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忠告

从政忠告

(元) 张养浩, 原著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3.0

书籍简介:

如果说孟子和管子的安民,治民思想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话,那么本书的作者张养浩的爱民思想就是从其实践中来的。本书中我们除了撷取张养浩关于“从政忠告”的精辟论述外,还对其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精选了一些典型史料,进行提炼、总结、加工、润色,力将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熔知识与思想于一炉,让读者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治民思想。

书籍目录:

第一章拜命

田文镜不敢一事苟且

韩琦一生忠勤

令人刮目相看的吕蒙

王罴持俭若素

汉宣帝任贤求治

林则徐治理水患

李斯谏逐客

陈万年谄媚保身

第二章上任

毛竣德拨乱求治

况钟猛药治顽疾

以勤苦自励的杨锡绂

吴隐之清操不渝

司马光留书诫子

杨国忠身败马嵬驿

羊续拒贿悬鱼

林起龙肃贪两上疏

清介自矢“岳青天”

第三章听讼

高柔问钱察奸慝

苏琼断案贵释冤

钱若水器识过人

康熙帝挥泪废太子

元绛善察奸非

隽不疑临事不惑

赵广汉钩距查案如神

宋璟力持天下正

何承天断案舍状探情

第四章御下

石显善以诡计欺上罔下

汉光武帝刚柔相济驾驭群臣

朱元璋许拿扰民官

胡顺之痛惩奸吏

黄霸思富治民

乾隆帝赏罚分明

朱元璋治吏考核

陈汝咸图久安长治之策

田穰苴令行禁止

第五章宣化

桂超万尽心民事

董仲舒论解民之困

叔孙通应时订礼制

韩延寿厉善教化

朱元璋的《教民榜》

诸葛亮安定南中

道知县生死治番禺

吕思诚劝民敦睦

西门豹破除迷信

第六章慎狱

崔仁师仁恕纵囚

唐太宗轻刑宽法

蓝鼎元听讼如神

向敏中明察平冤狱

狄仁杰“真大丈夫”

于成龙惩恶恤民

施世纶“摧抑豪强"

召信臣为民兴利

“良心官’’朱休度

第七章救荒

为民请命的张琦

陆在新建“问苦亭”

魏源以身贷民命

毕仲游的救荒良策

清初的“轻徭薄赋”

治民如治家的阳城

刘邦安民定关中

第八章事长

姚崇十事成良相

蔺相如以国为重

刘邦先倨后恭得人才

优孟婉言谏庄王

郭子仪严己宽人

“齐国三杰”之死

蒋琬恩德治下

文王渭水聘太公

刘邦不以过黜贤

第九章受代

管仲临终荐贤

胡宝璟任事“不辞劳瘁”

卢怀慎一生持正

江革空船下任

周公致政成王

孙谦去官无钱购宅

第十章闲居

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

石敬瑭贪图权势而亡

清白淡然王九翱

范仲淹忧乐天下

不肯让贤的韩伲胄

庾冰雅素垂风

前言

孟子认为,在整个社会政治中,“民”是最主要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村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在民、社稷和君主二者中间,后二者都无法与“民”的地位相比:因为一个诸侯国的政权是否稳固,国君是否有威信,其关键问题是他是否得民心。只有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才可以做诸侯王和天子。

为什么人民这么重要?孟子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他用历史事实证明说,尧舜能得天下,是冈为能得其民;桀纣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失其民。

那么,怎么才能“得其民”呢?孟子很明确。他说:“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其实,得民心不外乎两点:帮助人民去实现他们的愿望,不要去办他们所厌恶的事情,不过如此而已。统治者这样办了,人民就会主动地去归附他,“犹水之就下”:谁倒行逆施,谁就会“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得天下的愿望是实现小了的。

史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都是“管仲之谋”。而“治民”则是管仲之谋的一个重要内容。管仲对“民”与“国”的关系有充分的认识。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冈此,能处理好“民”的若干大问题,就是政治中最宅贵的。“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竟不恐,则令和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以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子所说的“顺民心”,就是要顺其“四欲”;“逆民心”就是统治者“行其四恶”。要做到“四顺”,不行“四恶”,统治者必须首先懂得顺于民就是为了取之于民的道理。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统治者肆其所欲,用刑罚和杀戮来压制人民,结果只能是“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国家的政令就无法施行,统治者的地位就危险了。

