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128.0
本书系历史知识读物,该书系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至战国下讫五代十国1362年之史事。
卷第一百一十九 宋纪一 宋武帝永初元年~宋营阳王景平元年(420~423)卷第一百二十 宋纪二 宋文帝元嘉元年~179年(424~427)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纪三 宋文帝元嘉五年~七年(428~430)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纪四 宋文帝元嘉八年~十二年(431~435)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纪五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十八年(436~441)卷第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二十三年(442~446)卷第一百二十五 宋纪七 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二十七年(447~450)卷第一百二十六 宋纪八 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二十九年(451~452)卷第一百二十七 宋纪九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卷第一百二十八 宋纪十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大明二年(454~458)卷第一百二十九 宋纪十一 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八年(459~464)卷第一百三十 宋纪十二 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卷第一百三十一 宋纪十三 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卷第一百三十二 宋纪十四 宋明帝泰始三年~六年(467~470)卷第一百三十三 宋纪十五 宋明帝泰始七年~宋苍梧王元徽三年(471~475)
卷第一百一十九 宋纪一 宋武帝永初元年~宋营阳王景平元年(420~423)卷第一百二十 宋纪二 宋文帝元嘉元年~179年(424~427)卷第一百二十一 宋纪三 宋文帝元嘉五年~七年(428~430)卷第一百二十二 宋纪四 宋文帝元嘉八年~十二年(431~435)卷第一百二十三 宋纪五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十八年(436~441)卷第一百二十四 宋纪六 宋文帝元嘉十九年~二十三年(442~446)卷第一百二十五 宋纪七 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二十七年(447~450)卷第一百二十六 宋纪八 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二十九年(451~452)卷第一百二十七 宋纪九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卷第一百二十八 宋纪十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大明二年(454~458)卷第一百二十九 宋纪十一 宋孝武帝大明三年~八年(459~464)卷第一百三十 宋纪十二 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卷第一百三十一 宋纪十三 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卷第一百三十二 宋纪十四 宋明帝泰始三年~六年(467~470)卷第一百三十三 宋纪十五 宋明帝泰始七年~宋苍梧王元徽三年(471~475)卷第一百三十四 宋纪十六 宋苍梧王元徽四年~宋顺帝升明二年(476~478)卷第一百三十五 齐纪一 齐高帝建元元年~齐武帝永明元年(479~483)卷第一百三十六 齐纪二 齐武帝永明二年~七年(404~489)卷第一百三十七 齐纪三 齐武帝永明八年~十年(490~492)卷第一百三十八 齐纪四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卷第一百三十九 齐纪五 齐明帝建武元年(494)卷第一百四十 齐纪六 齐明帝建武二年~三年(495~496)卷第一百四十一 齐纪七 齐明帝建武四年~永泰元年(497~498)卷第一百四十二 齐纪八 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卷第一百四十三 齐纪九 齐东昏侯永元二年(500)卷第一百四十四 齐纪十 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卷第一百四十五 