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本书展现了宁海平调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与传承保护的现状。
总序
前言
序言
概述
【壹】宁海平调的形成和背景
【贰】宁海平调的传承历史
【叁】宁海平调的传统剧目和曲牌
宁海平调的艺术特色
【壹】宁海平调的传统剧目特色
【贰】宁海平调的表演特色
【叁】宁海平调的音乐特色
宁海平调的评价及相关资料
【壹】专家和学者的评价
【贰】老平调工作者感言
【叁】宁海平调的相关资料
宁海平调的濒危现状和抢救发掘
【壹】宁海平调的濒危现状
【贰】宁海平调的抢救发掘
【叁】宁海平调的历史新起点
后记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保留民族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的“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薪火,就是维护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对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之源,拥有特色鲜明、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早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在这方古老的土地上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浙江大地积淀了著名的“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浙江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熠熠生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省项目数量位居榜首,充分反映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彰显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留存于浙江大地的众多非物质遗产,是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浙江地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世代相传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努力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对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重视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为此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保护机制,建立保护载体。全省广大文化工作者、民间老艺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浙江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对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逐一进行编纂介绍,集中反映了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成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的出版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将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保护文化遗产,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原则,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新台阶,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4月8日
后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宁海平调》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本书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叙述性强而又略带一些探讨性的内容,浅显明白,是一本普及型的读物,其目的是为了向人们介绍和宣传宁海平调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冀能唤起更多的人关心它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宁海平调》的规模不大,共4章12节、5万余文字和150余幅图片,但它也让编写人员付出了一番心血和精力,特别是在它的第一手材料的采录、整理方面。为摸清早期宁海平调的活动情况,我们曾登上海拔500米的王爱山冈,采访东山、外岗、西跳及坑口、下洋周等村的数十位民间老艺人;为掌握宁海平调传统剧目产生的来龙去脉,我们到过偏僻的桶盘山、永乐寺,还到过宁海县东部海边的“赵五娘庙”,为叙述宁海平调出白民间,派生于古老南戏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宁海平调》的出版,实际上是群体劳动的结晶。在编书伊始,宁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便成立了以局长卢华强为主任,分管副局长王友棉为副主任的《宁海平调》编委会,组织了袁哲飞、沈煜生、陈涛、黄永清、滕延振、王万里等一批老领导、老平调工作者参与本书的编写工作。值此机会,我们还要向为本书搜集、提供大量图片资料的张建国、徐培良、周衍平、王兴满、应可均等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
编者
2007年11月20日
昆曲、越剧、浙江西安高腔、松阳高腔、新昌调腔、宁海平调、台州乱弹、浦江乱弹、海宁皮影戏、泰顺药发木偶戏,源远流长,多姿多彩,见证了浙江是中国戏曲的故乡。《宁海平调》一书力求以图文并茂、通俗易瞳、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宁海平调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现人民群众杰出的文化刨造。 “元宵灯火闹芳春,演剧年年为赛神,近日梨园歌拍好,弋阳古调喜翻新。”宁海平调这一地方戏曲剧种,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耍牙”、“一马双鞍”、“抱瓶滑雪”、“雀步”等技艺极具特色。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及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信息,使宁海平调成为了解宁海的绝佳工具。 本书是一本关于介绍“宁海平调”的专著,书中共4章12节、5万余文字和150余幅图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宁海平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
9787806866269 《宁海平调》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80 | 印数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