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陈浩, 王岩松,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对汽车力学特性的分析,介绍了汽车各项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制动性、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评价和分析方法。每章在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基本的性能指标计算方法,论述了汽车的结构形式对其使用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相关汽车技术方面的最新发展。

书籍目录:

第1章地面轮胎力学特性

1.1作用在轮胎上的力和力矩

1.1.1轮胎的坐标系

1.1.2轮胎六分力

1.2轮胎的纵向力学特性

1.2.1滚动阻力

1.2.2穿水阻力

1.2.3前束阻力

1.3轮胎的侧向力学特性

1.3.1轮胎的侧偏特性

1.3.2回正力矩——绕Oz轴的力矩

1.3.3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

1.4轮胎模型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2章汽车的动力性

2.1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2.2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2.2.1汽车的驱动力

2.2.2汽车的行驶阻力

2.2.3汽车行驶方程

2.3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2.3.1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2.3.2动力特性图

2.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2.4.1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2.4.2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2.4.3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2.4.4附着率

2.5汽车的功率平衡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3.1.1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3.1.2汽车燃油经济性测试标准

3.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3.3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3.3.1使用方面

3.3.2汽车结构方面

3.4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

3.4.1路上试验

3.4.2室内试验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4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4.1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4.1.1根据最高车速计算发动机最大功率

4.1.2用比功率确定发动机最大功率

4.2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4.2.1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4.2.2由最高挡动力因数D0max来确定最小传动比

4.3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4.4传动系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4.4.1传动系挡位数的选择

4.4.2中间各挡的传动比

4.5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5章汽车制动性

5.1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5.2制动时车轮受力

5.2.1地面制动力

5.2.2制动器制动力

5.2.3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及附着力之间的关系

5.2.4制动过程中车轮的运动状态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5.3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

5.3.1制动效能的评价指标

5.3.2制动距离分析

5.3.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5.4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5.4.1汽车的制动跑偏

5.4.2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

5.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5.5.1制动时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5.5.2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5.5.3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5.5.4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制动过程的分析

5.5.5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5.5.6防抱制动装置

5.6汽车驻车制动性

5.7汽车制动性的试验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6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6.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及指标

6.1.1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

6.1.2车辆坐标系

6.1.3客观评价方法及其试验标准

6.1.4基于驾驶员模型的人车闭环主观评价

6.2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阶跃输入的响应

6.2.1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

6.2.2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行的汽车稳态响应——等速圆周行驶

6.2.3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6.2.4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6.3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6.3.1汽车的侧倾

6.3.2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车轮上的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6.3.3侧倾外倾——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

6.3.4侧倾转向

6.3.5变形转向——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车轮转向角

6.3.6变形外倾——悬架导向装置引起的外倾角的变化

6.4汽车的侧翻

6.4.1刚性汽车的准静态侧翻

6.4.2带悬架汽车的准静态侧翻

6.4.3汽车的瞬态侧翻

6.5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路上试验

6.5.1蛇行试验

6.5.2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

6.5.3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

6.5.4转向回正性能试验

6.5.5转向轻便性试验

6.5.6稳态回转试验

6.5.7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7章汽车行驶平顺性

7.1概述

7.2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

7.2.1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7.2.2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7.3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7.3.1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

7.3.2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Gq(n)化为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Gq(f)

7.3.3路面对四轮汽车的输入功率谱密度

7.4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

7.5单质量系统的振动

7.5.1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7.5.2单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7.5.3单质量系统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

7.6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7.6.1运动方程与振型分析

7.6.2双质量系统的传递特性

7.6.3车身加速度、悬架弹簧动挠度和车轮相对动载的幅频特性

7.6.4在路面随机输入下系统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的计算

7.7“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7.7.1“人体座椅”系统的传递特性

7.7.2“人体座椅”系统的参数选择

7.8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7.8.1平顺性试验的主要内容

7.8.2平顺性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8章汽车通过性

8.1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及几何参数

8.1.1汽车支承通过性评价指标

8.1.2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

8.2车辆的挂钩牵引力

8.2.1松软地面的物理性质

8.2.2车辆在松软地面上的挂钩牵引力

8.3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

8.3.1顶起失效的障碍条件

8.3.2触头失效的障碍条件

8.4汽车越过台阶、壕沟的能力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培养汽车专业人才、加快汽车产业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者结合多年来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在参考国内外大量课程成果的基础上,本着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的原则,特编写此书,力求突出汽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与汽车工业的结合与应用。本书分为八章,分别为车辆地面力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动力装置参数的选择、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汽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成人教育等汽车工程类专业教材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汽车服务业、维修业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汽车理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2422549
如需购买下载《汽车理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汽车理论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U461 的主题关于 汽车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