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

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

邹海贵,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从哲学、伦理学的视域探讨了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社会救助的潜在与实际对象问题,社会救助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特殊性问题,社会救助与社会伦理秩序相契合的问题,以及社会救助制度与人道主义思想以及权利、自由和平等价值理念的内在关系问题。梳理和对比了中西传统社会的社会救助道德价值资源。在批判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应该遵循三大正义原则,即是“底线正义”、“补偿正义”和“代际正义”。分析了社会救助政府责任及其限度问题,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具有多元性,社会救助被认为是作为公器的国家的当然之责,但是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是有限的,政府责任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社会救助的历史和实践表明,社会救助是一把“双刃剑”,会产生负功能,引发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救助依赖、“贫困陷阱”等方面,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必须规避道德风险。本书还探究了社会救助制度中正义与慈善的伦理关系生态问题,以及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价值引导问题,并对我国当前社会救助制度设计与社会慈善事业的相互关系及其健康发展进行了理论探讨。

作者介绍:

邹海贵(1970.12—),男。湖南新化人,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与人口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和道德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参与其它省部级课题5项,在《道德与文明》、《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研究》等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多部。

书籍目录:

应高度重视对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的哲学研究(代序)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本书的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 伦理学视域中的社会救助制度

2.1 社会救助的伦理辨析

2.1.1 社会救助的内涵

2.1.2 社会救助的潜在与实际对象——全体社会成员与弱势群体

2.1.3 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伦理辨析

2.1.4 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追求与伦理关切

2.2 社会救助伦理关系的基本特征

2.2.1 社会救助权利义务关系的特殊性

2.2.2 社会救助伦理关系上的平等性

2.2.3 社会救助责任主体的多元性

2.2.4 社会救助伦理原则的多样性

第三章 中西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

3.1 中国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

3.1.1 中国传统社会救助的模式、历程和内容

3.1.2 中国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结构

3.1.3 中国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3.2 西方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3.2.1 西方传统社会救助简况

3.2.2 西方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3.2.3 中西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四章 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伦理秩序

4.1 社会救助与社会伦理秩序

4.1.1 社会伦理秩序的特征及其现代转型

4.1.2 社会救助伦理关系与社会伦理秩序的契合

4.2 社会救助伦理关系之现代转型

4.2.1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产生

4.2.2 社会救助伦理关系之现代转型:从慈善到权利之路

第五章 社会救助制度之道德正当性基础(一):分配正义

5.1 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在社会救助制度正当性问题上的颉颃

5.1.1 正义与分配正义概念的嬗变

5.1.2 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伦理道德支撑

5.1.3 诺齐克持有正义理论对社会救助制度正当合法性的否定

5.1.4 社群主义多元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启示

5.2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正当性基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分配正义

5.2.1 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5.2.2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理论

5.2.3 社会救助制度之底线正义原则

5.2.4 社会救助制度之补偿正义原则

5.2.5 社会救助制度之代际正义原则

第六章 社会救助制度之道德正当性基础(二):人道、权利和自由

6.1 人道思想:社会救助制度的基础性道德价值

6.1.1 人道思想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局限

61.2 社会救助制度的人道价值追求: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

6.2 社会救助权——权利伦理视域中的社会救助制度

6.2.1 社会救助权是一种积极的道德人权

6.2.2 社会救助权已成为一项法律权利

6.2.3 社会救助权的基本内容

6.3 社会救助制度与人的实质自由和平等

6.3.1 古典自由主义消极自由思想对弱势群体利益的忽视

6.3.2 实质自由理念: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正当性依据

第七章 社会救助政府责任的合法性及其限度

7.1 社会救助与政府责任

7.1.1 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

7.1.2 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之间的张力

7.1.3 社会救助责任主体的历史变迁

7.2 社会救助政府责任的合法性证明

7.2.1 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关于社会救助政府责任的颉颃

7.2.2 国家的公共性本质决定社会救助政府责任的合法性

7.2.3 社会救助政府责任的主要表现形式

7.3 社会救助政府责任的限度

7.3.1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限度决定社会救助政府责任的限度

7.3.2 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决定政府责任的限度

7.4 国际救助与政府间责任问题探微

7.4.1 国际救助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7.4.2 全球正义与国际救助的政府间责任

第八章 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道德进步

8.1 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风险及其规避

8.1.1 社会救助制度道德风险的产生机制及其表现

8.1.2 西方福利国家“福利病”的表现及启示

8.1.3 从道德风险到道德新生:社会救助制度道德风险的规避

8.2 构建社会救助伦理生态,推动社会道德进步

8.2.1 构建社会救助正义与慈善的伦理生态

8.2.2 社会救助伦理生态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第九章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实践及其伦理反思——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高校教育救助为例

9.1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其伦理考量

9.1.1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

9.1.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伦理问题

9.1.3 完善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伦理路径

9.2 我国高校教育救助的现状及其伦理考量

9.2.1 教育救助的特殊道德属性及高校教育救助的正当性

9.2.2 我国高校教育救助的现状及伦理困境

9.2.3 完善高校教育救助的思路——基于伦理视闻的分析

结语:保护弱势一人类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从哲学、伦理学的视域探讨了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社会救助的潜在与实际对象问题,社会救助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特殊性问题,社会救助与社会伦理秩序相契合的问题,以及社会救助制度与人道主义思想以及权利、自由和平等价值理念的内在关系问题。梳理和对比了中西传统社会的社会救助道德价值资源。
  在批判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分配正义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应该遵循三大正义原则,即是“底线正义”、“补偿正义”和“代际正义”。分析了社会救助政府责任及其限度问题,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具有多元性,社会救助被认为是作为公器的国家的当然之责,但是政府在社会救助中的责任是有限的,政府责任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社会救助的历史和实践表明,社会救助是一把“双刃剑”,会产生负功能,引发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救助依赖、“贫困陷阱”等方面,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必须规避道德风险。本书还探究了社会救助制度中正义与慈善的伦理关系生态问题,以及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价值引导问题,并对我国当前社会救助制度设计与社会慈善事业的相互关系及其健康发展进行了理论探讨。

编辑推荐:

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制度问题,是当前我国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主题,邹海贵编著的《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哲学审视和伦理反思,社会救助作为一种公共制度,以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为根本宗旨,是保障人的尊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促进社会安全与和谐的现代性制度设计。同时,社会救助制度也是具有深刻伦理道德意蕴的制度设计。本书探讨了社会救助制度的道德正当性基础,提出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应该遵循的三大正义原则,社会救助制度所蕴含的人道、权利和自由等道德价值。本书还对社会救助制度的政府责任问题、道德风险问题以及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发展的伦理生态问题等进行了创新性探究。本书是制度伦理研究的一种新视角和新思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110363
如需购买下载《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是人民出版社于2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32.1 的主题关于 社会救济-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