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刺的书囊

有刺的书囊

留白, 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由读书、评书而论人、论事的随笔集,分“人与事”、“书与人”、“道与器”三辑,话题贯穿古今中外,兼具社会热点冷门,所谓“斜眼读书,正眼看人,冰炭杂出,庄邪纷呈”。作者刘强,为同济大学中文系教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专栏作家。

书籍目录:

序(鲍鹏山)

第一辑人与事

书与火

郭林宗:生与死的悖论

黄叔度:古书里的老乡

司马德操与罗斯福:两个老好人

《世说新语》与卯金刀氏

高罗佩:“偷窥”的是谁?

剡溪:李太白与王子猷

易宗夔:历史旮旯里的人与事

读钱札记三题

“打”出来的大师

钱锺书“不肖”乃父

“回忆,是最靠不住的”

茨威格:偶像的黄昏

嫁给上帝的男人

顾准:“没有什么终极目的”

噩梦醒来是早晨: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

聂绀弩眼里的文怀沙

第二辑书与人

还是不喜欢张中行(读《张中行近作集》)

余杰的破绽(读《火与冰》等)

虚拟村庄的诗意栖居者(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我是读者我怕谁?(重读《齐人物论》)

别样的风景(读《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

捉拿“历史”的贩书人(《笑我贩书》的书里书外)

“非典型性”父亲(读《我只养你十八岁》)

谁的泰戈尔?(读《泰戈尔与中国》)

南方的传奇(《偶然的南方》读札)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言说焦虑(《非常道》别解)

历史要多远才好看(读张鸣的“历史”二书)

品读木心二题

“旧的空鞋都有脚”

“我还是穿袜子的好”

历史的另一种写法(读傅国涌的《笔底波澜》)

有破有立,推陈扩新(《世说新语精读》书后)

北大不能承受之重(读钱理群《论北大》)

“心得体”的怪模样(读《于丹论语心得》)

一个人的《水浒传》(读《鲍鹏山新说水浒》)

迁徙的鸟与洄游的鱼(李家淳《私人手稿》序)

第三辑道与器

闲话发表

“亲亲互隐”的迷局

窄门:关于马槽

冰冷的知识与暧昧的自我

镜头的微言大义

是“英雄”就用不着“十面埋伏”

中国电影的“泥石流”

欲“爱国”先“自爱”

语文教改:没有终点的旅行

福祸相依的高等教育评估

向陈丹青致敬

撑死教材,饿死学术

格式化论文约等于文字垃圾

“第三只眼”看谢泳事件

管得太具体,大学没希望

剽窃在别处(对镕畅剽窃事件的反思)

后记

前言

留白(刘强)是个极勤奋的人。

几年之间,写了那么多有分量的论文,出版了四五本书。这已经让我这个懒散半生的人吃惊且惶恐无地,当他把这本收录了他这几年各类杂文的集子放到我面前,且告诉我这还是经过了大幅汰选时,我几乎要崇拜他了。

这是一本杂文集。所谓杂文,就是各类评述性文字,涉及世态、涉及人心,有评事的,有品人的,有论书的,林林总总,嬉笑怒骂。或直指人心,或直达事核,或直剥世皮。

他言之有物他是有想法的,有自己的见解的,他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他是眼中有钉肉中有刺,拔出来血淋淋的。

他言之有理他是有依据的,他是有价值观的。他所褒所贬,不是出于个人爱好,而是出于对某种价值的维护。

他还言之有据他毕竟是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的,心中有感,发而为文,主观而依据客观,自我而遵循规范。

还有,他还能言之有味他是富有才情并且对对象倾注感情的或热爱呵护或藐视鄙弃。

当初他送我的《(世说新语)会评》,很好很扎实,一定会成为相关研究的必读书。我佩服他做学问的耐心和功夫。

而这本《有刺的书囊》,议论风生,指挥倜傥,臧否人物,褒贬天下,不仅需要功夫,需要学问,更需要良知,需要责任心,需要担当,需要情怀。

而良知与情怀的养成,靠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心灵的空间。

而今还有多少学入有良知和对公共生活的责任心?

我不是在夸这本书多好我是说它足够好。

我也不是说留白对人对事的批评都对我是说他依据的价值观对。

我是在说这样的书,当今很多很多写论文的专家教授写不出、或不愿写因为不能纳入评价体系。

他们只为得到体制的认可而写作。说白了,著书都为稻粱谋。古人为此羞愧,今人以此自得,并骄人。

写得出并愿意花很多精力写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做学问”,他试图承担一些东西,比如说价值。

而学者,本来就应该是价值承担者。在很多体制内的专家、教授忘记了这一点之后,我希望看到更多的留白,看到更多的学者写这样的书。

后记

十多年前,我还在江南某著名中学教书,平庸繁琐的教书生活让我每感憋闷,业余与三五朋友喝酒聚会之外,最大的消遣不过是读书写作。那时,在报刊上“发表”文字成了我聊以自慰的一件事。但那些小打小闹、上不了台面的文字,很快让我有了“自悔少作”之感。一个强烈的感觉不断来袭对“发表”那些报章体文字的热衷,很可能会毁掉我少时就做得五迷三道的文学梦!经一位朋友点破摆脱之法后,我如睡狮猛醒。此后数年,无论辗转栖身之地如何变化,挑灯夜读成了我平凡生活的一部分。1998年至2004年,我有幸重返校园,在学院的书斋中整整度过六年苦读生涯。