合理的赋税,清明的政治,才能使人民生活安定,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强盛起来,这里强调的是政治对于老百姓从事正常生产劳动的保障。在管子看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能够保证人民的“衣食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如果物质生活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就无法对其进行道德的规范,而专恃刑罚又是不能实行全面有效的控制的,所以管子视“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为统治者的根本任务,它能使民“不移”、“不偷”、“不苟”、“不憾”而使其“富”。

其实,人民中间的不安定因素都是施政不当所造成的。“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上无量,则民乃妄;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只有统治者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国家富足,并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创造了条件,人民才会乐于“留处”。

毋庸讳言,无论是孟子的“仁政”还是管仲的“安民”,其目的最终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安民思想从基本认识到具体措施都包含着很多理想的成分。但是从中所表达的“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思想,却不能说没有古代民主思想的精髓。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把人民中的不安定冈素归罪于统治者绝非偶然。由此可见,摆正民众的地位对统治者来说何其重要!

如果说孟子和管子的安民、治民思想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话,那么本书的作者张养浩的“治民忠告”就是从其实践中来的。张养浩(1270?-1329),字孟希,元朝时济南历城人,是当时有名的勤政爱民的官员。幼时就饱读诗书,到年长时才被举荐为官,初荐为东平学政,御史台掾,堂邑县尹。在官十年,颇有政绩,百姓曾为他立碑颂德。在张养浩担任监察御史时,奏时政万言,大忤当时宰相,并因此而被免职。延祜初,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又升任为礼部尚书。至治初,参议中书省事。“治民忠告”是其《三事忠告》之一,系作者任县令时所著。

张养浩在守令则有守令之式,君台宪则有台宪之箴,为宰相则有宰相之谟。所著《治民忠告》,人称淳厚明粹,而又切实近理,不涉迂阔,一经面世,则广为传阅,并被奉为统治者抚民求治的圭臬。到明洪武时,广西按察司佥事黄士弘将《治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合为一编,总题为《为政忠告》,宣德时,河南李骥重刻,改名为《三事忠告》,及至清乾隆时,将其收录入《四库全书》作永久性的珍藏。

《治民忠告》共两卷十纲。上卷包括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和宣化,下卷则有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和闲居。从修身养性、事上惠下、察奸决疑、恤民治赋等方面进行论述,凡是可以成为郡县楷模的举措,无不曲尽其宜。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我国古代的政治家早就懂得了借鉴古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重要性。鉴成败,明得失,历史不可不读。

应该说明的是,本书中我们除了撷取张养浩关于“治民忠告”的精辟论述外,还对其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精选了一些典型史料,进行提炼、总结、加工、润色,力图将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熔知识与思想于一炉,让读者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治民思想。为了通俗易懂,我们将本书的书名定为《从政忠告》,本书出版的目的是希望广大治民的官员能够通过本书,以史为鉴,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多做利国利民的好事,促进我国的长治久安,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内容摘要: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泼,在逆民心”。因此,能处理好“民”的若干大问题,就是政治中最可宝贵的。如果说孟子和管子的安民、治民思想只是停留在理念上的话,那么,张养浩的从政忠告就是从其实践中来的。  《治民忠告》共两卷十纲。上卷包括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和宣化,下卷则有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和闲居。从修身养性、事上惠下、察奸决疑、恤民治赋等方面进行论述。  本书中我们除了撷取张养浩关于“治民忠告”的精辟论述外,还对其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精选了一些典型史料,进行提炼、总结、加工、润色,力图将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熔知识与思想于一炉,让读者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治民思想。  如果说孟子和管子的安民、治民思想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话,那么本书的作者张养浩的爱民思想就是从其实践中来的。  本书中我们除了撷取张养浩关于“从政忠告”的精辟论述外,还对其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精选了一些典型史料,进行提炼、总结、加工、润色,力求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熔知识与思想于一炉,让读者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理解治民思想。【作者简介】  张养浩,字孟希,元朝时济南历城人,是当时有名的勤政爱民的官员。幼时就饱读诗书,到年长时才被举荐为官。在官十年,颇有政绩,百姓曾为他立碑颂德。  在张养浩担任监察御史时,奏时政万言,大忤当时宰相,并因此而被免职。延祐初,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又升为礼部尚书。至治初,参议中书省事。张养浩所著的《从政忠告》,人称淳厚明粹,而又切实近理,不涉迂阔,一经面世,则广为传阅,并被奉为统治者抚民求治的圭臬。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从政忠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0700972
《从政忠告》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长安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 × 0装帧平装
页数 268 印数 5000

书籍信息归属:

从政忠告是中国长安出版社于2009.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91 的主题关于 政治制度-研究-中国-古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