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68.0
本书内容主要涵盖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校德育与党建工作、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高校教学方法与手段、高校实验与实践教学、高校课堂教学、高校教育质量与管理等内容。书中研究成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又有源于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的思考与反思。
上篇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推进学校由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转型
——在全校第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全面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在全校第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绵阳师范学院关于开展第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活动安排
下篇
第一篇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着力强化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推动地方师范院校科学发展
论从“懂教育的人办教育”到“教育家办教育
新时期地方高校本科教材建设之思考
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员工绩效多元评估策略的探讨
试论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关系
论学校向综合大学转型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旅游高等教育“夹缝”求生
新世纪教育思想之理解
论高校创新教育
地方师范类院校科研改革问题刍议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第二篇 高校德育与党建工作研究
《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偏差及其矫正
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浅谈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语境下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
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加强师德修炼提高师德水平
高校师生关系陷入冷漠化境地的反思
自励自尊辉煌人生
——高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之我见
新时期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第三篇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基于社会需求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强化学科专业基础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类型与生涯:教师专业发展模型研究
构建具有绵阳师范学院特色的教学模式
高师历史专业“一元多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个案
学校教育应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我校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构建
对法学与社会学院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坚持内涵变革强化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
大学通识教育与理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第四篇 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改革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期学科建设的现实路径
关于新闻专业建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论师范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的改良与发展
改革课程模块推进专业改造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设置改革探析
论影视技能教育在新闻学科中的运用和深化
——以绵阳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亟待改革的问题
论人文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浅议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发展定位与申硕及学科建设
通识教育视野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
第五篇 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精品课程三级梯度建设中网络资源的现状分析与优化
——基于四川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证研究
基础应是一套准备系统
——素描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及实践
高师院校转型过程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建设
……
第六篇 高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
第七篇 高校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第八篇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第九篇 高校教育质量与管理研究
附录
后记
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同时又是事物发展变化所必须遵循的规律。教育思想观念要解决的就是教育领域的“道”层面的观念和意识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可以说,教育思想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工作的灵魂,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升本以来,绵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教育思想更新的先导作用,先后组织了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前四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全校师生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更新了教育观念,逐渐规范了管理、教学和服务工作,基本达到了“内练苦功,外塑形象”的目的,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和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整个战略目标、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对2020年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了新的、重要的部署。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特别是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绵阳师范学院始终不渝地坚持成为在思想和政治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一致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践行者;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办学方针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始终不渝地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社会作贡献的方向,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意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立特色兴校之本 探创新发展之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4709648 如需购买下载《立特色兴校之本 探创新发展之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成都 | 出版单位 |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6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