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6.0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阐述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重要理论、概念和发展演变的历史,下篇探讨20世纪西方文论对学科与体制建设的影响。
导言上编 理论和概念 第一章 文学性作为文化实践的能指和转喻 一、“文学性”及其理论背景 二、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文学”一词的起源与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四、英国文学的体制化 五、知识型构 六、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七、话语实践 八、意识形态 九、心理分析 十、一个案例和结论 第二章 方法论:从形式回到历史 一、形式主义批评的成就与局限
导言上编 理论和概念 第一章 文学性作为文化实践的能指和转喻 一、“文学性”及其理论背景 二、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文学”一词的起源与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四、英国文学的体制化 五、知识型构 六、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七、话语实践 八、意识形态 九、心理分析 十、一个案例和结论 第二章 方法论:从形式回到历史 一、形式主义批评的成就与局限 二、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无意识的主体与拉康的想像界 一、拉康的思想渊源:黑格尔哲学 二、主体与他者的肯定性关系:镜像作为同一性幻觉 三、主体与他者的否定性关系:妄想型与攻击型人格 第四章 作者、主体的能动性与剩余快感 一、“作者”概说 二、自我/面具概念与文学批评中的修辞学作者 三、当代主体理论与人文主义作者概念的解构 四、作者与主体的能动性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视野中的文学批评 第六章 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流变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转向 二、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文论 三、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文论 四、当代文论下编 学科与实践 第七章 西方文论与现代性认同 一、对普遍性的追求 二、“失语症”、“中国流派”和“新左派” 第八章 英国文学研究的模式与立场 一、求新声于异邦:中国早期对英国文学的评论与介绍 二、精华与糟粕:l940年代以后英国文学研究中批判传统的建立 三、审美的复归:l980年代及1990年代初的英国文学研究 四、非殖民化:英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第十章 批评理论之兴衰与全球化资本主义 一、批评理论的“终结”及其论争 二、批评理论存当代中国的社会功能 三、批评理论对于“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意义附录一 文学批评观念在现代中国的演变附录二 比较文学研究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l920年代到l950年代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二、l970年代末至l990年代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三、比较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参考文献人名索引
《从形式回到历史》不同于一般的文论史和教材类著作,它包含了作者多年研究文学理论的心得体会。本书立论新颖,观点独特,论述详尽,涉及题材广泛。从文艺的根本问题到各个文学学科的体制建构,这部著作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作者在如下几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一、提出在中国流行的普遍主义的文学性概念是现代性认同的产物,而文学作为转喻是社会历史文化实践的能指。 二、从上述现代性认同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文学批评、比较文学研究、英国文学研究等学科的意识形态性。 三、吸收詹明信有关形式主义和历史主义相结合的文艺思想,在文学研究中倡导从形式回到历史的方法论,并以此解释了跨学科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吸收拉康和齐泽克等人的思想,划分出三种主体性;并运用“剩余快感”理论解释了“典型情感”和作者概念。 五、从全球化角度考察文学理论的社会功能:中国对西方批判理论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的补充。 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立场,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工具,对当代中国的文艺问题作出自己的阐释,表现出浓厚的生活关怀,是一部有社会意义的理论著作。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从形式回到历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北大欧美文学论丛 | ||
9787301162071 如需购买下载《从形式回到历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00 | 印数 |
从形式回到历史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0 的主题关于 文学理论-研究-西方国家-20世纪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