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09
定价:29.0
传统文化是什么?它不止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等总结性的概念,更是存在于前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事迹中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有血有肉。本书从浩瀚的古代典籍、笔记中,选取了120个有趣、有意的故事,做了注解、释文、拾得。特别是“拾得”,是作者立足现实,细读古事的心得体会,从而使古人古事有了更多的现代意义,引领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
先说几句
1.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2.“舍本而问末耶?”
3.治国易难
4.安危之本
5.吉人、吉士与吉主
6.子产不毁乡校
7.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8.死而不朽
9.俘虏的答问
10.何名清福
11.明其所欲,行其所菩
12.一国尽服紫
13.不以粟食鹅
14.不能丢弃一只鞋
15.一下箸为钱二十八千
16.饮食原无精粗
17.严己才能律人
18.魏文侯守信
19.闻者莫不嘉之
20.未敢失礼,不敢失节
21.遗子孙以清白
22.张廷玉自守
23.品德高尚,不宜自诩
24.日洗几马
25.孟子自责
26.引咎辞职
27.敝院是实数
28.不出俎豆之间,折冲千里
2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0.养兵与劳兵
31.不可犯而偏犯
32.幸分一杯羹
33.多行不义,必自毙
34.失信伤民
35.顺势与逆势
36.经营也需对路
37.物不能用其竭
38.巧妙之断
39.冒顿射杀父亲
40.半日闲与三日忙
41.学,总比不学好
4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43.为人大须学问
44.颜渊借牙栉
45.妻勉夫学
46.日享三白饭
47.于物无视,非钩无察
4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49.列子学射
50.赵襄王学驾车
51.惟手熟尔
52.强中更有强中手
53.范仲淹写墓志铭
54.记事需恰当
55.古代城墙修建筹计
56.急中生智
57.干虑一失
58.行家也有失误时
59.投其所好
60.奈何姓万
61.可悲的食而不化
62.能而受禄,录功与官
63.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64.不以私事害公义
65.执法如山
66.以头作轫
67.不以爱憎匿善
68.世间岂无贤才
69.不能陷人于法
70.法终不可改
71.主持公正,不怕丢官
72.正话可以反说
73.举人不当也受罚
74.不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
75.平公射鹦鸟
76.兄弟射雁
77.可与言极言
78.晏子辞退高缭
79.非公无能道此者
80.以古为镜,以人为镜
81.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82.能为人镜也不易
83.韩愈劝谏受贬
84.韩愈的凄情自述
85.直谏仍有忌讳
86.曾子畏赐
87.献子辞贿
88.暮夜能无知者
89.替上级造假者戒
90.钱可通神
91.古镜行贿
92.天地无心,视听在民
93.有益与无益
94.莫依冰山
95.今既着襦,下亦当暖
96.蔡京的孙子们
97.“吾孰与徐公美?”
