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律师

我在美国当律师

(美) 张晓武, 李忠效,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介绍了作者在美国学习,选择了律师这个职业,并从中更多地了解认识美国社会,更准确、更深刻地体味到华人移民在异国他乡那种无奈的处境,以及他在做律师的几年里受理的案件和他在美国生活时的所见所闻。

书籍目录:

第一章“猪尾巴”要出国

五郎探母/2

阴影下的初恋/12

个人战略和西藏遇险/22

难迈的国门/32

第二章诺瓦之恋

诺瓦大学法学院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40

校园里的书店经理/44

国际浪漫行动/51

第三章和美国法律做“游戏”

美国是个律师的国家/67

三百个疑难案件/68

“参议员楼”里的华人律师/75

我的律师事务所/81

秘书小姐人情观的变迁/89

迈阿密的四个华人同行/94

佛州华人“窝里斗”/98

美国的销魂之夜/103

移民案件ABC/110

美国:挡不住的诱惑/142

美国移民法和我的归化/146

从一楼到三楼/151

北京来的陪舞女郎/156

采访中的“不速之客”/160

“约会强奸案”与“教堂杀人案”/167

迈阿密大搜捕/176

美国立法与“院外集团”/178

在美国找工作/183

第四章商场风云

大陆公司在美国打官司/188

当了一回批发商/191

送错了的起诉状/199

与中国公司合资经商/201

不欢而散/207

中国官商大赔本/211

大陆公司的女代表/213

旅游变“考察”的内幕/219

在美国投资和注册公司的学问/222

第五章我的太太卡萝里

我家猫狗成群/226

中西合璧:迈阿密鸳鸯/235

美国儿媳见中国公婆/247

第六章成为“贝克包利考夫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也有一段“走麦城”/255

加入大律师事务所/261

罗曼女士/265

大事务所赚大钱/269

八人律师会议/273

大陆留学生离婚案/275

香港女孩和台湾男孩/279

“214B”与陪读女/283

南非球星迈克.潘曼/287

事务所的华人雇员/291

为中国公司打官司/297

揭穿一起“K”签证骗案/302

移师中国大陆/307

三十三岁的大律师/309

后记/312

再版赘语/315

前言

生活中总是充满机会的,当然,有些人总是会比另一些人更走运。我大概属于“走运”的一个中国人。

由于机会和命运的偶然巧合,我得以去美国学习,选择了律师这个在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地位较高的职业,使我有条件更方便、更残酷地了解认识当今的美国社会,更准确、更深切地体味到华人移民在异国土地上那种无奈的处境。

一九八六年,我刚跨上美国土地的时候,曾经给我在国内的家人的信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坐在中国最豪华的宾馆里,无论怎么发挥想象,也无法了解美国现代化的程度。”当时,我被那种前所未闻的灿烂的现代化所迷惑。同时,这种迷惑也影响了家人,他们以为:美国是天堂。

近几年,国内的域外文学热了起来,美国留学生的命运在文人的笔下大都显得凄迷悲凉。于是,有人认为:美国是地狱。

美国究竟是什么?我同国内的朋友、同学聊天,他们几乎都有这种疑问。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到了美国后对我讲,她之所以到美国,就是看了一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纪实文学,她准备或者说已经开始实施的生存方式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当保姆,窃听商业机密,然后跑出来自己干。

面对这样一个曾经是清纯聪明的中国女孩,我感到很悲哀。

我不想给美国社会做一个定论,那未免太严肃。我仅是把我做律师的几年里受理的案件,和我在美国生活的所见所闻,如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果他们中间有人想出国,可以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最好与目前的生活做一下比较,再决定自己将去选择哪方土地。为了淘金或镀金这样一个盲目的目标,耗费自己半生甚至一生的努力,用中国一句俗语说:得不偿失。

