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0.0
本书介绍了一百余种《毛泽东自传》出版的来龙去脉。
第一章《毛泽东自传》源流考
第二章《毛泽东印象记》考述
第三章毛泽东印章源流考述
第四章《毛泽东自传》和埃德加.斯诺
第五章《毛泽东自传》最早译者汪衡
第六章《毛泽东自传》传奇照片考述
第七章毛主席最爱唱的《红辣椒》
敬致读者
后记
自一九三七年《毛泽东自传》首次发表和翻译出版,至今已经整整七十周年了。在我看来,《毛泽东自传》的釆访写作、编辑、翻译和出版的历史就像一部神话。
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部红色超级畅销书,《毛泽东自传》在二十一世纪初再次成为红色超级畅销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这是中国图书编辑和出版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事件。作为一本史料和文献性的学术著作,《解谜》的写作就是为了记忆这段与中国革命及其胜利密切相关的历史,纪念为《毛泽东自传》的诞生付出心血的先人和革命前辈,怀念伟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因此,可以说,我所要写的其实就是《毛泽东自传》的“传记”。
本书的写作缘于二○○一年策划编辑出版《毛泽东自传》。那年九月九日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的“《毛泽东自传》首发式暨向毛主席亲属赠书仪式”,至今仍历历在目。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同志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为近三百个热心读者签名留念。因为是新中国建国后首次正式作为重大图书选题经中央有关部门审批出版,《毛泽东自传》一下子成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印刷达二十多万册。与此同时,祖国各地陆续发现不同版本的《毛泽东自传》,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或消息或评论或选载或连载,争相报道,轰动全国。随后,以《毛泽东自传》为龙头的红色收藏热迅速在神州大地升温,持续至今。七年来,我陆续收到来自全国《毛泽东自传》的热心读者、收藏家以及毛泽东研究者的来信、来电达两百多封(次),既有热情给予赞扬的,也有热心甚至严厉给予批评的;既有提供自己收藏的不同版本资料的,也有咨询收藏资讯请我鉴定的……一封封信件,一个个电话,还有一封封E-mail,不仅给了我新的知识和新的史料,还给了我鼓舞、信心和骄傲,并让我找到了一个适合于自己的位置、事业的方向和做人的方式……在《毛泽东自传》出版和本书的写作中,我参考、辑摘了众多前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诸多《毛泽东自传》的热心读者和收藏家也给予了热情支持和无私帮助,成为我前进的动力。经过七年业余时间的努力,《解谜》终于付梓,可以说是《毛泽东自传》研究的一个新收获,也算是自己为中共党史文献研究和红色收藏事业尽了绵薄之力。希望我的研究,没有辜负众多《毛泽东自传》热心读者和收藏者的期望,如果能抛砖引玉为红色收藏家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那将是我最开心的事情。而每每翻开和重温这些尘封六七十年的珍稀宝贝,我心中总油然而生沧海桑田之感,抚今追昔,伟人虽逝,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山高水长……在这里,我要感谢汪衡先生的女儿汪丹熙女:上,因为策划编辑《毛泽东自传》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她授权委托我作为《毛泽东自传》汪衡译本版权的全权代理人,这种信任和友谊是无价的;我要感谢原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华和夫人何理良女士,感谢《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主要泽者王福时先生,他们热情接受采访和指导,给了我巨大的信心和鼓舞;我要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原社长程步涛和红色收藏家张国柱等同志,正是因为他们的大力支持,《毛泽东自传》才得以重新与亿万读者见面;我要感谢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先生特别提供馆藏珍品一九三七年最早发表《毛泽东自传》的英文杂志ASIA(《亚细亚》)影印件,使得本书更加完善;我要感谢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陈训明、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原馆长秦曾复、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戴龙基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蓝鸿文诸位教授先生,他们为我的研究给予热心帮助;我要感谢远在皖西南故乡的父母双亲,耄耋之年的他们体弱病重,依然时时关注我的事业和进步,给了我力量和信心。最后,我尤其需要感谢的是几位著名的红色收藏家,他们无偿地提供大量藏品资料,或热情指导批评,使得本书锦上添花,他们是(按姓氏笔画为序)杨翔飞、金铁华、秦杰、奚景鹏、程宸,他们矢志红色收藏事业的雄心壮志,令我叹为观止,敬佩不已。尤其是翔飞、程宸兄在《毛泽东自传》上的收藏和对我的无私支持,我心存感激。此书的出版同样也是他们忠诚红色收藏事业最好的见证。
书中历史图片大多为斯诺先生和已无法知道姓名的前辈所摄,特此致谢。
限于资料搜集的不易和诸多客观技术原因,作为学术研究,本书观点乃一家之言,仍存在诸多缺点甚至错误,恳请诸位方家教正,诚恳接受批评,不胜感激。
