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3.0
《无心应战》(De querre lasse)是萨冈的战争三部曲之一,小说给人的印象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闲愁,是一种让人亲近的惆怅。萨冈的才气也许远不及杜拉斯,她没有杜拉斯的那种乖戾、绝对与成熟老练,她的忧郁中总是带着一种平静和幽默,如一个天真的孩子。《无心应战》也描述了一段转瞬既逝的爱情,反应了战后笼罩在青年头上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一代人对人生都产生了深深的厌倦情绪。萨冈用她娴熟轻灵的文字捕捉住了这种挥之不去的气氛,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后记
一九五四年,经过战争洗礼的法国刚刚从旧日创伤中恢复过来。当法国人开始重新体味幸福的时候,十九岁的少女萨冈却以一本《你好,忧愁》触动了他们自由浪漫的情怀,成为法国批评家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这位少女作家自此倍受世人关注,法兰西学院院士莫里亚克更是在《费加罗报》头条撰文,称其为“迷人的小精灵”。也正是因为这一奖项,《你好,忧愁》在几周之内便已经销量逾百万册,成为战后法国的第一本畅销书,而萨冈也成为了战后法国的第一位明星小说家。
是的,萨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明星,她身上具有一切成为明星的潜质:年轻,美丽,浪漫,知性,富有才气,放荡不羁……这些元素足以使她成为媒体所追捧的热点人物。有人说萨冈的成名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媒体的宣传。这一点不可否认。萨冈是一位典型的当代通俗小说家,她的身上折射出了当代社会所具有的一切时代因素。生活之于萨冈,有如一场流动的盛宴。从十五岁开始,酗酒、飚车、豪赌、吸毒、法庭,似乎都成了萨冈生活中的关键词,更不必说时下宣传中一直紧抓不放的她与密特朗、萨特等众多知名人士的暖昧关系。在一次访谈中,萨冈说:“我通常夜里写作,只有在夜里才能做事。一到夜晚,房子里都是灰色的。否则在白天人来人往,大家都有别的事情要忙。”这样看来,写作仿佛成了她的副业。但是从《你好,忧愁》以来,她的五十余部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是畅销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以至于萨冈在被问及为什么她后来的作品鲜有奖项时,她不无调侃地回答:“人们说,她的书卖得很好,不愁吃穿,所以用不着颁奖给她了。”萨冈确实一直过着一种优裕富足而又不乏传奇色彩的生活。然而金钱于她又宛如过客。《你好,忧愁》一夜之间使她成为了千万富翁,她却很快极尽消遣之能将这些钱挥霍殆尽;她曾用赌场赢来的八百万法郎买下了布勒伊小城堡,而晚年却因税务问题变卖房产,借宿朋友家中。然而丰富而奢侈的生活从未改变过她内心的孤独。自《你好,忧愁》以来,她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充斥着忧伤的情调。柳鸣九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饶有兴致地总结过萨冈的用语:“我喜欢一些年轻姑娘那样有带一双忧郁的眼睛”,“我只喜欢忧郁的聪明人”,“窗外的天空带着一种美妙的、地狱般的忧郁”,“我在唱机盒里投入二十法郎,点那支在戛纳听过的乐曲,平添五分钟的忧郁”,“她情不自禁地羡慕他有如此深痛的忧伤,这种令人神往的忧伤”……“忧伤”、“忧郁”、“哀婉”“沉郁’!这样的词在萨冈的小说中总是屡见不鲜。萨冈本人也认为自己的小说谈论的主要是孤独与忧伤,以及从中解脱的办法如果这种办法存在的话。她的五十余部作品大都是在描述无所事事的资产阶级女性的感情生活。两性、温柔、雅致与烦忧是她最常谈到的话题。
由此,很多人容易将萨冈的名字与另一位法国女作家杜拉斯联系到一起。虽然两者在小说中都孜孜不倦地探究着两性与爱情,但是她们的差别依然显丽易见:萨冈在十九岁时一夜成名,创下了畅销书的记录,而杜拉斯却是在七十岁才因对十五岁的回忆而蜚声世界;杜拉斯的一生都是一种挣扎,而萨冈的一生则是一种消遣。从《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到《琴声如诉》再到《情人》,杜拉斯笔下的爱情都是一种心力憔悴的痛"苦,而从《你好,忧愁》到《某种微笑》再到这本《无心应战》,萨冈的小说中都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杜拉斯式的爱情中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往往是因为立人公本身对爱情没有把握。萨冈式的爱情中也有着众多的不安分因素,而这是源于主人公深深的孤独和厌倦。