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68.0
本书对TD-SCDMA系统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全面地分析了TD-SCDMA所采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如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同步CDMA、接力切换等。同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TD-SCDMA网络设计以及及TD-SCDMA HSDPA的主要技术。
第1章概述
1.1移动通信发展回顾
1.1.1蜂窝组网理论的提出
1.1.2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
1.1.3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
1.1.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1.2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的业务
1.2.1第三代移动通信提供的业务简介
1.2.2ITU-RM.816建议提出的IMT-2000的业务类型
1.3ITU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
1.4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5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其标准简介
1.6TD-SCDMA标准的提出与形成
1.6.1制订TD-SCDMA标准的指导思想
1.6.2SCDMA标准的提出
1.6.3标准的融合与完善
第2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2.1“IMT-2000家族”概念
2.1.1IMT-2000家族
2.1.2IMT-2000的系统组成
2.2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
2.2.1UMTS的物理结构模型
2.2.2IMT-2000的功能结构模型
2.2.33GPP的网络结构
2.3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
2.3.1ITU对第三代移动通信工作频率的规划
2.3.2中国对第三代移动通信频段的划分
2.3.3组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占用的基本带宽
2.4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基本知识
2.4.1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构成
2.4.2移动通信的多址接入方式
2.4.3CDMA基本原理
2.4.4CDMA关键技术评述
第3章TD-SCDMA空中接口
3.1SCDMA主要技术概述
3.1.1S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3.1.2主要技术优点
3.1.3TDD方式的缺点及其对抗措施
3.2TD-SCDMA空中接口
3.2.1空中接口的基本结构
3.2.2TD-SCDMA空中接口概述
3.2.3高层协议简介
3.3物理层技术
3.3.1物理层基本概念
3.3.2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3.3.3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
3.3.4数据复接和信道编码
3.3.5调制技术
3.3.6扩频与扰码
3.3.7SCDMA系统物理层结构(帧结构)
3.3.8物理层过程
3.3.9物理层测量
3.4SCDMA与UTRA的比较
3.4.1共同点
3.4.2TD-SCDMA和UTRATDD的比较
3.5SCDMA与WCDMA的比较
3.5.1技术性能的比较
3.5.2TD-SCDMA系统中几个重要技术问题的考虑
第4章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
4.1智能天线
4.1.1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
4.1.2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
4.1.3天线阵
4.1.4智能天线的校准
4.1.5智能天线的主要功能
4.1.6使用智能天线出现的新问题
4.2多载波
4.2.1单载波系统的缺陷
4.2.2SCDMA系统多载波工作方式
4.3同步CDMA
4.4联合检测技术
4.4.1联合检测的基本概念
4.4.2联合检测的工作原理
4.4.3联合检测的主要优点及缺点
4.4.4联合使用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
4.5无线资源管理
4.5.1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4.5.2CDMA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4.5.3SCDMA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的特点
4.5.4无线资源的分配
4.5.5通信质量的监控
4.5.6越区切换
第5章无线设备
5.1概述
5.2用户终端专用芯片
5.2.1系统构架
5.2.2终端基带芯片的设计考虑
5.2.3多模式工作
5.3无线基站系统
5.3.1常规设计及其问题
5.3.2第三代移动通信基站设计的发展方向
5.3.3射频拉远技术
5.3.4微波传输
5.4天线阵
5.4.1全向环形天线阵
5.4.2线形定向天线阵
5.5直放站
5.5.1应用环境和分类
5.5.2几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6章电波传播及链路预算
6.1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特点
6.2多径衰落
6.2.1多径瑞利衰落
6.2.2多径瑞利衰落的基本特性
6.2.3工程中有关多径瑞利衰落的几个概念
6.2.4多径时延扩展
6.2.5相关带宽
6.2.6关于多径衰落分布的讨论
6.3慢衰落
6.4传播损耗分析
6.4.1传播损耗的基本概念
6.4.2路径传播损耗预测
6.4.3ITU简化计算公式
6.4.4建筑物的穿透损耗
6.5超视距电波传播
