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80.0
本书阐述公司金融理论。
绪论 公司金融概览和本书的内容 方法 必备基础知识和进一步的阅读内容 本书省略的部分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第1篇 公司制度的经济学概览 第1章 公司治理 1.1 引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1.2 管理层激励:总论 1.3 董事会 1.4 投资者积极干预 1.5 接管和杠杆收购 1.6 作为治理机制的债务 1.7 政策环境的国际比较
绪论 公司金融概览和本书的内容 方法 必备基础知识和进一步的阅读内容 本书省略的部分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第1篇 公司制度的经济学概览 第1章 公司治理 1.1 引言: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1.2 管理层激励:总论 1.3 董事会 1.4 投资者积极干预 1.5 接管和杠杆收购 1.6 作为治理机制的债务 1.7 政策环境的国际比较 1.8 股东价值与利益相关者群体 补充节 1.9 利益相关者群体:激励与控制 附录 1.10 卡德伯里报告 1.11 对图表的注释 参考文献 第2章 公司融资:一些特征性事实 2.1 引言 2.2 莫迪格里安尼一米勒与融资结构之谜 2.3 债务工具 2.4 股权工具 2.5 融资模式 2.6 小结 附录 2.7 信用分析中的5C原则 2.8 贷款限制条款 参考文献第2篇 公司融资与代理成本 第3章 外部融资能力 3.1 引言 3.2 净资产的作用:信贷配给的简单模型 3.3 债务积压 3.4 借款能力:股权乘数 补充节 3.5 信贷配给的相关模型:内部股权与外部债务 3.6 可验证的收入 3.7 半可验证的收入 3.8 不可验证的收入 3.9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贷款能力的决定因素 4.1 引言:对可保证收入的追求 4.2 促进贷款能力:多元化及其局限性 4.3 增强贷款能力:抵押的成本和收益 4.4 流动性——可靠性之间的权衡取舍 4.5 抑制借款能力:人力资本的不可转让性 补充节 4.6 团体贷款和小额信贷 4.7 序贯项目 4.8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流动性和风险管理、自由现金流以及长期融资 5.1 引言 5.2 债务期限 5.3 流动性与规模之间的权衡 5.4 公司风险管理 5.5 内生流动性需求、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和软预算约束 5.6 自由现金流 5.7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不对称信息下的公司融资 6.1 引言 6.2 “柠檬”问题和市场关闭的含义 6.3 损耗性的信号发送 补充节 6.4 知情方的合约设计:简介 附录 6.5 前景为私人信息模型的最优合约 6.6 可能收入连续时的债务融资偏好 6.7 以抵押担保的方式进行信号发送 6.8 作为信号发送的短期证券 6.9 低价销售问题的正式分析 6.10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产品市场和收益操纵 7.1 公司融资和产品市场 7.2 创造性会计和其他的收益操纵 补充节 7.3 布兰德和刘易斯的古诺竞争分析 7.4 习题 参考文献第3章 退出与呼吁:消极型监督与积极型监督 第8章 投资者的进退之道:呼吁、退出与投机 第9章 借货关系和投资者积极主义第4篇 证券设计:控制权视角 第10章 控制权与公司治理 第11章 收购第5篇 证券设计:需求方视角 第12章 消费者的流动性需求第6篇 宏观经济含义与公司金融的政治经济学 第13章 信货配给与经济活动 第14章 并购与均衡资产价值的决定 第15章 总量流动性短缺与流动性资产定价 第16章 制度、公共政策和融资的政治经济学第7篇 部分习题答案与复习题 部分习题答案 复习题 部分复习题答案索引译后记
本书采取的方法遵守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尽量选择相同的建模方式。本书使用了单一的基础模型来展现主要的经济思想。虽然统一的模型方法不能充分利用理论文献中的大量建模工具,但在教学方面却有明显的优点,即学生在研究每一经济问题时,不用花费大量精力来学习建立新模型。这种受控实验可以揭示新的理论洞见,使得章节问的变化程度达到最小(第3章的补充节较详细地讨论了其他一些建模方式)。 第二个原则是,尽量以最简洁的模型进行阐释。如果这造成了失去一般性,我会加以说明。我们通常能够清楚地看到,所分析的现象和得出的洞见在更一般的假设条件下也是适用的。我将全力推导出最佳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以确保我们所推导出的制度具有普遍适用性。也就是说,通过各种可能的合约安排,我们将得出:我们所集中讨论的激励问题是不能被消除的。 第三个原则是,原创的学术贡献在本书中被重新组织,甚至重新解释。这么做的原因如下:首先,通常(也很自然!)作者在最初写作论文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学术贡献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的写作动因往往比较简单,并没有充分揭示出许多重要的理论洞见,而这些重要洞见都是别人在其基础上完成的。而作为教科书,自然要尽量将这些理论完整地呈现给读者。其次,本书旨在系统地整理公司金融领域的理论,并保持一致的风格。而原创论文往往着眼于特定的应用领域——股利政策、资本结构、股票发行、股票回购以及套期保值等。虽然这种特定应用驱动的方法对于研究来说很自然,但是并不适合对于一个研究领域的一般分析,因为在包含多个应用的一本书中,相同的模型要重复多次。我希望这些原创理论的作者能够包容我重新建模的做法,最好能将其视为对原创理论力量的再现和一般性的拓展。 第四个原则是,本书是横向组织的(按照理论主题),而不是纵向组织的(按照不同的应用来划分章节,如债务、股利、抵押等)。横向组织更适合于理论阐释,因为这样能实现各种理论观点的统一,避免在书的各个不同章节中重复相同的内容。那些有兴趣研究特定主题(比如,为了进行经验研究)的读者,可以将几章的内容结合到一起阅读,我在本书中对此也作了一些说明。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公司金融理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0085449 如需购买下载《公司金融理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8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