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译学理论辑要

西方译学理论辑要

杨建华, 编著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9.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以译学流派为暗线,选择3152个译学家进行介绍,对其生平及重要译论系统评述。为英语学习与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较完备的案边工具书。

书籍目录:

上篇 古典西方译学理论 第一章 古代早期西方译论 1.(罗马)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2.(罗马)贺拉斯(Horace) 3.(罗马)马尔库斯·法比乌斯·昆提利安(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4.(罗马)盖·普利尼·塞昆杜斯(Gaius Ceacilius Plinius Secundus) 5.(罗马)奥里利厄斯·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6.(罗马)曼里乌·波依修斯(Manlius Boethius) 7.(希腊)斐洛·犹达欧斯(Philo Judaeus) 8.(南斯拉夫)圣哲罗姆(Saint Jerome) 9.(英)阿尔弗雷德国王(King Alfred) 10.(英)罗杰·培根(Rogger Bacon) 11.(意大利)但丁·阿里盖利(Dante Alighieri)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译论 12.(意大利)勒欧纳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

上篇 古典西方译学理论 第一章 古代早期西方译论 1.(罗马)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2.(罗马)贺拉斯(Horace) 3.(罗马)马尔库斯·法比乌斯·昆提利安(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4.(罗马)盖·普利尼·塞昆杜斯(Gaius Ceacilius Plinius Secundus) 5.(罗马)奥里利厄斯·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6.(罗马)曼里乌·波依修斯(Manlius Boethius) 7.(希腊)斐洛·犹达欧斯(Philo Judaeus) 8.(南斯拉夫)圣哲罗姆(Saint Jerome) 9.(英)阿尔弗雷德国王(King Alfred) 10.(英)罗杰·培根(Rogger Bacon) 11.(意大利)但丁·阿里盖利(Dante Alighieri)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译论 12.(意大利)勒欧纳多·布鲁尼(Leonardo Bruni) 13.(荷兰)德西德利鸟斯·埃拉斯慕斯(Desiderius Erasmus) 14.(德)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5.(西班牙)胡安·卢斯·维韦斯(Juan Luis Vives) 16.(法)艾蒂安·多莱(Etienne Dolet) 17.(法)若阿山·杜·贝莱(Joachim Du Bellay) 18.(法)雅克·佩拉蒂埃·杜·曼斯(Jacques Pelletierdu Mans) 19.(英)约翰·特雷维萨(John de Trevisa) 20.(英)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 21.(英)卡文·道格拉斯(Cavin Douglas) 22.(英)威廉·廷代尔(William Tyndale) 附:(英)托马斯·莫尔(Sir Thomas More)对廷代尔的指控 23.(英)威廉·富尔克(William Fulke) 24.(英)菲尔蒙·荷兰德(Philemon Holland) 25.(英)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 第三章 近代西方译论 26.(法)巴歇·德·梅西里阿克(BachetDe Meziriac) 27.(法)尼古拉斯·佩罗·德·阿伯兰库(Nicolas Perrot d'Ablancourt) 28.(法)加斯帕德·德·坦德(Gaspard de Tende) 29.(法)达尼埃尔·于埃(Petrus Danielus Huetius) 30.(法)安托万·乌达尔·德·拉莫特(Antoine Houdar de la MoRe) 31.(法)安托万·普雷沃(Antoine Prevost) 32.(法)伏尔泰(Voltaire(Francois-Marie Arouet)) 33.(法)夏尔·巴托(Charles Batteux) 34.(法)让·勒·容·达朗贝尔(JeanleRond d'Alembert) 35.(法)皮埃尔·勒图尔纳(Pierre le Tourneur) 36.(法)雅克·德力尔(Jacques Delille) 37.(英)亚伯拉罕·考利(Abraham Cowley) 38.(英)罗斯康门伯爵(Earl of Roscommon) 39.(英)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 40.(英)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 41.(英)乔治·阿伯丁·坎贝尔(George Campbell of Aberdeen) 42.(英)威廉·柯柏(william Cowper) 43.(英)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rytier) 44.(瑞士-德国)约翰·雅各布·波特玛(Johann JakobBodmer) 45.(德)约翰·克里斯托弗·高特舍特(Johann Christoph Gottsched) 46.(德)约翰·高特夫利特·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下篇 现代西方译学理论 第四章 现代初期西方译论 47.(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48.(德)卡尔·维廉·冯·洪堡(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49.(德)弗里德里希·施莱尔玛赫(Friedfich E.D.Schleiermacher) 50.(德)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 51.(德)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Friedrich Holderlin) 52.(德)乌尔里克·冯·威廉莫维茨一莫伦道夫(Ulrich von Willamowitz-Moellendtorff) 53.(俄)瓦西里·茹科夫斯基(Bacилий Aндреевич жуковский) 54.(俄)亚历山大·普希金(A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лушкин) 55.(俄)维萨利昂·别林斯基(виссарион грияоьевич ьелинский) 56.(俄)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费特(Аэананасий Аэанасьевич фет) 57.(俄)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H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ернъшевский) 58.(俄)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杜勃罗留波夫(H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дооролоюв) 59.