梁纪一 梁武帝天监元年~三年(502~504)卷第一百四十六 梁纪二 梁武帝天监四年~六年(505~507)卷第一百四十七 梁纪三 梁武帝天监七年~十三年(508~514)卷第一百四十八 梁纪四 梁武帝天监十四年~十七年(515~518)卷第一百四十九 梁纪五 梁武帝天监十八年~普通四年(519~523)卷第一百五十 梁纪六 梁武帝普通五年~六年(524~525)卷第一百五十一 梁纪七 梁武帝普通七年~大通元年(526~527)卷第一百五十二 梁纪八 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卷第一百五十三 梁纪九 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卷第一百五十四 梁纪十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卷第一百五十五 梁纪十一 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四年(531~532)卷第一百五十六 梁纪十二 梁武帝中大通五年~六年(533~534)卷第一百五十七 梁纪十三 梁武帝大同元年~三年(535~537)卷第一百五十八 梁纪十四 梁武帝大同四年~十年(538~544)卷第一百五十九 梁纪十五 梁武帝大同十一年~中大同元年(545~546)卷第一百六十 梁纪十六 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卷第一百六十一 梁纪十七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卷第一百六十二 梁纪十八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卷第一百六十三 梁纪十九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550)卷第一百六十四 梁纪二十 梁简文帝大宝二年~梁元帝承圣元年(551~552)卷第一百六十五 梁纪二十一 梁元帝承圣二年~三年(553~554)卷第一百六十六 梁纪二十二 梁敬帝绍泰元年~太平元年(555~556)卷第一百六十七 陈纪一 陈武帝永定元年~三年(557~559)卷第一百六十八 陈纪二 陈文帝天嘉元年~三年(560~562)卷第一百六十九 陈纪三 陈文帝天嘉四年~天康元年(563~566)卷第一百七十 陈纪四 陈临海王光大元年~陈宣帝太建三年(567~571)卷第一百七十一 陈纪五 陈宣帝太建四年~六年(572~574)卷第一百七十二 陈纪六 陈宣帝太建七年~八年(575~576)卷第一百七十三 陈纪七 陈宣帝太建九年~十一年(577~579)卷第一百七十四 陈纪八 陈宣帝太建十二年(580)卷第一百七十五 陈纪九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陈长城公至德元年(581~583)卷第一百七十六 陈纪十 陈长城公至德二年~祯明二年(584~588)
本书为《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的第四辑。全书文言原典300余万言,白话译文500余万言。因规模宏大,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在不改变《通鉴》原次序的前提下,按朝代将其分为7辑,每辑大致3册(第四辑南北朝部分4册,第七辑五代十国部分2册),共21册,陆续推出。 本辑所记,起于南朝宋高祖刘裕永初元年(420),迄于南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二年(588),讲述南北朝时期,凡一百六十九年之史事。 420 年,宋受晋禅,刘裕登位,号为刘宋。424 年,文帝初立。三十余年,劝学招贤,“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元嘉大治。450 年,效霍去病狼山封胥,偏师数路,北伐中原,“赢得仓皇北顾”。453 年,刘劭弑父,文帝晏驾,其后皇室惨剧,前后相续,宗室大坏,骨肉离析。479 年,权臣萧道成,废顺帝自立,是为南齐。道成父子相承,体恤民众,交通北魏,内外差强。尔后诸帝,皆昏庸无状,国事不堪。502 年,萧衍代齐,南梁是立。梁武之初,励精图治,“五十余年,江表无事”,晚岁崇佛,国事始紊。550 年,侯景之乱,攻迫台城,南梁经营,三吴繁华,毁于一时。元帝即位江陵,讨平巨贼,未及三年,西魏袭破江陵,身死异国。敬帝即位,都城南返建康,内忧外患,无可收拾。557 年,禅位权臣陈霸先, 南陈因立。霸先英主,志度弘远,惜天不假年,北方日强,陈氏子孙,惟保守一隅,只待隋军大至,金陵瓦解。 南朝废兴相继,北国亦然。386 年,北魏始建,自太祖拓跋跬至拓跋嗣,而至魏太武拓跋焘,俱踔厉奋发,北讨柔然,再平夏、燕、北凉。439 年,北方大致划一,南、北对峙势成。自此,或南朝北伐,或北朝南掠,各自怀忿。北魏起于云中,为经略中原,而至平城,孝文慕汉,再迁洛阳,胡服脱尽,满朝衣冠,尽是南风。宣武、胡后执政,宠奸佞佛,豪门竞奢,六镇、尔朱氏之乱相因,北魏分裂东、西。未及数年,宇文篡西魏立周,高氏篡东魏号齐,周、齐攻伐连年,江北纠纷未已。