6.5.1问题的提出
6.5.2视距传输的干扰分析及其克服的方法
6.5.3超远距离传播干扰及其克服方法
6.6移动通信无线链路系统方程
第7章FD.SCDMA移动通信网络设计概要
7.1概述
7.1.1确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网目标
7.1.2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基本程序
7.1.3TD-SCDMA网络的设计特点
7.1.4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支持业务的预测
7.2TD-SCDMA系统设计提要
7.2.1蜂窝小区结构的选择
7.2.2SCDMA系统提供的宏小区覆盖模式
7.2.3微小区及室内覆盖
7.2.4小区覆盖范围的确定(链路计算)
7.2.5宽带CDMA系统小区负荷容量的分析计算
7.2.6SCDMA小区容量的设计
7.2.7基站和小区配置
7.2.8确定RNC数量
7.2.9确定SGSN和GGSN规模
7.2.10确定MSC容量
7.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传输网络设计
7.3.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设备的部署与传输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7.3.2基于3GPP协议1999版本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传输网络设计
7.4关于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的建议
7.4.1我国移动通信专业标准规定的公众陆地移动网络结构
7.4.2我国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的简要分析
7.4.3我国移动通信向TD-SCDMA系统演进的技术方案
7.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的演进
7.5.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网向全IP演进的必然性
7.5.2VOIP的有关技术问题
7.5.33GPP协议核心网的演进
7.6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
7.6.1服务质量的总体要求
7.6.2服务质量的业务种类
7.6.3几种服务质量协议的简要介绍
第8章TD-SCDMA、向B3G的过渡与发展
8.1TD-SCDMA系统的HSDPA技术引入
8.1.1SCDMAHDSPA的主要特点
8.1.2HSDPA所采用的基本技术
8.2信道结构
8.2.1HS-DSCH:信道
8.2.2.HS-SCCH信道
8.23HS-SICH信道
8.2.4HSDPA中的上、下行信令参数
8.3物理层技术
8.3.1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8.3.2混合自动重发请求技术
8.4MAC层技术
8.4.1HSDPA的MAC层结构及功能
8.4.2HARQ协议
8.5影响HSDPA的其他因素
8.6TD-SCDMA所采用的接力切换和智能天线等技术对HSDPA的增强
8.7TD-SCDMAHSDPA的多载波技术方案
8.8TD-SCDMA系统HSDPA传输容量仿真
8.8.1仿真的主要参数和基本条件
8.8.2仿真结果
8.9HSDPA向B3G的过渡与发展
8.9.1MIMO技术
8.9.2分层空时编码技术
8.9.3格型空时编码技术
8.9.4OFDM技术
英汉术语缩写对照表
参考文献
本书是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和所有参与TD-SCDMA标准制订、技术理论研究、系统软硬件设备开发及测试的科技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劳动的产物。 本书首先简要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的提出、与其他标准的融合及补充完善;概括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结构;并简要地介绍了TD-S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和特点,与WCDMA和cdma2000的比较及其主要优势等众多内容。 本书在《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一书的基础上,本着将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开发和组网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的原则,对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些主要技术问题进行全面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TD-ScDMA空中接口、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无线设备、电波传播及链路预算、TD-SCDMA移动通信网络设计概要、TD-SCDMA向B3G的过渡与发展等。 本书可供从事移动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网络设计和运营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15207135 如需购买下载《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6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88 | 印数 | 4000 |
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09.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N929.533 的主题关于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通信系统 的书籍。
李世鹤, 著
谢显中, 著
彭木根等, 编著
段红光, 毕敏, 罗一静, 编著
彭木根等, 编著
彭木根等, 编著
中国通信学会, 组编
许圳彬, 王田甜, 胡佳, 王彬, 陈世文, 黄丹, 编著
张传福,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