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2.0
1990年代后是价值多元化的时代,1980年代的一元化启蒙主义传统在1990年代后走向瓦解,鲁迅传统在很多作家那里遭到冷落,鲁迅在1990年代后多种文化思潮论争中亦遭遇不同程度的解构。但事实上,鲁迅传统并没有被彻底解构,而是由原来的一元主导地位变为多元格局中的一元,对1990年代后的文学与文化思潮的影响始终存在着。经过时间的检验和绝大多数读者的公认,鲁迅文学的经典性和鲁迅精神资源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这是“解构”语境中任何解构主义者都不能解构的。
序一
序二
前言
一 课题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三 1990年代后文化语境的“解构性”特征——兼及1989年后当代文学的转向
第一章 1990年代后关于鲁迅的论争思潮
第一节 传承、颠覆与对话——1990年代后关于鲁迅的论争思潮述评
第二节 对抗?抑对话的可能?——鲁迅与世纪之交的“儒学复兴”浪潮
第三节 “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鲁迅与自由主义
第四节 如何对待“被描写”?——鲁迅与后殖民主义
第二章 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
第一节 “微观政治”和“乡村权力”下的“国民性”图景——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国民性”主题的一个局部考察
第二节 “阿Q并没有断子绝孙”——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的阿Q文学后裔
第三节 “除了鲁迅,我并不同中国大师对话”——鲁迅与残雪的“新实验文学”
序一
序二
前言
一 课题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二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三 1990年代后文化语境的“解构性”特征——兼及1989年后当代文学的转向
第一章 1990年代后关于鲁迅的论争思潮
第一节 传承、颠覆与对话——1990年代后关于鲁迅的论争思潮述评
第二节 对抗?抑对话的可能?——鲁迅与世纪之交的“儒学复兴”浪潮
第三节 “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鲁迅与自由主义
第四节 如何对待“被描写”?——鲁迅与后殖民主义
第二章 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
第一节 “微观政治”和“乡村权力”下的“国民性”图景——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国民性”主题的一个局部考察
第二节 “阿Q并没有断子绝孙”——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的阿Q文学后裔
第三节 “除了鲁迅,我并不同中国大师对话”——鲁迅与残雪的“新实验文学”
第四节 “吃人”命题的世纪苦旅——从鲁迅《狂人日记》到莫言《酒国》
第三章 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杂文随笔
第一节 “鲁迅风”杂文随笔与“后鲁迅风”杂文随笔
第二节 “对于时弊的攻击”——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杂文随笔的“社会批评”主题
第三节 “黑色染缸”的“中国”——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杂文随笔的“文明批评”主题
第四节 “不悟自己为奴”——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杂文随笔的“知识分子批判”主题
第五节 “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杂文随笔的创作特色
第六节 “冥冥中信任的只有鲁迅”——张承志“后《心灵史》”阶段的鲁迅“参照”
结语 无法“解构”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2010年10月长假刚过,我飞往福建泉州出席“光复初期台湾的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有一天空闲,我到泉州师范学院举行了一场关于文化问题的讲座。受该院人文学院院长黄科安教授委托,具体接待我的就是本书作者古大勇博士。他在陪同我游览老君岩的途中说,他有一本书近期将要出版,希望我能写一篇序言。我素来不愿意辜负年轻人的厚爱,又值游兴正浓之时,就漫应道:“可以。”我返回北京不久,这部厚重的书稿就寄到了我原来的单位。书名是长长的一串:《“解构”语境下的传承与对话——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文学和文化思潮》。写作的目的,是想回答在这个价值标准失范,人文精神面临巨大危机的时代,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鲁迅文化遗产的问题。这使我感到亲切,又感到恐惧。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解构”语境下的传承与对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99794 如需购买下载《“解构”语境下的传承与对话》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解构”语境下的传承与对话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10 的主题关于 鲁迅著作-文学研究 ,鲁迅(1881~1936)-思想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