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发展

唐前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发展

吕红光,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原为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定等级:优秀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唐前文体观,“文体”的含义建立在还原性理解的基础之上。内文逐次考察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体观念从孕育、生成到繁盛的历史,尔后历述了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受西方文体论的冲击在近现代以来在人们观念中逐步淡退的过程,最后据以上所述作出了现实性的批判与思考。文体研究是古籍研究的薄弱环节,此书结合中西文论作深层探索,颇具启发研究的价值。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

绪论

一、研究视角与研究范畴的确定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确定

三、术语的澄清

四、几点补充与思考

第一章 先秦——文体观的孕育

第一节 文类之源的社会行为意义

一、早期言辞被包容在行为整体之中

二、言辞意义在行为整体中的凸显

(一)言辞在行为整体中的重要位置

(二)言辞能力的不断增强

三、中国古代早期未有文体观念之事实

第二节 文类之源的社会功能流变及其对文辞类型化观念发展的意义——以诗赋为例

一、诗在先秦的社会功能意义流变

(一)“诗”从“志”中的分化及远古用于敬神仪式的意义

(二)西周“诗”用于礼仪的社会功能意义

(三)春秋时期“诗”用于“赋诗言志”的社会功能意义

(四)礼崩乐坏下“诗”的仪式功能意义的消亡

(五)《诗》亡以后世俗歌诗走向文辞类型化的契机

二、赋在先秦的社会功能意义流变

(一)赋在上古用于仪式的意义

(二)赋在原始仪式中意义的分化

(三)礼崩乐坏下赋的社会功能的消亡及其走向文辞类型化的契机

三、其他文类之源的社会功能流变及其对文辞类型化观念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文辞审美观念在先秦的发展

一、“辞”义原始及其在先民观念中的文饰属性

(一)先秦“辞”义原始

(二)“辞”的文饰属性在先民观念中的确立

二、春秋战国说辞之美观念的发展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孕育

一、士人群体的形成

二、书写工具的发展

三、言辞的文本化进程

四、体用一如整体思维方式的孕育

五、实用文辞写作程式的内在规定性

六、诸子对说辞方法和风貌的有意识的把握

小结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孕育

第二章 两汉魏晋——文体观的生成

第一节 汉末以前文章繁盛与文体观念模糊的困境

一、经学视域下文章审美观念发展的困境

(一)从先秦演说辞之美到汉代文章之美观念的转变

(二)文章审美观念在经学视域下的困境

二、经学视域下文章类型化观念难以自觉的困境

(一)文章类型化潜移默化的发展

(二)宗经致用观念下自觉辨析文章类别观念的难以形成

三、汉末以前文章本体范畴观念难以形成的困境

(一)宗经致用观念下文章本体范畴观念的难以形成

(二)价值序列观念对文章本体范畴观念形成的阻碍

四、“述而不作”观念的制约

(一)“述而不作”的观念

(二)“述而不作”的观念对文体观念清晰化的制约

第二节 汉末以后文体观生成的契机

一、汉末经学的松动与士人对美丽之文的自觉追求

二、文人群体与文章范畴渐趋形成的走向

三、文体表现才性的人才观念的出现

四、体用观念的明晰

第三节 文体观念的生成

一、中国古代文体观生成的标志之作(一):曹丕《典论·论文》

(一)《典论·论文》文体观的生成

(二)《典论·论文》的结构及其对文体观发展的导向意义

二、中国古代文体观生成的标志之作(二):陆机《文赋》

(一)《文赋》的文体形成过程观

(二)《文赋》的文体价值观

(三)《文赋》的文体观在南朝文体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汉末魏晋文体观念的发展与表现

