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歌单

旧歌单

庞培, 著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为作者新近创作的音乐散文作品结集。

书籍目录:

1.苏武牧羊

2.小路

3.良宵

4.在路旁

5.教我如何不想她

6.长城谣

7.月儿弯弯照九州

8.重归苏莲托

9.金发的珍妮(一)

10.金发的珍妮(二)

11.二泉映月

12.骊歌

13.流水

14.夏天里最后的玫瑰

15.海鸥

16.深深的海洋

17.母亲教我的歌

18.黑眼睛的少女

19.山中忆故人

20.半个月亮爬上来

21.茉莉花

22.雨滴

23.苏丽珂

24.红河村

25.多那多那

26.暴风雨

27.多年以前

28.友谊地久天长

29.牧场上的家

30.在那遥远的地方

31.闪亮的日子

32.初恋的地方

33.故乡的亲人

34.寒春风曲

35.夜来香

36.伦敦德里小调

37.送别

后记

前言

《歌抄》原来的名字有一个“旧”字。这之前,更是叫做《音乐故事集》。题目起得很大,也颇典雅,内容都是我初习文学时的一个心结。那是我十五六年前,一个完整短篇小说集的构思。不知不觉这么些年,小说没写成,却弄就了现在这样散文随笔相糅杂的样子。我至今仍旧相信,一本以器乐小品、流行歌曲为主线,精致有趣的中短篇小说集的结构,仍旧是成立的,且不乏巧妙。犹如《十曰谈》背后的薄伽丘,《坎特伯雷故事》之余的乔叟。实在是本人能力有限,空想多,真正动起手来,没有多少本领,造成目前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早年小说的抱负没了踪影,连散文也掺了太多的“水分”而弄不大像样,只剩下一个与本书题旨相关的少年时代岁月的记忆,斑斑虫蛀的摊放到桌面,勉强字迹可辨。除了作者十六七岁时欢喜的歌曲,这本书大概传递不了什么像样的信息给读者了。

结集在本书中最早的一篇,依旧是在十数年前1996年的《低语》中的《题(伦敦德里小调>》。2004年,我撇开《低语》那种诗性写意的文体,一口气着手写完这其中大部分篇什。当时的心情,还蛮酣畅得意。算是用歌曲形式,替我生存的时代,做了一个私人工坊出产的“立此存照”。现在想想,这张照片是模糊的,影像和技术都有存疑;这几年我的文学观念变化很快很多,手头的创作完全跟不上甚至可以说明显滞后了。想想书中那一首首哺育过一代人少年发育的青春歌曲,我的心情除了是遗憾、惭愧,还是遗憾、惭愧。

就像很多事情懵懵懂懂,并没算有一个开始就戛然而止一样,这本书也快要“结束”,而且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结束。这夏天令我想起三十年前的一个少年,在“文革”后期中国江南的县城街头,白天一边消夏听满城的蝉鸣,一边用撕下来的练习本纸,抄录从其他孩子手头偷借来的“黄色歌曲”。我愿意在这里“泄露”没来得及(出自奇怪的原因)被单篇写进本书的一部分重要曲目: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四季歌》

《草原情歌》

《天涯歌女》

《何日君再来》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橄榄树》

《夜半歌声》

我满心凄怆地觉得:邓丽君不会再回到我们中间;《卡秋莎》式的浩浩荡荡,终于成为陌生的过眼云烟。国人有一个时期的精神,如同流行的“喇叭裤”的裤形一样,向着未可预期的未来吹起了笔直的冲锋号。

正如西方社会的“中世纪”,其变迁来自一群深山里隐修的僧侣,中国的现代化,竟一度来自城乡之间的裁缝,这一事实,委实让人满心的可爱、悲伤、诧异、惊喜……像小孩过年一样快乐。

