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石建筑踏访记

浦东石建筑踏访记

柴志光, 主编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68.0

书籍简介:

本市介绍上海浦东地区遗存的石建筑所融贯的是浦东地区的历史文化知识及人文影响力。

书籍目录:

石桥

走访济阳村经界桥

古桐里众安桥

水乡小桥话石刻

万历重建永安桥

虹桥洪德桥

陈有恒与寿萱桥

余庆桥与环桥碑文

小湾老镇二古桥

傅家节母桥

六团湾镇石墩水泥桥

浦东民国时期的石墩水泥桥

古高桥今何在

公济桥会与同善桥会

北蔡御桥走访录

磁浮线旁的百年石桥石碑

高家牌楼与两座古石桥

暮小路两侧的古石桥

镇南桥与同善桥

沈家旗杆旁的人和桥

石碑

百年银杏树下的石碑

通政使墓地得巨碑

川沙水师兵营记碑

城中闲步得碑记

礼耕堂古石碑征集记

记行修内则碑

“泰山石敢当”碑

清末民初浦东人铜像及碑记

从瓦砾中寻出的乔家祠堂记碑

黄浦两岸的永乐御碑

杜家祠堂寻碑记

三林南积善教寺遗址访碑

塘桥高氏家祠记碑

访陈村义田井亭碑记

除疟庙里的周太爷碑记

“山海镇”碑与灵石崇拜

川沙古城关帝庙的灵签碑

石坊

何家巷赵氏节孝坊

赵桥陆家三节妇牌坊

黄家湾里尚义坊

高家行曹家牌坊和黄家牌坊

川沙城东门外朱家石牌坊

高桥地区的石牌坊

牌楼村里孝子坊

石物

浦东大湾访古记

高桥古物踏访记

张江镇艾宅

北行孙家石元宝

南行古镇的石建筑

原在浦东的江南名石玉玲珑

消失在陆家嘴的石人石马

由浦东移至徐光启墓地的石人石马

傍水建屋的石驳岸

黄楼凤梧堂门墩石鼓

难忘的家乡水井

附录

上海地区的石塔与石幢

松江唐经幢

宝云寺楞严塔

云翔寺双经幢

万佛宝塔

普同塔

余山石塔

龙华寺韬明禅师石塔

旃檀禅院清代石塔

九莲庵如来石幢

长仁禅寺石幢

浦东新区历代石碑简目

浦东新区部分古石坊编年录

浦东新区部分石桥编年录

前言

人类的最初文明,是从制作石器开始的。

在以后的发展中,人类始终与石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民族古代先民对于石头的应用,可以说起步早,作品精,实用的石制生产工具,精致的石制生活用品随处可见,而石造的建筑物,更是门类众多,让人目不暇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产与生活所依托的载体,质地也发生了变化,有些方面渐渐远离了石头,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忘记了自己的文明是由“石头”而起一些曾记录着中华文化的石碑被抛弃,一些曾给人以方便的过河石桥被拆除,一些曾经彰显过当时时代烙印的石坊被砸毁却是历史的遗憾。必须合理保存古建筑,特别是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石器或石建筑,那无疑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如把它们“串联”起来,无疑就是一部由石头“书写”的文化史书。

当代浦东人已经离有着青石栏圈的水井很远,离有着石驳岸的老宅院很远,离架在河上的小石桥也很远,古老的石建筑,在浦东区域内已经越来越少见,如果再不用百倍的热情去加以关注,那就可能永远在浦东人眼前消失,这是很遗憾的。值得高兴的是,本书作者和编者经过多年亲历走访踏勘,把区域内残存的部分石建筑较为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所构成的正是一部浦东区域内的石建筑集成。只要认真一读,都会从中认识到许多曾在浦东历史上打上印记的人物和事件:六百年前明代永乐皇帝的御笔石碑,五百年前永安古桥的风采,四百年历史的尚义石牌楼和孝子石牌坊……那些残缺的古老碑刻记文,更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着浦东文化的历史积淀,以及先人创业的艰辛。其中,有着以一手好书法而由布衣到尚书的张电,有以书法文章俱佳而任尚书的陆深,有不畏权贵的通政使艾可久,有总纂《四库全书》的陆锡熊……而更多的,则是些平民百姓,他们热心为乡里的公益事业捐款集资,造桥铺路,种种善事义举被人永远记住,他们的-事迹和名字,也被永远镌刻在了石碑之中。

石建筑上的文字与图案,有着纸质文献所没有的历史信息,成了记录历史的一种特殊载体。这一被专家学者称之为“金石”的载体,就是这样把中华文明的许多文献传承至今,其功绩可昭日月。金石之学、碑石之学也便成了中国古文献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浦东,也有着被刻在石头上的“历史”,正因为有了这些石头,所以才使今人得以知晓“自己”的来龙去脉。当然,浦东无法与历史名邑相比,但一地自有一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质,石建筑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正好印证了这一点:良好的自然环境,富裕的经济条件,淳朴的民风习俗,和谐的耕读人家,这些石头上的“历史”,既反映了浦东的人文内涵,也构成了浦东文化千百年来的传承基础。

