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巴蜀书社
年代:2007
定价:26.0
本书以奥林匹克运动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的角度解析奥林匹克标志,格言,会旗,会歌,会徽等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价值和作用。还探讨了奥林匹克精神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序言
导论
历史论
古代奥运会的传播学解读
现代奥运会的传播学解读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的互动
理念论
奥林匹克传播中的文明价值
奥林匹克教育与奥运理念传播
软实力视阈下的武术传播探讨
仪式论
奥林匹克传播的核心仪式奥运竞赛
奥运圣火传递的传播学解读
奥运志愿者的传播学解读
奥林匹克音乐的传播学分析
媒介论
大众传媒与奥运会的互动
媒介在奥林匹克传播中的话语权
我国传媒在奥运传播中的职责和功能
信息联动+本土元素成都两大报纸的雅典奥运报道关键词对比
参考文献
后记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多元文化融合的平台,非常需要传播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书作者在证明奥林匹克与传播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阐明新闻传播学者介入奥林匹克研究的必要性,寻求到最恰当的传播途径,使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它所蕴涵的奥林匹克精神得以顺利在中外之间交流和沟通等许多重要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作者简介: 庹继光(笔名马知远),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外人了解我,大致有三个原因:家乡那座享誉世界的旅游城市;笔名,一个跟元曲大家马致远几乎同音的代号,许多人甚至将此当成我的真名;姓氏,那个很多人都念不准的“怪姓”,可一旦他们读懂后。往往很难忘怀。幼时,总觉湘西太偏僻,我便向往“逍遥游”:先去武汉读大学,继而往南宁攻读硕士学位,自此跟新闻“纠缠不清”;后又忘却湖湘前辈的教导“少莫入川”,只身杀向重庆、成都,并在四川大学读了一个博士研究生,学的还是新闻和传播。不敢夸口“读万卷书”,却曾因工作关系“行万里路”,从广西大学硕士毕业后,而广州、而长沙、而北京、而重庆、而成都、而上海,走一路,写一路,写的大多是体育,+年累积,沙里虽然没能淘到金,但沙的总量却在大幅度增加,这才有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小书。2004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05年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录取,成为四川第一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人员;2007年。再度进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曾先后出版专著《中国当代传播理论体系分析》、《法律传播导论》,另有50余篇论文散见于各种学术期刊,工作单位给了一个“教授”的岗位,但自己始终感觉应该定位为“学者”一个不断学习的人。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奥林匹克传播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7520191 《奥林匹克传播论》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成都 | 出版单位 | 巴蜀书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