一个歌词和曲谱需要手抄的年代过去了。

一个满城查没焚烧胶木唱片的年代过去了。

海关走私货的“靡靡之音”以及单声道的四喇叭的中国,就此休矣。

2008年7月13日

后记

“5.12汶川地震”,一场暴雨过后,电视上看见许多倒塌的民居校舍,废墟上随处散落的中小学课本,一册册合上或打开的《地理》、《语文》……印证一双双灾难过后断然逝去的眼睛。一处处生机盎然的课堂已然空无一人。而诗人们在遥远的往昔说过的话,仍旧值得反复听取:“忧伤可以说是美的杰出伙伴。以至于我很少考虑,不包括痛苦的一种美……”(波德菜尔)

除了渐渐沉寂的呼救声以及放眼望去犬牙交错的大面积废墟,我们很少再能听见和看见别的什么了。我自己也有一个属于我个人的年代废墟,写作正是我徘徊于断垣残壁间的自救。这里,一杯水、一缕光线都是可疑而又十分珍贵的。我们遭遇了共同的灭顶之灾。我们认识和辨别美已经很吃力了,我们无心读诗,我们唱一首歌灰头土脸。说地震为我们总结了这个时代,如同诗人北岛多多们的“我不相信?”或“埋在让他们恨的地点。”为我们总结了中国的20世纪70年代,也许未免牵强生硬,但这一新千年未来最初的征兆,确实是这样残酷地摆放在了人们眼前。

这是我在2008年唯一结集出版的书籍。虽然是旧作,但也属地震之年倾力面世的文字吧。

我觉得,我的读者们大概都已经在那片废墟中了。那一双双黑暗中识文断字的眼睛,正朝向我

他们寻觅人类美丽的歌声,他们以沉默的面孔聆听……

感谢与本书有关的和我一起在这废墟里挣扎的两个人。丽名女性。其中一个是素昧平生的本书的责编;另一位是我的同事,本书的插图作者许琰。鲍广丽读过我十多年前的旧作,她多年来对于当代文学作品极其细致的关注,使我十分敬佩。

被我遗漏的歌曲有很多。汶川地震四十多天后在成都,和祝勇、蒋蓝闲聊。听蒋蓝说他小时候唱的歌,其中一首被他一口咬定是前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歌曲”。当时听了一愣,随即想起来这其实是一首我十分熟悉钟爱的歌曲,是一场西德电影里的同名插曲:《英俊少年》。于是费了些力气和他矫正东西德,把一首歌曲内部的“柏林墙”推倒了事……

虽然这首歌被我漏掉了,而我由衷地期望本书的声音构造内部,会不时回荡起这场旧“西德”电影里优美轻快的旋律。

我也是在一首首歌曲感召下,到达我在世上的黄昏的废墟前的。

小小少年

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2008年7月17日晨

内容摘要:

  童年时候,我最早听见钢琴,就仿佛旧街陋巷的门前从天而降开来了一整列火车。它把我的家变成了一个从此向往着远方的荒凉站台。音乐使我们明白,甚至毁灭和死亡,也可以开口咏唱,也有一个活人似的呼吸的喉咙。死亡会朝向我们大声说话,那声音有时竟如同初恋时的呢喃情话。本书收录了庞培的一些散文作品。  《母亲教我的歌》、《黑眼睛的少女》、《山中忆故人》、《半个月亮爬上来》、《茉莉花》、《雨滴》、《苏丽珂》、《红河村》、《多那多那》、《暴风雨》、《多年以前》、《友谊地久天长》、《牧场上的家》、《在那遥远的地方》……本书收录了庞培的一些散文作品。【作者简介】  庞培,江苏江阴人。少年时开始写小说.后以诗歌创作为主,兼写散文随笔。1993年发表诗作《一个人的命运》。1996年发表长篇散文《乡村肖像》、《五种回忆》,因其独特的文本、深刻细致的视野反映了江南乡镇的日常生活,在文学界和读书界引起较大反响,被誉为是20世纪90年代“新散文”写作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曾获1995年度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7年度“柔刚诗歌奖”。参加北京《诗刊》社“第十四届青春诗会”。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旧歌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悦读丛书
9787807068273
如需购买下载《旧歌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远东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旧歌单是上海远东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