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哲学史

中国近代哲学史

冯契, 主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13

定价:119.0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册,以中国近代以来思想家们对“中国向何处去”问题的探索为线索,分为三大部分(三编):“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准备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形而上学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唯物主义阶段”。各部分主题一贯,一气呵成,详细叙述了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穿插其中的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通过对中国近代哲学史上不同人物、思想的深入探索、描述,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历程隐隐若现,从而最终导向中国近代哲学史发展的最高成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

书籍目录:

绪论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第一编 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准备阶段第一编前言第一章 龚自珍魏源的哲学思想第二章 洪秀全洪仁的哲学思想第三章 曾国藩的哲学思想第四章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哲学思想第一编结语第二编 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进化论阶段第二编 前言第五章 康有为的哲学思想第六章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第七章 严复的哲学思想第八章 梁启超的哲学思想第九章 以《翼教丛编》为代表的封建反动思潮对维新变法思想的攻击第十章 王国维的哲学思想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第十二章 章太炎的哲学思想第十三章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第十四章 朱执信的哲学思想第二编结语第三编 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辩证唯物主义阶段第三编 前言第十五章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第十六章 五四时期的哲学论战第十七章 李大钊的哲学思想第十八章 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哲学思想第十九章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运用第二十章 蔡元培的哲学思想第二十一章 胡适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第二十二章 梁漱溟的哲学思想第二十三章 20世纪30年代的哲学论战第二十四章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第二十五章 佛学在近代复兴与吕激的佛学思想第二十六章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第二十七章 鲁迅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第二十八章 郭沫若的哲学思想第二十九章 李达、艾思奇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第三十章 金岳霖的哲学思想第三十一章 冯友兰、贺麟的哲学思想第三十二章 对戴季陶主义、陈立夫“唯生论”、蒋介石“力行哲学”的批判第三十三章 杜国庠、侯外庐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中国思想史研究第三十四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第三十五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第三编结语主要人名索引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延续了冯契在《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中的问题意识。从化为近代传统的哲学“革命”和化为哲学问题的时代精神与时代问题这两个不同的视角,书写同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在哲学问题上,强调哲学要关注时代的问题;在哲学传统上,提出不同于古代传统的近代传统;在哲学研究视域上,重视哲学与其他观念之间的联系,把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引向了更广阔的视域。本书更是从历史观和认识论两方面,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中心问题和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古今中西之争,探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和如何正确认识中西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流问题。  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骄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所系统而多新解”。   这部哲学史的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其中的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故此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   全著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篇,子学时代介绍了孔子、墨子、孟子、战国、老子、公孙及儒家的哲学文化,经学时代介绍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学文化。【作者简介】  冯契,1935年,冯契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抗战爆发后,曾赴延安,并辗转山西、河北等地,参加抗日工作。1939年前往西南联大复学,1941年毕业。1941年至1944年,在清华研究院读研究生期间,曾从学于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等。离开西南联大后,曾任教于云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并在《哲学评论》、《时与文》、《展望》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与杂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近代哲学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08044129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近代哲学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1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近代哲学史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13.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5 的主题关于 哲学史-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