(一)品论文体现象的出现

(二)以《文章志》的形式展现文体

(三)对古今优秀文体的学习

(四)以结集的方式展现文体

(五)诗体观念的形成

(六)对文类文体的自觉总结

小结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初步发展

第三章 南北朝——文体观的大盛

第一节 文体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高度发展

一、以结集的形式展现文体之繁盛

二、文体成为家训要事

三、“康乐体”、“永明体”、“宫体”等名号的涌现

四、品论文体专著的出现——《诗品》

五、对文类文体的细致化与全面化的总结

第二节 体用一如的文体学巨著的出现:《文心雕龙》

一、关于《文心雕龙》全书的结构

二、《文心雕龙》的文体观

(一)对文体理念的明晰

(二)对文类文体的全面总结

(三)对文体形成过程的详细阐释

(四)文体的旨归——才情与求道

三、《文心雕龙》文体观的意义与价值

第三节 时代文体观

一、南北朝以前时代文体观的发展

二、南北朝时代文体观的繁盛

(一)史家的时代文体观

(二)其他士人的时代文体观

(三)对时代文体理论的自觉总结

小结 南北朝文体观之大盛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体观范畴的形成及唐前普遍性的文体观念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体观范畴的形成

第二节 唐前形成的普遍性的文体观念

一、文体来源:源于五经观

二、文体序列:雅俗观

三、文体审美:文质观

四、文体分类:文笔观

五、文体理论:整体观

六、文章类属的多视域性

七、文体技巧的非界限性

小结 对唐前文体观念的总结

余论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在近现代的淡退历程

尾声 对中国文体精神缺失时代的现实思考

附录一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百年历程

附录二 对先秦语境下诗、歌、谣、谚的区分

附录三 赋到底是诗还是散文的文体学阐释

附录四 由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所引发的对撰写《中国古代文体史》的思考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内容摘要:

吕红光编著的《唐前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发展》的研究对象为唐前文体观。20世纪末以来,在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兴起的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尽管中国古代“体”的含义有多种,但是中国古代“文体”的最为普遍、最为核心的意义乃是指“文章整体”。本书建立在学术界对“文体”含义还原性理解的基础之上,试图考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体观念从孕育、生成到繁盛的历史过程。
本书主体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文体观念在先秦的孕育。本章从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方式出发,论述文类之源在人们的观念里被包容在社会行为整体中,言辞在行为整体中逐渐具有凸显意义。同时,各类言辞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功能的变化中使其朝向类型化发展,以雅言为基础的“辞”在春秋战国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言辞的审美观念的增强。整体思维方式、言辞的类型化发展、人们对言辞技巧的自觉追求、言辞逐渐文本化成为中国古代文体观念重要的孕育条件。
第二章是文体观念在汉末魏晋的生成与初步发展。本章重要之处在于,细化两汉文体观念渐次生成的过程,将汉末以前文章繁盛而又文体观念未明晰的阶段定为文体观念的“模糊阶段”。
第三章是文体观念在南北朝的繁盛。本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体观念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入与繁盛,出现了文体学巨著《文心雕龙》,时代文体观念的日益繁盛。三者是南北朝文体观繁盛的重要表现。
第四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考察了中国古代文体观念范畴从人文行为整体到文学整体到文章整体的渐次形成过程;二是结合中国古代思维方式,考察唐前形成的普遍的文体观念:文体来源于五经的观念、文体的雅俗观念、文体审美的骈丽观念、文体分类的文笔观念、文章类属的多视域观念、文体技巧的非界限性观念。
在余论中,本书考察了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在近现代以来在人们观念中逐渐淡退的历程,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现实性思考。

编辑推荐:

此书原为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定等级:优秀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唐前文体观,“文体”的含义建立在还原性理解的基础之上。内文逐次考察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体观念从孕育、生成到繁盛的历史,尔后历述了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受西方文体论的冲击在近现代以来在人们观念中逐步淡退的过程,最后据以上所述作出了现实性的批判与思考。文体研究是古籍研究的薄弱环节,此书结合中西文论作深层探索,颇具启发研究的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唐前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发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8132947
如需购买下载《唐前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发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杭州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唐前文体观念的生成与发展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4.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152 的主题关于 文体-研究-中国-古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