一十八年,今日终于看见了青是山绿是水,单这一句,我便想到了仇英青绿山水画的意境,那青那绿已不单是山与树的颜色,原是世俗得可亲可爱。因为抛下了结发的妻,即便是在西凉做了驸马,也总觉是孤苦,总不能随缘喜乐,做到江湖相忘。
终于有可能回来了,一路纵马驰骋,武家坡在即,看见了女人们在田陌采桑,那正是梦里景致,不禁心胸一下子开阔欢悦,在柳林里拴好马,那时的阳光一定是妍暖地照在身上,薛平贵也一定是看见了多年前的世景,便急急地跳下马来,人马都走得热气腾腾,没有了一点悲凉,他心情好得如这春天草长花发,按也按不住。看见了妻,却没有了眼泪,只想与她相调相戏,似是又回到了年少时。这样相见的场面喜乐活泼,比两人对着泪悲戚要好,更有人生的宽广和春意无限。
因心中早已有一个把握住的大乾坤,所有他有这份闲情。
王宝钏日日寒窑野菜苦度光阴,看见他时,心里豁然明亮如初。十八年等着他,只是因为“相信”。他终也不辜负她,十八年不回来也是他的无奈,她懂得人生在世有比儿女私情更壮阔更雄奇的,所以她不恨,“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她只这样想。外面昭昭日月是他的心,亦是她的心。所以她等来了皇帝丈夫,她有这样的大胸怀,有这样的人生大爱,真就成了皇后。
人生如戏。
画,是戏里青衣水袖长抛时那一个幽怨的回身,是小旦亦嗔亦喜时一横的眼波,是老生方严端庄沉着劲健的舞台八字步。虽悠长深远,却里里外外全是智慧与人生大信。
从来没有一件艺术,让我如此沉静,如此温良。因我原本即是画外求画人。
今人古人,千人千面,几多闺阁知音。画堂深静,宝鼎香浓几许幽秉心事。人赏画,画赏人临水照花人,画外求画意,灵犀相通只一点,悠悠天地心,读读写写,原来诗境画意,皆在这红尘人事里。人生如戏。画,是戏里青衣水袖长抛时那一个幽怨的回身,是小旦亦嗔亦喜时一横的眼波,是老生方严端庄沉着劲健的舞台八字步。虽悠长深远,却里里外外全是智慧与人生大信。本书站在特有的角度,对宋元明清以来的部分传世名画中的场景及人物、故事细细品赏。 从来没有一本书,这样阐述画意。 从来没有一本书,可通过一幅画,让我们走到古人的生活里,如此气安而静,如此丽色闲情。 本书站在特有的角度,对宋元明清以来的部分传世名画中的场景及人物、故事细细品赏,那时人语欢颜、那时深巷庭院,宛然历历在目。幽亭绿苔中的纤纤足痕有多少被淹没的心事、多少曲尽的心意、英雄悲情、红颜老去皆被作者用深婉的情绪一一品读出来,文字悠柔,意境幽微:亦古亦新,亦华亦素。 世俗的画从此有了厚重的生命,有了人世的三味。【作者简介】 杨紫陌,河北保定人。毕业于河北大学,现居北京。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知君用心如日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漫漫古典情 | ||
9787530951422 如需购买下载《知君用心如日月》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天津 | 出版单位 | 天津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3.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知君用心如日月是天津教育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2 ,J212.05 的主题关于 中国画-鉴赏-中国-古代 ,古典文学-文学欣赏-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