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美德

存在与美德

马杏苗,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立足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社会现实,在中西方德性伦理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当代道德难题做出探讨性回应,对德性意义进行存在论意义上解释性的恢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的存在的理想样态和完美人格的理想德目,提出实现德性伦理理想样态的现实途径。

作者介绍:

马杏苗,女,汉族,南京大学西方哲学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德性伦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术研究的理念是,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关注,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是哲学应当承担的使命,德性伦理的意义在于对人类美好生活和精神家园的双重构建。其有关人的存在为题的系列论文在《道德与文明》《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与他人合著著作l部。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校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加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书籍目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沉思(代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德性伦理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的意义

四、德性伦理研究现状

五、本研究的创新

第二章 德性与德性伦理

第一节 德性的伦理内涵

一、德性释义

二、德性概念的相关话语分析

三、德性的生成与价值

第二节 德性伦理的理念:“好人”、“善人

一、德性伦理释义

二、德性伦理的功能

第三章 传统德性伦理的现代阐释

第一节 中国传统德性伦理旨归:自我的圆成

一、成人目标:“圣人”、“仁者”、“君子

二、核心德目:仁、义、礼、智、信

三、实现方式:亲知体知、能近取譬

第二节 西方传统德性伦理主旨:德性幸福论

一、道德目标:“至善”、“好人

二、核心德目:“四主德”、“三主德

三、实现途径:理性、忏悔、教化、习惯

第四章 传统德性伦理的价值审视

第一节 中国传统德性伦理的价值与局限

一、从“人世”到“入境

二、从“日常人伦”到“终极关怀

三、“同心圆”与“礼”价值的背面

第二节 西方传统德性伦理的价值与局限

一、生命活动与幸福、德性、卓越

二、“至善”的脆弱

三、从“断片性存在”进入“生命的整全

四、“上帝”的困境

第三节 中西互镜中儒家德性伦理的现代转化

一、儒家的自我圆成与亚氏的生命卓越

二、儒家的德性负重与亚氏的德性幸福

三、儒家的人伦囿限与基督教伦理的生命共融

……

第五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性伦理的困境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伦理资源的分析

内容摘要:

《东华湖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系列丛书·存在与美德:生命视域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德性伦理》的具体内容正是对问题研究的系统表述。在绪论中侧重论述了研究的缘起。阐述在现代化和市场化总体背景下,中外伦理学界对德性伦理的危机和构建的持续关注;阐明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人的存在经验与人的内在德性源泉之间的关系来阐释德性的内涵,恢复德性的意义,即在人的生命视域中来探讨德性对于人的存在的价值。在第二章对德性与德性伦理的基本概念、内涵、功能与价值进行了阐释。首先,从对中西方传统道德对德性的理解和阐释中提炼出德性的存在论意义上的内涵。分析德性概念的相关话语,即辨析德性与道德、德性与人性、德性与理性的关系。探讨德性的生成与价值,阐释德性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形成于人的共在境遇,实现于善、认同和意愿之中。论证德性的价值与功能在于人的存在意义的构建和人类生活世界的维护中。其次,阐释德性伦理的理念是“好人”、“善人”。德性伦理的基本目的在于使人成为善良的人,其重要内涵在于将德性的意义视为对真正的人的实现。德性伦理的功能不仅体现为它所给予人的生命存在的应然向度,即只有在追求至善或是在趋于完满的自我转化的叙事性整体中才能获得人生的意义,其功能还体现于人类自身对应当生活方式的建构,即人类生活在德性意义的赋予下构成了一种意义的生活关联域,人们在这种意义关联中不仅根据其指向、标准和要求寻找和体验自身行为的方式和意义,同时通过这种意义的互证和观照塑造和引领人类的现时生活和未来生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存在与美德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东华湖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系列丛书
9787305142796
如需购买下载《存在与美德》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 364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存在与美德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5.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092 的主题关于 伦理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