也许,这正是我萌发写这本书的初衷。

我不否认在众多的中国大陆留美学生中,我是个幸运者,不敢也无法自诩是成功者,永远的成功者是现实生活的虚幻。我很明白,我必须坚持不懈地挣扎下去请理解我用了“挣扎”这样一个听起来冰冷的词,这就是美国社会的残酷。否则,我随时会失去曾经拥有过,曾经得到过的昨天、今天。读者或许会在书中找到某些颇具戏剧性的情节,可能有潜意识的策划、设计,这大概要归结到人性的本能,而并非我的本意,更不想炫耀。我父亲是从中国长江边上走出来的一个放牛娃。若干年后,他做为一位离休的老军人曾经对他们的儿子说过:“成功并非全部源于机遇,准确地说,是由一天接一天成功的日子组成的。”我读懂了这句话,对于我来说,重要的在于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刻。

当年我走出国门,有赌气的成分想走“曲线救国”的路子。到了美国,旋即投入一种拼博,同国内的老师、朋友、同学联系甚少,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姐。几年来,家人给我的信装满了一抽屉,我的回信仅有只言片语。我内疚,我不安,似乎有一种无法解脱的沉重感,这种感觉常常压得我透不过气。但是,我不想用谎言,用粉饰过的现实去面对我至亲至爱的家人和朋友。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把我经历中的一部分(并不全都是辉煌的)从容地告诉那些多年没有联系、至今不知散在何处的朋友们,以表达我对你们的情谊淳厚深长;同时,我想告诉我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我一直非常想念你们,希望你们过得好。

我们这代移民对祖国的感情很复杂。在中国,不被中国人尊重,戏称“假洋鬼子”;在美国,即使有了绿卡,成为美国公民,也未必被美国人尊重。理论上同样是美国公民,但被真正的美国主流民族接纳,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看重的是移民背后的祖国。任何民族的移民在美国,身上都烙有祖国的印记,华人尤甚。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普遍存在一种说不出来的伤感情绪。我虽然加入了美国籍,也宣誓过要忠于美利坚合众国,但在感情上永远无法割舍对第一祖国中国的眷恋。这种眷恋存在于全部的美籍华人的心里,无法言喻。

在美国,我被称为中国政策和法律的专家,每天都要挤出时间看中文报纸,了解中国今天的发展。近几年,回中国的次数也逐渐增加,对现在中国的认识由于直观而渐至深刻。每次回到美国,都要举行讲座,进行演讲,向美国一些商人和财团的代表介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我从来不用抽象的理论、苍白的形容词去说明一种事实,最好的最有说服力的,是事实本身,是数字;中国近五年是以平均增长1012%的速度发展,而在中国南方城市广州,平均递增率是20%。当我说出这些数字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人群中有一点激动的情绪,或者说是惊诧,因为这种发展速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找不到的。我经常这样告诉我的听众:中国人已经不是你们想象中的中国人了,我在北京、广州看到的许多中国人,手里拿着大哥大,身着皮尔.卡丹,手戴钻戒;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许多豪华商场,有各种国外名牌香水,价格万元以上的名牌金表不乏买主……。我从这些美国听众的眼睛里看到一种尊敬和羡慕的目光。这时候,我的内心就会有一种无法遏制的得意在涌动。

我是美国公民,但我的根在中国。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相遇并结识了海军作家李忠效。很巧,我们都出生在旅顺口,我的父亲又是个老海军,或许我命中注定与中国海军有着一种莫名的缘分。所以,当李作家听了我在美国生活的故事,出于职业的敏感提议应该写本书时,我欣然同意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我在美国当律师》。

借此机会,感谢李忠效先生的热忱合作。

现在,我已经在广州设了办事处,开始了美国律师在中国的新的里程。我知道前面的路不会很平坦,但我有信心勇敢地走下去,如果能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我将感到欣慰。