98.弱弓能捧成强弓
99.送璧与返璧
100.寿礼送半条干鱼
101.糟糠之妻不下堂
102.梁鸿与孟光的婚姻
103.尉迟恭富不易妻
104.尘扑面与碧纱笼
105.从而盗之,罪不可减
106.受欺不应再去欺人
107.“苏模棱”
108.好好先生
109.三副嘴脸,三种做法
110.无形者最易画
111.不易回答的难题
112.服符致病
113.煞神吓昏煞神
114.朱元璋大兴网巾
115.不问风水禁忌
116.买房演出的闹剧
117.赌害
118.怨天下无良猫
119.掏穴葬身
120.更有痴似相公者
前言
先说几句
从先秦至清代的古籍中,摘选一些简明短小的故事和传说,刊于报端,这是我在与友人谈论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并经大伙儿的催动,才着手搜集整理的。
现在,提到传统文化,大家都已熟闻,也都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若干概念,例如,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体现。至于进一步诠释这些概念,展开这方面的话题,由于缺乏具体的实例性的历史资料,往往囿于理论性的谈论,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话题变成了难题。
有人比喻得好:如果把传统文化看做一幅精美绚丽的彩绣,那么,也应让人们知道这幅彩绣选用了哪些彩色丝线,这些丝线又是从什么地方找来的。前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事迹,除了《老子》《论语》《庄子》《孟子》等经典著作外,点点滴滴的故事和传说,绝大部分散存在那些史书和笔记之类的册页中。“得知千载外,正赖古人书”(陶渊明《赠羊长史》),或一则故事,或一段传说,每每叩动心灵,引人深思。熟悉了实例性资料,多少能避免抽象笼统的漫论,也将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发扬。鉴于搜集资料的重要性,我开始查阅起古书。
我的搜集古代故事和传说的工作,得到了《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中心主任高立林先生的热情支持。起初,我仅是摘选原文,作些字词和短语的注解,并附释文。可是,立林先生还要求我补充几句读后感或小议之类的文字,以引起读者对读原文的兴趣和关注。这对我来说,要比作注加释棘手得多,因为我的读后感,不一定就正确,就妥当,就恰如其分地落到点子上。虽然允许见仁见智,毕竞有见解上广度和深度的差别、到位与错位的分歧。所以,我采用了“拾得”来表达,偶拾遇得,思考不深。
《夜读拾得录》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发表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有的说,这是很好的温故,值得重新思考;有的说,这是增补的新知,往事未必陈旧;也有读者把注解和释文当做阅读文言文的初阶。需要说明的。是,我在文后所作的注解和释文,并不像语文课本和一些专为指导古书阅读的文章、著作那样,要求与语文知识或相关历史知识的结合。例如注解,没有较多地注意到文字学、修辞学、逻辑学,以及各家对某字某词的诠释比较。释文,也是没有做到逐句相应对译,多为意译。为了使读者易于明白,把一句话,扩展成二句、三句,甚至原为感叹语气,变为反问语气。虽然原意未改,总有“增字释经”之嫌。因此,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可以参考,不可依为“拐棍”。
《夜读拾得录》编写过程中,得到读者的积极建议、友人们的修改意见,我在集篇整理时,都一一吸纳;中华书局也帮助作了一些必要的订正,我都是十分感谢的。限于水平,书中所注、所释、所得,难免仍有疏漏和错误的地方,不易自察,还盼读者匡正。
《北京晚报》长期连载,书中文章曾在《北京晚报》连载一年多时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很多读者专门制作剪报加以收藏。 本书富有趣味性。故事短小精悍,富含趣味,如清代大学者、金石学家阮元被骗而后骗人的故事、纪晓岚笔下“鬼”被“鬼”吓晕的故事、地主家儿子抱怨别人为什么姓万的故事、某人为戒赌挥刀自残的故事等等。 篇篇有“新”意。作者不是就古论古,而是古事新读,虽然每一篇都是古事,却篇篇都有“现实”的影子,如为官问题、为人问题、教育问题、生活态度问题、社会风气问题等等。 学习古文的理想读物。每篇故事既有原文,又有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译文流畅,是爱好者、学生等学习古文的辅助读物。 本书适合读者: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一些喜好古代文史的中老年读者、中学语文老师、中学生等。 传统文化是什么?它不止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等总结性的概念,更是存在于前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事迹中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有血有肉。如果把传统文化看作一幅精美绚丽的彩绣,那么,也应让人们知道这幅彩绣选用了哪些彩色丝线,这些丝线又是从什么地方找来的。“得知千载外,正赖古人书”,或一则故事,或一段传说,每每叩动心灵,引人深思。 本书从浩瀚的古代典籍、笔记中,选取了120个有趣、有意的故事,做了注解、释文、拾得。特别是“拾得”,是作者立足现实,细读古事的心得体会,从而使古人古事有了更多的现代意义,引领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思考空间。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读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01065398 如需购买下载《读趣》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华书局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
读趣是中华书局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2.7 的主题关于 故事-作品集-中国-古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