当然,这本书还仅仅只是记载了浦东众多石建筑中的一部分。就以石桥为例,在浦东区域内,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古石桥不少于四百座,而今天能见到的已不到十分之一。石牌坊能见到的更少,古石碑虽时有发现,但为数也极少。本书的编者和作者,面对“石文化”不断消失的现状并不怨天尤人,而是从微处做起,走出书斋,知行并举,以力所能及的力量,把座座石桥、块块石碑、件件石物抢录下来,记述为文,拍摄为照,测量存档。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意义深远,体现出的是地方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大力倡导。

《浦东石建筑踏访记》是“浦东文化丛书”中的第二种,有着较强的资料性和可读性,所融和的是浦东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浦东的人文影响力。

但愿这套丛书,能够为今日浦东提供一些深层次的文化思考,能够给正在为今日浦东努力奋斗的人们,提供更多有着深厚历史依托的精神底蕴!

后记

“浦东文化丛书”之《浦东石建筑踏访记》,已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这是继《上海浦东民间收藏》之后出版的第二种。今后还将陆续出版《浦东旧书报刊经眼录》和《浦东名人书简百通》,将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揭示现代化浦东“背后”隐藏着的文化底蕴。

这本《浦东石建筑踏访记》,足可以把它看作是浦东历史的一个缩影,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段历史的残缺遗存。正因为是“残缺”,所以它更具美感残缺美;正因为它是“遗存”,所以更具有深远的存史价值这就是出版此书的真正意义。

本书的序言由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区委办公室主任、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局长陈高宏撰写。

全书包括序跋和文章69篇,主体部分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为:石桥19篇、石碑17篇、石坊7篇、石物11篇。最后是“附录”,内收:上海地区的石塔与石幢11篇,另有浦东新区的“历代石碑简目”、“部分古石坊编年录”、“部分石桥编年录”三篇。此书所收的石桥、石碑、石坊、石物,虽然残缺不全,但仍能从中窥全豹于一斑,所能产生的历史感悟也是非常明显的。

不过,由于这些石建筑构件被毁的情况比较复杂,也相当严重,搜寻的难度也极大,虽费尽了心力,仍不能保证说已全部囊括其中。可以肯定,至今还有不少石构件遗存可能还埋于地下,沉于河底,砌于砖墙。以后,搜寻者或研究者如有新的发现,仍可以新的文字续述此书,希望最终能勾勒出浦东石建筑的全貌。要做好这项工作,只有依靠后来人,这就像跑接力赛似的,需把接力棒一棒棒地传下去……一段完整历史的重现,也许要靠几代人心力的积聚,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我们期盼着有更多的人来做这项看似微不足道,然而却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每篇文字基本上在1500字左右,每文配图若干。所配照片,有的不太理想,原本想重拍,可惜拍摄的“对象”早已随着市政动迁而消失;有些尚存的石建筑遗存,大多补拍或重拍了照片,视觉效果相对比较好。此书文章的撰写者,除署名的外,均由柴志光先生撰写。为本书配图摄影的有陈长华、高贞杰、龙鸿彬、黄令真,在此顺告,并向他们致以谢意。参与踏访的还有许芳、潘建德、曹胜国等,对他们的协助,也表示感谢。

本书由副编审张泽贤策划与编辑,并以笔名“南浔”撰写了《石文化的魅力》一文。

本书因是踏访搜寻之作,故很可能搜集得不全面,有些考证资料也未必都准确,文字上也难免有些粗糙,这一切都有待专家学者指谬修正,祈盼赐教。

编者2007年6月

内容摘要:

  《浦东石建筑踏访记》是“浦东文化丛书”中的第二种,有着较强的资料性和可读性,所融和的是浦东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及浦东的人文影响力。本书的编者和作者,面对“石文化”不断消失的现状并不怨天尤人,而是从微处做起,走出书斋,知行并举,以力所能及的力量,把座座石桥、块块石碑、件件石物抢录下来,记述为文,拍摄为照,测量存档。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意义深远,体现出的是地方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大力倡导。  全书包括序跋和文章69篇,主体部分分为四个篇章,分别为:石桥19篇、石碑17篇、石坊7篇、石物11篇。最后是“附录”,内收:上海地区的石塔与石幢11篇,另有浦东新区的“历代石碑简目”、“部分古石坊编年录”、“部分石桥编年录”三篇。此书所收的石桥、石碑、石坊、石物,虽然残缺不全,但仍能从中窥全豹于一斑,所能产生的历史感悟也是非常明显的。  每篇文字基本上在1500字左右,每文配图若干。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浦东石建筑踏访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浦东文化丛书
9787807064763
《浦东石建筑踏访记》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远东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浦东石建筑踏访记是上海远东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862 的主题关于 石材-建筑艺术-简介-浦东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