也正因为如此,杜拉斯的小说给人的印象是一种不可愈合的伤痛,是一种让人窒息的绝美;而萨冈小说给人的印象则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闲愁,是一种让人亲近的惆怅。萨冈的才气也许远不及杜拉斯,她没有杜拉斯的那种乖戾、绝对与成熟老练,她的忧郁中总是带着一种平静和幽默,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一九六五年有杂志在评论萨冈的小说时说,“萨冈已经是一个年过三十的女人,但是她在小说里写着四十五岁的男人女人时,却像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在日记里记叙父母的轶事。”也许萨冈只是萨冈,不需要任何人来映衬。她的写作永远都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忠实于自己的孤独。忧伤和孤独在她笔下却永远都是那么轻描淡写,就像是一种简单的致意。她简洁细腻的文风曾影响了一代通俗小说家。忧伤是萨冈小说中的一个符码。有人说萨冈式的忧伤犹如“冷水中的一缕阳光”。这缕阳光也穿过了人们的内心,映射在那些柔软的角落。
……然而书中不乏幽默之笔。天真而幸福的夏尔做尽了蠢事。时常让人开怀捧腹,众多小细节的处理中也都带着幽默色彩。很明显,萨冈要带给读者的并不是忧伤和沉重,丽是一种他解的可能。小说的末尾像是一个完满的轮回:被吉罗姆带到夏尔生命中的阿丽丝,又因为吉罗姆被捕的消息而离去,再无音讯。所有的忧愁与快乐。幸福与激情都永远地封存入记忆之中。似乎生命终究都会归于平静。《无心应战》远离了《你好,忧愁》三十年,而阿丽丝就仿佛是成熟之后的塞茜尔。萨冈一生都与内心的忧伤、孤独为伴,也始终在小说中追寻着解脱。五十岁的她把《无心应战》题名献给自己的儿子德尼斯。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有一个愿望,想翻译一本简单的爱情小说。遇到萨冈是一个偶然。法国《新观察家》杂志有一篇纪念萨冈的文章,《再见,萨冈》。标题简单而亲切,似乎是为了映衬萨冈的为人和她的文风。文章的末尾有这样一段思考:“萨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当然,留下于她无可比拟的畅销书,但更重要的,是她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世人皆知的形象。因为在法国,萨冈代表了战后的自由精神。”法国总统希拉克更赞扬她是“为法国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家”。在法国人的心目中,萨冈是现代女性的代表,她确信自己的才情,骄傲于自己的独立。她的知性,她的激情,甚至她的忧伤,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国女性。可以说,遇到萨冈,是一种幸福。
段慧敏2006年9月24曰于南京大学陶园
1942年5月,夏尔.桑伯拉在多菲内地区平静地经营着他的工厂,生活中不乏一些简单的消遣作为点缀。吉罗姆他的朋友、他的伙伴、他的对手,已经加入到反纳粹的斗争中,并且正在组织帮助犹太人出逃的行动。吉罗姆带着他的情人阿丽丝突然造访夏尔,他和迷人而又为烦恼所困的阿丽丝将把夏尔带入另一种生活…… 《无心应战>是萨冈的战争三部曲之一,描述了一段转瞬即逝的爱情,反映了战后笼罩在青年头上的一种普遍的情绪,一代人对人生都产生了深深的厌倦情绪。萨冈用她娴熟轻灵的文字捕捉住了这种挥之不去的气氛,小说给人的印象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闲愁,是一种让人亲近的惆怅。 夏尔.桑伯拉不喜欢战争。 1942年5月,他在多菲内地区平静地经营着他的工厂,生活中不乏一些简单的消遣作为点缀。吉罗姆,他的朋友、他的伙伴、他的对手,已经加入到反纳粹的斗争中,并且正在组织帮助犹太人出逃的行动。吉罗姆带着他的情人阿丽丝突然造访夏尔,他和迷人而又为烦恼所困的阿丽丝将把夏尔带入另一种生活。阿丽丝勾起了夏尔炽烈的爱火,夏尔决定去征服她。当她在吉罗姆所领导的组织中铤而走险之时,夏尔又立意保护她。在吉罗姆的狂怒与嫉妒之中,夏尔终于夺走了阿丽丝。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无心应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汉译精品 | ||
9787214046208 如需购买下载《无心应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3.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无心应战是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7.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65.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法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