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45.0
本书以历史-美学的文艺学方法为指导,汲取现当代外国文艺学新方法,从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和性质、文学史研究的方法、文学史的时间之维与分期、文学史的文体分类及其流变、 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文学史与创作主体的心态、文学史与文学的传播、文学史与文学史料、文学史著的形态等多个维度对文学史理论的诸多基本问题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探讨文学史家如何以自己的文学观、文学史观去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学史。
前言
第一章 文学史研究的对象和性质
第一节 文学史研究视域的拓展
第二节 文学史研究的对象
第三节 文学演进行程的理解与建构
第二章 文学史研究的方法
第一节 文学史研究的学科定位
第二节 文史方法的融通
第三节 多元互补的文学史研究方法
第三章 文学史的时间之维与分期
第一节 文学史的三维时间
第二节 当代视界与历史视界的融合
第三节 文学史分期的自觉
第四 节文学史的分期
第四章 文学史的文体分类及其流变
第一节 文体分类的多样性
第二节 文体分类的特征
第三节 考察文体流变的多维视角
第五章 文学史的文本与人本
第一节 文学文本的含义
第二节 文学文本研究与人本视野
第三节 文学文本与人本的静态分析
第四节 文学文本与人本的动态审视
第六章 文学史与创作主体的心态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心态与文学演进
第二节 文学史视域下的创作主体心态
第三节 创作主体的个体心态与群体心态
第七章 文学史与文学传播
第一节 文学传播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第二节 文学传播的特征
第三节 文学传播的媒介
第八章 文学史与文学史料
第一节 文学史研究的基础
第二节 文学史料的搜集、整理
第三节 文学史料的鉴别、阐释
第九章 文学史著的形态
第一节 文学史著的传统
第二节 文学史著的现代形态
第三节 文学史著的叙述方式
附论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述论
第一节 先秦两汉的文学史理论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史理论
第三节 隋唐五代的文学史理论
第四节 宋代的文学史理论
第五节 元明的文学史理论
第六节 清代的文学史理论
附论二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史理论述论
第一节 现代形态的文学史著的兴起
第二节 现代文学史理论的发端
第三节 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文学史理论
第四节 新方法的传播与文学史理论
附论三 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史理论述论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文学史研究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学史研究
第三节 新时期的文学史理论与实践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半塘文库·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文学史理论》试图总结自古迄今的文学史编纂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通过对诸多相互关联的文学史基本理论问题的理性思考,初步建立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学史理论的逻辑构架。文学史理论领域有着许多新鲜问题需要探索,每一部新的文学史著只要不是模仿,都是文学史家理解、重构的文学史,是一项包含不断创新性的学术活动,这是一个扎根于文学与文学史研究丰厚的土壤之中,有着诸多常说常新问题的创造性学术领域。《半塘文库·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文学史理论》汲取现当代外国文艺学新方法,对自古迄今文学史编纂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半塘文库·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文学史理论》通过对诸多相互关联的文学史基本理论问题的理性思考,初步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学史理论的逻辑框架。【作者简介】佴荣本,现任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教育部第一、二届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有《悲剧美学》、《笑与喜剧美学》、《幽默与小天才》、《文艺美学范畴研究》等,合著有《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基础》、《音乐舞蹈戏剧艺术鉴赏》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江海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文学史理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 | ||
9787509728789 如需购买下载《文学史理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