1993.11.10于广州

后记

1993年元月,美籍华人律师张晓武先生携也是律师的美国妻子卡萝里女士回国探亲。

在与他的交往中偶尔听他谈起在美国的一些经历,我觉得很有意思,不过当时并没有想要写什么东西。一是我手上有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电影剧本在同时操作,没空;二是文坛上“留学生文学”(或日“域外文学”、“新移民文学”)正热火朝天,我无意凑那个热闹。但是张晓武的身世和经历却一直缠绕着我的思绪。春节前夕,我乘27次特快回丹东老家过年。腊月二十九那天夜里,我在摇摇晃晃的卧铺上难以入睡,浮想联翩中又想到了张晓武律师。回味着他的经历,冲淡了单调的车轮声对我的神经的折磨,丰富了夜幕下的寂寞的旅程。忽然,我萌发了要以他的经历为素材写点什么的冲动。我想,虽然已经出了好几本表现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日本或澳大利亚学习、打工或经商的文学作品,但还没有人表现中国留学生怎么在国外当律师的。律师的世界很精彩,我相信读者会感兴趣。到了丹东以后,我很快与张晓武联系上,并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对此表示兴趣。

于是我们商定,他回美之后就着手准备材料,由我来整理成书。

两个月以后,我们再次在北京相会,他带来了一些文字材料和几盘他口述的录音带。这一次,我们有时间从容地进行长谈,他根据我的需要不断补充材料,他用他当律师练就的好口才给我讲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在别的“留学生文学”作品中难以看到的。他的家人和他的朋友也提供了不少材料,这便更加增添了我对写出这本书的信心。

出于技术上的考虑,我决定采用两个叙述视角的表现手法;为避免阅读障碍,我在每一次视角转换之前都注明了“李忠效手记”和“张晓武自述”的字样。

但写作这本书,远非我原来设想的那么轻松。断断续续写了三个月,本来计划在六月底完成的,由于意外的原因,时间拖了下来,把原来的计划全打乱了。于是显得时间紧迫,于是失却心中原有的静泊和坦然。一路写来,感到紧紧张张,由此也影响到书稿的质量。我一向看重写第一稿时的感觉,如果时间从容,心态从容,感觉会好一些。一种好的感觉消失之后,再抓回来也不是原先的那一种了。

关于书稿本身,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将涉及到的部分单位和当事人,隐去了真实名称和真实姓名,多以字母或其他文字代替。

另外,书中涉及到的张晓武的私生活,他本不愿意公布于众,但考虑到本书情节的需要,在我的再三要求之下,他只好和盘托出,交我全权处理。所以这些部分都不是他的“自述”,丽是我的“手记”。

当年张晓武离开中国时,由于情况特殊,他无法一一向好友告别。他再三提醒我在写“后记”时,代他向那些朋友们致一声歉;同时,他对那些在他出国时帮助过他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我欠他们的情终身难忘,有机会一定报答。

他认为,政治上的那些坎坷是时代的产物,他不记恨任何人。当年他曾暗暗发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十年已经过去,当时所定的那些目标,已不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了。现在他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在此书写作过程中,张晓武的朋友和家人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十月》杂志副主编田珍颖多次给予高屋建瓴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在此一并感谢。

我和张晓武都希望读者会喜欢这本书。如果读者对书中什么地方不满意,那是我的责任。我常常感到文字的表现力怎么也不如张晓武讲的那么生动。

不管怎样,我总算把这部书稿写完了。比较深的感受有两个:一个是累,一个是视野开阔了许多。仿佛我也到美国去转悠了一回。

谢谢您读了我们的这本书。

1993年7月28日凌晨于北京丰台

内容摘要:

  人在一生中很多时候就像赌博,你不敢下赌注,还谈什么输赢。当老板,就得学会炒鱿鱼。在美国,朝不保夕的生存环境吞噬着人们的温情。在美国,不讲论资排辈,不讲先来后到。十三年前本书出版以来广为流传。一个中国青年闯荡美国的创业经历和情感历程,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好奇和共鸣。听作者讲美国的故事,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美国社会,开卷有益。一位中国出生的美国律师,将为你“游历”美国作一次精彩的导游。  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记述了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张晓武自强不息,33岁即为美国大律师的真实经历,全书以张晓武自述及他的友人李忠效手记相互交替的形式,用平易简洁的文字,如娓娓谈话一般,描绘出庞大的美国社会的内在结构,使你对美国有一个全新的深层次的认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我在美国当律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06026622
《我在美国当律师》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电影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8000

书籍信息归属:

我在美国当律师是中国电影出版社于2007.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I712.55 的主题关于 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纪实文学-美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