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诗学

虚无诗学

(美) 石江山 (Stalling,J.) ,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8.0

书籍简介:

当中国诗人开始凝视西方寻求哲学顿悟之时,西方诗人也在仰望着东方。当中国诗人根据启蒙运动和后启蒙时代的“自我”观念开始创造诗歌的话语时,许多美国诗人却在寻求新方法来解构“自我”、“物性”、和语言本身。在广受赞誉的新书《虚无诗学》中,石江山(美国教授、《今日中国文学》杂志发起人、副主编)从独特的历史视角和互文路径中,追溯到大量强有力的“空、无、虚”哲学概念(英语里都被翻译为“emptiness”),因为它们影响着而且改变着二十世纪美国诗歌和诗学。他认为,尽管庞德研究已经大量地探讨了东西方诗歌的相互关联性,但他只是冰山一角,而且实际上在某些方面还把东西方诗学限制在美学和哲学语域的一个有限的范围。石江山主张,要真正领悟东西方诗歌重合的广度,读者就必须研究美国和跨太平洋传统中的“虚无”理念。该书对“虚无”概念不同形式的迁移分两部分进行详述。首先聚焦“跨太平洋佛教诗学”,论述欧内斯特·费诺罗萨“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一文是费氏佛教诗学的表述,探讨费氏所知的中国古典诗学。石江山是发掘《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这篇重要论着“遗失”部分的第一人,该部分主要内容是关于诗歌“音调”和中国宇宙学以及诗歌形式。因而,他的书彻底地修正了学界对这一东西方诗歌主要人物早期的研究结果。接着,石江山继续论述“虚无”概念在加里·施奈德诗歌中的主要作用和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阐述。尽管对施奈德诗歌的研究不胜枚举,但《虚无诗学》质疑施奈德对中国诗歌的“禅意”解读,甚至于揭示他的诗歌对西方读者和作家产生的“有限”影响。在第二部分“跨太平洋道教诗学”中,该书探讨了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叶维廉的研究生涯,其“现代主义的跨太平洋道教诗学”在汉语和英语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存在着大量问题的“虚无诗学”。最后,该书把后结构思想(罗兰?巴特)和道教以及朝鲜的萨满教结合在最着名的一个后现代亚裔美国人的文本中。车学敬,一个朝鲜裔美国作家,是个严谨的太极拳学生,她对道教炼丹术和哲学显示了极大的兴趣,这使她的作品与这项研究密切相关。通过对各种文本进行混杂的跨文化阐释,该书揭示了美国诗歌和诗学最为重要但仍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书籍目录:

2l世纪北美中国文学研究著译丛书 编辑说明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 总序

致谢

中文版序

引言 跨太平洋意象之嬗变

导论 虚无诗学或虚无崇拜

一 佛教千变万化 道教以静制动:虚无的多面性

二 各章综述

第一部分 佛教意象

第一章 流动中的虚无

欧内斯特 费诺罗萨《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中的佛教诗学

一 费诺岁萨的佛教

二 新佛教。天台哲学和费诺罗萨的“虚无诗学”

三 《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的佛教色彩

四 埃旌拉 庞德和欧内斯特 费诺岁萨

2l世纪北美中国文学研究著译丛书 编辑说明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 总序

致谢

中文版序

引言 跨太平洋意象之嬗变

导论 虚无诗学或虚无崇拜

一 佛教千变万化 道教以静制动:虚无的多面性

二 各章综述

第一部分 佛教意象

第一章 流动中的虚无

欧内斯特 费诺罗萨《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中的佛教诗学

一 费诺岁萨的佛教

二 新佛教。天台哲学和费诺罗萨的“虚无诗学”

三 《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的佛教色彩

四 埃旌拉 庞德和欧内斯特 费诺岁萨

第二章 模式化和谐怫教,音调以及欧内斯特 费诺罗萨的关联宇宙论诗学

一 虚无与和谐

二 宇宙哲学的形式主义

三 翻译关联韵律学:《作为诗歌媒介的汉字》的遗失卷

四 现代派的音调和关联诗学

第三章 授法:加里 斯奈德的虚无诗学

一 授法

二 佛教浪漫主义和超验的翻译

三 作为跨越者的斯奈德

第二部分 道教意象

第四章 虚无语言:叶维廉的道教课题

一 叶式虚无诗学的定位

二 翻译的难题

三 美国现代主义之道

四 道教与诗歌形式

五 黑暗中的道教

六 结语

第五章 步虚:车学敬的《听写》

一 虚空的失落

二 虚空的起源

三 虚空的入口和终点

四 “艺术家之路是一条中庸之道”

五 虚空与虚己(道化肉身)

六 变异诗学:烁丹术

参考资料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编著者石江山。
  本书追踪单一但多元的哲学术语“虚无”(emptiness)在历史上独特的互文道路,揭示一段重要但未引起注意的历史,即它在美国20世纪诗歌和诗学中的嬗变。这一概念的迁移分两部分进行详述。第一部分聚焦“跨太平洋佛教诗学”,第二部分侧重“跨太平洋道教诗学”领域。本书通过多重解读这些文本结构,试图厘清美国诗歌和诗学里最重要但仍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编辑推荐:

《虚无诗学--亚洲思想在美国诗歌中的嬗变/21世纪北美中国文学研究著译丛书》编著者石江山。
  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要义之一,就是“和”。为了“和”,中国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因为在这种文化看来,绝对的“同”必然导致绝对的“不和”。这一点,与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之间互荣共生的时代精神是完全吻合的。中国文学因此成为世界上了不起的文学之一,中国人对于本国文学的思考因此成为人类思想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的文学及其对于:炙学的思考不仅仅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人类和平发展的根本利益。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虚无诗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23102
如需购买下载《虚无诗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虚无诗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2.072 的主题关于 诗歌研究-美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