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52.0
本书是曹汝霖在九十高寿的时候回忆人生,亲自撰述,原名《一生之回忆》。九十高寿,一生历历在目,曹文字朴实典雅,尽显旧时文人典范。
前言
陈序
李序
李序
一 幼年景象老去未忘怀
二 完姻后适值戊戌变法
三 游学汉皋拳匪闹北京
四 鬻附郭田赴日本留学
五 蔡钧升官吴氏被放逐
六 学校毕业见习裁判所
七 同范静生商办速成班
八 日本明治时代之一瞥
九 联军和成老臣薨于京
十 日俄战争引起亲日感
十一 毕业回国派商部行走
十二 北京市政今昔之改观
十三 殿试中式引见授主事
十四 东三省会议调充随员
十五 会议完毕奏调外务部
十六 两宫回銮慈禧行新政
十七 修订官制袁宫保晋京
十八 袁兼外尚革新外务部
十九 初次召见奏陈立宪事
二○ 地方自治先设咨议局
二一 预备国会设立资政院
二二 两宫宾天仅相隔一日
二三 嗣君登极一语竟成谶
二四 随伦贝子赴日本答礼
二五 设邮传部筹赎回路权
二六 遭弹劾想起端方革职
二七 罢免袁世凯铸成大错
二八 调查东三省条陈十事
二九 开跳舞会酬治疫会员
三○ 补左侍郎使法未成行
三一 武昌起义星火竟燎原
三二 起用项城为总理大臣
三三 唐绍仪奉旨南下讲和
三四 受优待条件清帝逊位
三五 民国改元北京起兵变
三六 业律师领第一号证书
三七 选举总统公民团起哄
三八 出任外次加仪同特任
三九 修新华宫竖子出风头
四○ 承认民国各使递国书
四一 政事堂成立厘定官制
四二 日使面递廿一条觉书
四三 外交大楼中日开会议
四四 召大会讨论最后通牒
四五 总统感国耻气忿发奋
四六 清华大学周寄梅奠基
四七 帝制运动先设筹安会
四八 我父花甲项城赠彩金
四九 借谢寿进最后之劝告
五○ 逢场作戏贻终身之憾
五一 撞车受伤住医院治疗
五二 项城禁赌一场没结果
五三 滥捕乱党乘机进忠告
五四 保举顾少川闲话使才
五五 设中央医院又修汤山
五六 英使劝进误尽了项城
五七 蔡松坡人滇声讨帝制
五八 取消帝制项城薨于位
五九 黄陂继总统张勋复辟
六○ 马厂誓师合肥讨复辟
六一 合肥组阁征余长交通
六二 兼长财部西原谈借款
六三 冯河间阻挠合肥征南
六四 奉军入开张作霖干政
六五 新国会举东海为总统
六六 青岛撤兵换文之经过
六七 巴黎和会失败拒签约
六八 五四运动终身受冤诬
六九 漫谈财交任内两三事
七○ 旧居被毁北京盖新宅
七一 交通银行闹挤兑风潮
七二 梁士诒组阁昙花一现
七三 皖直开战北洋始解体
七四 靳云鹏设计谋毒同僚
七五 直奉火并竟殃及池鱼
七六 痛遭大故一怒散两姬
七七 徐蔚如讲经达铨办报
七八 靳云鹏忘恩不愿师门
七九 暗杀之风蔓延到天津
八○ 徐东海下野曹锟贿选
八一 邂逅女学生竟成眷属
八二 三角联盟奉直又启衅
八三 冯玉祥回京逼宫盗宝
八四 还乡葬父合肥任执政
八五 合肥嘱赴奉邀张作霖
八六 在病中闻徐又铮被戕
八七 老母古稀静真生一女
八八 子女出洋谈婚姻问题
八九 冯玉祥阴谋逼段下野
九○ 张作霖开府称大元帅
九一 张作霖殉国于皇姑屯
九二 张学良怀疑杀杨宇霆
九三 北伐告成东北亦易帜
九四 九一八事变震动全国
九五 吉田茂请合肥商停战
九六 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九七 日军设立冀东伪政权
九八 逊帝出关成立满洲国
九九 西安事变种下了祸根
一○○ 禳灾弭兵建金刚法会
一○一 合肥南下受蒋公礼遇
一○二 侍母到杭建水陆道场
一○三 庐山应召蒋先生邀请
一○四 合肥留遗嘱逝世沪滨
一○五 老母八旬我又得一女
一○六 七七事变平津遂易手
一○七 十九军抗日战争开始
一○八 南京失守德使出调停
一○九 天津日宪兵横行无忌
一一○ 抱不平遭日宪兵疑忌
一一一 坚辞华北伪政府主席
一一二 与王叔鲁病床一席话
一一三 华北临时伪政府成立
一一四 就公司董事长的开始
一一五 坚辞联准银行董事长
一一六 贝岛会社收买正丰矿
一一七 明治矿业开发磁县矿
一一八 汪组伪政府竟称还都
一一九 游青岛访老友章仲和
一二○ 徐东海高龄病逝津门
一二一 吴佩孚设宴硬拉交情
一二二 王揖唐继任伪委员长