(英)约翰·胡卡姆·弗里尔(John Hookham Frere) 60.(英)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61.(英)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 62.(英)爱德华·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gerald) 63.(英)丹特·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64.(英)弗朗西斯·威廉·纽曼(Francis William Newman) 65.(英)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 66.(英)约翰·珀西瓦尔·波斯盖特(John Percival Postgate) 67.(英)约翰·斯温纳顿·菲利莫尔(John Swinnerton Phillimore) 68.(英)约翰·鲁珀特·弗斯(John Rupert Firth) 69.(意大利)本尼德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70.(法)安妮·路易丝·杰曼·史达尔(Anne Louise Germaine de Stall) 71.(法)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72.(法)保罗·瓦勒瑞(Paul Valdry) 73.(法)J.马鲁佐(J.Marouzeau) 74.(爱尔兰)约翰·米林顿·辛格(John Millington Synge) 75.(爱尔兰)托马斯·麦克唐纳(Thomas Mac Donagh) 第五章 当代西方译论 76.(美)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77.(美)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78.(美)威拉德·奥曼·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 79.(美)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80.(美)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d Lefevere) 81.(美)尤金·奈达(Eugene A.Nida) 82.(美)赫伯特·库欣·托尔曼(Herbert Cushing Tolman) 83.(美)丁达·L.戈雷(Dinda L.Gorlde) 84.(美)埃德温·根茨勒(Edwin Gentzler) 85.(美)玛丽亚·铁木志科(Maria Tymoczko) 86.(美)保罗·德曼(Paul de Man) 87.(美)凯瑟琳·戴维斯(Kathleen Davis) 88.(美)道格拉斯·鲁宾逊(Douglas Robinson) 89.(美)欧阳桢(Eugene Chen Eoyang) 90.(英)艾弗·阿姆斯特朗·理查兹(Ivor Armstrong Richards) 91.(英)西奥多·贺拉斯·塞弗里(Theodore Horace Savory) 92.(英、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John C.Cafford) 93.(英)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94.(英)巴兹尔·哈蒂姆和伊恩·梅森(BasilHatim and IanMason) 95.(英)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 96.(英)西奥·赫曼斯(Theo Hermans) 97.(英)蒙娜·贝克尔(Mona Baker) 98.(英)罗杰·贝尔(Roger T.Bell) 99.(英)厄恩斯特一奥古斯特·格特(Ernst·August Gutt) 100.(英)利奥·希基(Leo Hickey) 101.(英)斯图尔特·贝茨(E.Stuart Bates) 102.(澳大利亚)迈克尔·亚历山大·柯克伍德·韩礼德(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103.(荷兰)詹姆斯·霍姆斯(James Stratton Holmes) 104.(德)沃尔特·本亚明(Walter Benjamin) 105.(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06.(德)汉斯·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107.(德)沃尔弗拉姆·威尔斯(Wolfram Wilss) 108.(德)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 109.(德)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 110.(德)汉斯·J.弗米尔(Hans J.Vermeer) 111.(芬兰)贾斯塔·霍尔兹-曼塔利(Justa Holz-Mhnttari) 112.(奥地利)玛丽·斯奈尔-霍恩比(Mary Snell-Hornby) 113.(奥地利)罗伯特·布格兰德(Robert de Beaugrande) 114.(加拿大)让·保罗·维奈和让·达贝内尔(Jean-Paul Vinay and J.L.Darbelnet) 115.(加拿大)路易斯·G.凯利(Louis G.Kelly) 116.(加拿大)谢莉·西蒙(Sherry Simon) 117.(加拿大)路易丝·冯·费拉德(Luise yon Flotow) 118.(比利时)荷西·兰姆伯特(Josd Lambert)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古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百五十余名译论家及其理论,内容包括对其生平及重要译论的介绍与评述及其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译论史稿的辑选,以历史分期为线索逐人编写,是一本具有史料性质的西方译论案边资料。 本书作为翻译专业用书,适合攻读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外语专业大学生、外语教师及对翻译理论感兴趣的人士或专业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人士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以较经济的方式介绍了西方从古至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译学家及其理论,不但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及重要理论,而且还介绍了其史稿摘录。这部作品集传记、原汁原味的译论于一体,是到目前为止笔者所见到的收录资料最全、论及人物(152人)和译论最多、编排形式和编排思路最具特色的著作。洋洋百余万字,凝聚着作者的辛勤汗水,同时,这也是对杨建华先生心仪的介绍,为外语专业的师生们提供一部集西方译论外文史稿于一体的案边参考资料。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西方译学理论辑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828922
《西方译学理论辑要》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天津出版单位天津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532 印数 2500

书籍信息归属:

西方译学理论辑要是天津大学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059 的主题关于 翻译理论-研究-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