追本究源,在本书的结尾,还是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毛泽东自传》的“始作俑者”埃德加.斯诺这位可爱又可敬的美国人的心声吧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每一次阅读下面这段来自他自传体著作《复始之旅》中的:文字,就像被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它永远打动着我,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我不会忘记中国的。尽管我没有资格向中国索取什么东西,中国却占有了我的身心。是中国人民,那些苦难的人,用他们的微笑,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隐藏着的冷漠的恐惧和怯懦,而他们曾一度让我幼稚地认为他们低人一等,可他们的身上却显示着勇敢和决心……我和中国的革命者们相识,胜利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开心大笑,失败时我和他们一起伤心流泪,我仍然支持中国的事业、因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是在真理、公道和正义的一边。凡是有助于中国人民自救的措施我都支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人民看到自己的力量。但是,我再也不敢想象我个人还能对中国起到什么作用,我只不过是历史沧海的一粟,而历史有它自己的发展逻辑,我既无力改变它,也没有评说它的天赋权利。
再见了,中国!我的一部分将永远留在中国的黄土岗上,留在碧绿的梯田里,留在晨雾中隐约可见的孤岛似的庙宇里,留给那些曾经信任过和爱护过我的中华儿女,留给那些曾供我食宿的一贫如洗却怡然自乐的文明的农民,留给那些衣衫褴褛、皮肤黝黑却有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的孩子们,留给那些与我地位相等的熟人和恋人们,特别是留给那些满身虱子、领不到军饷、忍辱负重的士兵们,他们难以思议的自我牺牲使一切生活具有价值,并赋予这个伟大民族为争取生存和进步而进行的斗争以崇高的含义……“我热爱中国!”这是斯诺最后的遗言。
中国,没有理由不爱你呀,我伟大的祖国!
听毛主席他老人家讲述他自己的故事,真实生动、自然亲切、又撼人心魄。没有做作,没有浮躁,没有功利,亦没有传奇。这些故事有的平常得犹如发生在我们自己的同年,有的意外得超乎我们肤浅的想象,从容而又漫不经心,简单而又意味深长,宽容中蕴藏着坚忍不拔,自信中充满着中国人的尊严。本书以史说书,以书说事,以事说人,围绕《毛泽东自传》写作翻译出版的前前后后,从版本学角度对早期毛泽东传记进行系统研究,解谜尘封七十年的故事,披露鲜为人知的珍闻,细说历史轶事细节,集《毛泽东自传》收藏之精华,补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之空白。 《毛泽东自传》是一本充满传奇色彩的红色超级畅销书,是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一个神话。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翻译出版时即有五六十种不同版本面世畅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投身中国革命,六七十年代又改名为《毛主席的回忆》大量翻印,可谓经典励志读物。 《毛泽东自传》是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的珍贵文献,也是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可谓“中国第一自传”。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录,最早发表在ASIA月刊;中文由汪衡最早翻译发表于上海《文摘》杂志。 本书以史说书,以书说事,以事说人,围绕《毛泽东自传》写作翻译出版的前前后后,从版本学角度对早期毛泽东传记进行系统研究,解谜尘封七十年的故事,披露鲜为人知的珍闻,细说历史轶事细节,集《毛泽东自传》收藏之精华,补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之空白。【作者简介】 丁晓平1971年生。安徽安庆怀宁人。1990年参军,服役于海军。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学系,就读北京大学艺术系研究生班。三次立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89年发表处女作。曾用丁筱、痖子、怀宁等笔名,在海内外2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及新闻作品百万字。自中学时代始,获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人民日报》杂文金台奖等20多项。主要著作:诗集《写在浪上》,纪实文学《大路朝东》、《邓小平和世界风云人物》、《记者之王》、《感动中国》,长篇电视文学剧本《斯诺传奇》(20集),长篇小说《爱着》,中短篇小说《新兵万岁》、《那一枪是我开的》等。主编有《毛泽东印象》、《周恩来印象》、《邓小平印象》等;策划编辑《毛泽东自传》、《小汤山日记》等图书获国家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和解放军文艺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解谜《毛泽东自传》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680642 《解谜《毛泽东自传》》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解谜《毛泽东自传》是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A755 的主题关于 毛泽东(1893~1976)-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