我学的是古典文学,如果要填表,在“研究方向”一栏里,还要将包围圈缩小,具体到“魏晋南北朝文学”。尽管彼时已不再年轻,甚至已为人父,但仍有些夫子所谓“小子狂简”习气。我不满于学院体制中的学科壁垒,常常“人在曹营心在汉”,把交游和读书的圈子自行扩大,学古典文学的才俊之外,还与一拔年轻的诗人、评论家、艺术家相与过从。读书买书,亦常左顾右盼,东鳞西爪,古今中外,生吞活剥,学养是谈不上的,总之胃口越来越大。论文写作之外,亦不忘操练另外一支笔,写点与所谓专业稍远、甚至旁人看来“不务正业”的文字:散文,随笔,杂文,诗歌,小说,书评,时评……一样也不“歧视”,说不上勤奋,但也不算偷懒。

这种不太安分的“两栖”生活给了我不少快乐。它使我在有时不免枯燥的专业研究之外,有了另一条浇灌块垒、排遣郁闷的渠道。最近几年,教书之外,此习未改。媒体的朋友常有约稿,甚至在几个刊物开有专栏,日积月累,以“留白”这个笔名发表的文字也有几十万字了。这些文字大都经编辑朋友之手得以发表,足以说明“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里真是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的。

这本书可算是我的第一部随笔杂文集,所收文章大抵写于最近几年,书名几经蝶变,终以“有刺的书囊”出之,盖因文章多与读书有关,其言又皮里阳秋,美刺参半,不敢妄称锥囊之士,而负日献芹之哂,或可冀之。删汰繁芜之后,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辑:第一辑“人与事”,得名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同名自传,主要收录我近几年写作的思想文化随笔。第二辑以书评文字为主,有褒有贬,或温柔或犀利,因书后常有一个“人”字,遂名之为“书与人”,顺便也纪念一本曾刊发过拙文而后来竞黯然停刊的同名杂志。第三辑“道与器”,也即“知与行”之意,形上之道易说,形下之器难琢,此辑内容以杂文时评为主,点评世事,推敲时尚,斜眼读书,正眼看人,嬉笑怒骂,不避利害,知我罪我,均在所不计矣。

书稿几经辗转,终于付梓出版,其间凝结着不少师友和编辑的辛劳和情谊,中心藏之,何敢忘之?鲍鹏山兄与我相交有年,每多鼓励,此番不仅慷慨推荐拙稿,且在百忙中拨冗赐序,感念之情,无以言表。尤令我感动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给了我这样一个发表的机会,在媒体日益私人化、庸俗化、狂欢化的当下,这样人,这样事,最是暖老温贫,又怎一个“谢”字了得?!话长纸短,就此打住。2009年10月14日写于有竹居

内容摘要:

  本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辑:第一辑“人与事”,得名于帕斯捷尔纳克的同名自传,主要收录我近几年写作的思想文化随笔。第二辑以书评文字为主,有褒有贬,或温柔或犀利,因书后常有一个“人”字,遂名之为“书与人”,顺便也纪念一本曾刊发过拙文而后来竞黯然停刊的同名杂志。第三辑“道与器”,也即“知与行”之意,形上之道易说,形下之器难琢,此辑内容以杂文时评为主,点评世事,推敲时尚,斜眼读书,正眼看人,嬉笑怒骂,不避利害,知我罪我,均在所不计矣。  《有刺的书囊》,是由读书、评书而及论人、论事、论世的一部随笔集,分“人与事”、“书与人”、“道与器”三辑,近50篇批评文章如束薪入书囊,软中有硬,故名。  黄叔度、李太白、茨威格、泰戈尔、高罗佩、易宗夔、钱锺书、顾准、文怀沙、张中行、范笑我、余杰、木心、陈丹青、张艺谋……褒贬人物不管尊卑冷热,涉及话题无论古今中外,诚恳以心,诙谐以文,却不失批评风骨,尖锐有刺。正如作者所谓:“斜眼读书,正眼看人;冰炭杂出,庄谐纷纭;渎书评书不信书,知我罪我宁作我。”  本书由《百家讲坛》“新说水浒”主讲人鲍鹏山作序。【作者简介】  留白原名刘强,别号有竹居主人,河南正阳人。人文学者,随笔作家,独立书评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做过中学教师、机关公务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供职于上海同济大学中文系。主攻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研究,兼事随笔杂文写作与现当代文化批评,致力于打破学术壁垒的“两栖化写作”及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解读与传播。著有《唐吉诃德缩改本》、《世说新语会评》、《曾胡治兵语录译注》、《世说学引论》、《书与火》等,主编《时文阅读》。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文化随笔、评论、杂文等近百万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有刺的书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690412
如需购买下载《有刺的书囊》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有刺的书囊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1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