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张秀生, 张平, 主编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本书运用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系统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注重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沿革及简要评述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简要回顾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一、内地建设战略阶段

二、三线建设战略阶段

三、战略调整阶段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一、沿海发展战略阶段

二、协调发展战略阶段

三、区域发展战略新阶段

第二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和变动的经济学理论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原因及影响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

三、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

一、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

第三章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轨迹与特征

第一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成长的条件

一、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演进的因素

二、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成长的条件

第二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时间轨迹

一、改革以前的结构变动轨迹

二、改革以来的结构变动轨迹

第三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空间轨迹

一、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过程

二、中国工业产业的区域集聚

三、中国城市工业经济的集聚

第四节 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政策轨迹

一、平衡的区域产业政策

二、倾斜的区域产业政策

三、协调性区域产业政策

第四章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一节 东部地区的地位和发展优势

一、东部地区的地位

二、东部地区的发展优势

第二节 东部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环境和资源的双重约束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

三、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五、东部地区缺乏区域内的协调和合作

第三节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途径

一、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发挥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

四、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

五、促进区域产业整合,推进东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六、加强东部同中西部地区的融合

第五章 西部大开发

第一节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西部地区概况

二、西部地区的开发历史

第二节 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生态环境恶化尚未得到根本遏制,贫困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西部地区开放程度较低,开发资金来源单一,资本缺乏

三、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

四、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

五、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仍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六、城市化水平低,形成对西部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制约

七、产业结构演变缓慢

八、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且在区域分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节 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途径

一、继续优先推进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劳动力素质

三、发展特色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

第六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背景

第七章 中部地区崛起

第八章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

第九章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

第十章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十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宏观调控

后记

内容摘要: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共有13章。
  第一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沿革与简要评述。对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和评述,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具体政策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区域发展。论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原因及影响,从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对策。
  第三章,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轨迹与特征。研究了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演进的因素和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成长的条件,具体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时间轨迹、空间轨迹和政策轨迹。
  第四章,东部率先发展。分析了东部地区的地位、发展优势和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在更高层次上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同中西部地区的融合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途径。
  第五章,西部大开发。在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制约因素,从继续优先推进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发展特色经济、全面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改革开放进程、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途径。
  第六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研究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实意义和现实基础,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现实制约因素,从促进市场体制在基础性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资源型企业和地区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策。
  第七章,中部地区崛起。在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上,研究了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培育有地区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八章,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从理论上研究了城市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重点从产业结构及其优化、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九章,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了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从城乡居民收入、财产、消费、社会发展的角度评述了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现状,从城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制度安排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乡差距的成因,论述了城乡差距的经济与社会效应,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与方式、基本原则和政策选择。
  第十章,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从理论上研究了县域经济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地位,评析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论述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结构优化与县域经济发展,从经济结构调整、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建设、抓好项目建设、优化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第十一章,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从理论上论述了资源型地区的涵义、资源型地区产业的特点、资源型地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中国资源型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外资源型地区转型的基本模式,从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推进产业的改造和升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生态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与适度保护资源并重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
  第十二章,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从理论上研究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定性衡量和定量衡量;分析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框架。
  第十三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宏观调控。论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法律政策。

编辑推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针对各个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各阶段的战略部署,产生了一轮又一轮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潮,对区域经济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也逐步深化和具体化,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思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丛书
9787562523345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区域经济发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7 的主题关于 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