齐帝了无才气,任意荒唐,“小怜玉体横陈夜,周师已报到晋阳”,国势由强入蹇。周武雄才,577 年,整齐师旅,振羽入邺,收齐全境。随即南向,不料未及出师,赍志而殁。周帝冲幼,皇权旁落。581 年,杨坚废静帝自立,隋朝开立基业。588 年,隋师南下,陈后主未料国运,只知悠游。之后,金陵城门即将洞开,后主拥宠姬狼狈入于胭脂井,南朝风流,至此云散,两岸混一只在目前,隋唐盛世,即将上演。本辑结束于此,以终南陈,以启强隋。此百七十余年,山河崩裂,无有宁日。其间立国十数,英主开基于前,子孙毁之于后,每有立新,旧时帝王,概莫能脱。禅位之际,幼帝泣愿“世世勿复生帝王家!”呜咽惨切,历历在耳,陈陈相因,犹然未悟。良臣悍将,或奔竞沙场,或构谋帏幕,但有稍息,身死主上之手,长城自毁,南北同慨。百姓“携白首于山野,弃稚子于沟壑,顾故乡而哀叹,向阡陌而流涕”,良可叹泣。豪杰未易伸展,烝民几曾开颜,百年血泪,遍洒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读者到此,宁不戚然?然自东汉末至此,四百余年,中华各族,因分裂而致争竞,因争竞而致交融。胡边鄙人,熏染儒雅之风,汉家男儿,渐浸胡族健气,汉胡至此浑然一体,尔后千数百年,中华少有分裂之虞,皆系此四百年血泪。长夜难明终将明,浊水难清终须清,读者念及,或有欣然。 南北诸国,兴替倏忽,人事反复,史迹斑斓。司马光诸人,整理繁乱,裁汰粗秽,得六十余万言,占全书五分之一强,将这百七十年余年史事,一一分付,开列井然,文言质朴,不掩兴亡之叹,烈士嘉言,尽有英挺之气。“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掩卷三叹,慎惕之心油然。
中文世界第一部白话全译本。台湾著名学人黄锦鋐主编,台湾二十七位教授学者合译。译文贴近原著,尽得信达雅之要义。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紧贴原著,逐字逐译,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一个“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以拙御巧,看似笨工夫,实为巧办法。 全书文言加上译文凡八百万言,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按朝代分为七辑,陆续推出。 《资治通鉴》之名,众人皆知,但研读者比之于《史记》要少很多,考其缘由,一者当数其编年体例,初读似乎有烦琐之嫌;二来其洋洋三百万言,规模远比五十万言的《史记》巨大,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此二者,细考之实乃《资治通鉴》的过人之处:编年体能将复杂之史实条分缕析,读之能追根溯源,其源头、发展、高潮、结局方能一清二楚;《资治通鉴》叙述了1362年的中国历史,如此泱泱大国的千年历史浓缩于三百万言之中,能清晰明了已属大为不易,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对这段历史有所解。如不能用心将其一一读来,则只有将时间浪费在市面上大为泛滥的所谓的中国通史之上了,所欲其何,就要看读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了。 该版本最大的特点有三:一为译文考究,此点在出版前言中有详细说明;二为文白对照,“白话语译”乃弘扬传统文化之急需,但断不可以之取代典籍之原文。文言在对宇宙人生之直观和对历史命运之体认上具有简约精准之美,此为白话文所无法企及。因而“白话语译”只能是一座桥梁,意在让现在的读者能通过这一桥梁而直接接近原典,所谓“得鱼忘筌”者是也。因而我们在编排形式上,尽量做到文白对照,既能得白话文之通俗易懂,又不失文言文之典雅深沉。在版式上,一页之内上排原文下排白话文,一一对照,使原文和白话文皆能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三为全书的分辑安排,编者考虑到大多数读者可能存在的对《资治通鉴》的畏惧心理,将八百万字的规模按朝代分成七辑,每辑大致百余万字,相对而言阅读起来要轻松许多,且以朝代为分辑原则,既保留了原文的完整性,又可以视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购买。相关产品推荐:文白对照资治通鉴全系列详解资治通鉴5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0400216 如需购买下载《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新世界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500 | 印数 | 10000 |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是新世界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4.3 的主题关于 中国-古代史-编年体 ,资治通鉴-译文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