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06
定价:25.0
本书收入国学大师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章太炎的《国学概论》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自序
第二自序
一 论时代思潮
二 略论“清代思潮”
三 清学的出发点
四 顾炎武与清学的“黎明运动”
五 阎若璩和胡渭
六 黄宗羲和王夫之
七 颜元
八 梅文鼎、顾祖禹和刘献廷
九 由启蒙到金盛
十 考证学的“群众化”和惠栋学派
十一 戴震和他的科学精神
十二 戴门后学
十三 “朴学”
十四 经史考证
十五 水地与天算
十六 金石学、校勘学和辑佚学
十七 清代的“学者社会”
十八 清学全盛的时代环境
十九 桐城派与章学诚
二十 清学分裂的原因
二十一 清学分裂的导火线
二十二 清代今文学与龚魏
二十三 康有为是今文学运动的中心
二十四 《大同书》是康有为的创作
二十五 梁启超的今文学派宣传运动
二十六 梁启超与康有为的分歧
二十七 晚清思想界一彗星——谭嗣同
二十八 清学正统派的殿军——章炳麟
二十九 晚清西洋思想之运动
三十 晚清思想界一伏流——佛学
三十一 前清学风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异点
三十二 清代自然科学为何不发达
三十三 结语
国学概论——章太炎
第一章 概论
甲、国学之本体
一 经史非神话
二 经典诸子非宗教
三 历史非小说传奇
乙、治国学之方法
一 辨书籍的真伪
二 通小学
三 明地理
四 知古今人情的变迁
五 辨文学应用
第二章 国学之派别(一)——经学之派别
六经 今文学家的派别 汉古文学家
今古文的区别 历代的经学
第三章 国学之派别(二)——哲学之派别
先秦以来中国哲学家及其著作
第四章 国学之派别(三)——文学之派别
文学 文章 文学的分类 先秦以来的无韵文
先秦以来的有韵文 诗经 六诗赋古诗律诗
第五章 结论——国学之进步
国学求进步之点 经史不可分哲学必须直观自得
文学必须“发情止义”
经典常谈
序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国学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新的世纪,国学的价值正走向回归、重读梁启超、章太炎、朱自清三位大师对国学的经典论述,当有助于理解国学之真髓。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之后,作为西学的对立物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中与西方文明对垒。二三百年来,国学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西学则“西风落叶下长安”,欧风美雨满乾坤。面对如此局面,国学阵营里的战将们每每悲从中来,时不时地举起国学的旗帜呐喊一阵。 国学是产生于农业小生产基础之上的一套理论,它规范了人际关系的准则,维护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凝聚和发展立下过大功劳。但是,它从一开始就是跛足的,就其大者而言,它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政治和伦理,而忽视了对自然界的探索;过于注重内心的求索和人格的塑造,缺乏向外开拓的勇气和兴趣;过于注重现存秩序的稳定,而害怕变革。它经过两千多年的自我改造而臻于完善,成为中华民族坚固的文化——心理构造,渗透进了人们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 本书收录了梁启超、章太炎、朱自清三位大师对国学的经典论述。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三大师谈国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2624611 如需购买下载《三大师谈国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三联书店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