一二三 松冈洋右急功反误国
一二四 日袭珍珠港掀起大战
一二五 收容协和医生之经过
一二六 四十七年夫妻竟永诀
一二七 王克敏再起实行统制
一二八 雷电一霎慈母痛归天
一二九 王荫泰任末代委员长
一三○ 释放教授冈村践诺言
一三一 雅尔达协定中俄诡计
一三二 波茨坦宣言日本乞降
一三三 太和殿受降盛极一时
一三四 胜利后平津形形色色
一三五 肃奸工作北方亦开始
一三六 蒋先生关垂戴笠道歉
一三七 老友受累达铨尽友谊
一三八 摒挡还乡葬先母亡室
一三九 追述汇业倒闭之经过
一四○ 父老相劝还乡度晚年
一四一 徐蚌会战国军受重创
一四二 和谈不成金融总崩溃
一四三 共军渡长江直下上海
一四四 庆稀告奋勇陪我远行
一四五 中共通缉穷途走香港
一四六 避居日本感旧雨温情
一四七 日暮穷途友情之可贵
一四八 留日时间种种之接触
一四九 日本五十年之今昔观
一五○ 盟军占领日本之闻见
一五一 故人云亡四女亦病故
一五二 卧病东京庆颐成婚礼
一五三 留日八年别时多感慨
一五四 来新大陆就养女儿家
一五五 米特兰市巡游之所见
一五六 游览都市泱泱大国风
一五七 故旧凋零我亦撄小极
跋语
曹汝霖(1877~1966),因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成为近现代史上尽人皆知的人物。他1900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即人清政府商部、外务部供职,清朝末年位至外务部副大臣。民国以后,先后供事袁世凯与段琪瑞,担任过外交部次长、交通总长,后兼署外交总长、财政总长,是新交通系的首要人物。五四运动后他虽然被迫离开政坛,转人实业界,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但并没有放弃政治活动,同安福系仍然来往密切,是段琪瑞帷幄中的重要人物。华北沦陷后,他又凭借这种背景,担任过华北政府的高级顾问等职,身份上有暖昧不明之处。
早在清末之际,他就是有名的亲日派,一切昭昭在人耳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因为忙于内战,无暇东顾,北洋政府的外交活动只剩下了对日外交。因此北洋政府的对日交涉,后来也主要由他处理,他事实上已经成为亲日派的领袖。而他经手的事务,还不限外交一项。北洋政府几次对日借款,也是由他一手经办的。
这部《曹汝霖回忆录》,是他晚年寄居美国时完成的,原名《五四运动始末》,连载于香港《天文台报》。可见他写这部回忆录的初衷,就是想澄清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洗刷卖国贼的罪名。但后来经过扩充,“将清末民初经历之事,择要纪录,以明实情”,内容已经涉及他的一生,故亦更名为《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曹汝霖一生经历复杂,又长期处在最敏感、关键的地位,这部回忆录的史料价值,因此也是十分少见的。40多年前,这本书在香港初版时,立刻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所以尽管时隔多年,我们还是决定将本书纳入“百科史学·回忆录丛书”,重新排录出版,希望这部史料能够再次满足国内读者的需要,成为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对自己做了许多辩解。从他的回忆看,他因为参与“二十一条”谈判,最后落得卖国贼的下场,的确有些代人受过。首先,在整个谈判过程中,他与陆徵祥一再据理力争,对可能成为亡国条款的第五条,始终没有退让,“会议结果,虽不能自满,然已尽最大之努力矣”。其次,他参与谈判时还是外务部次长,部长为陆徵祥。谈判结束后,议结条款也是由陆徵祥签字,而外界却认定是他签字的。只是这些辩解能不能洗刷他的罪名,还有待于读者做出正确判断。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价值之高,在众多回忆录中十分少见,其精彩、隐秘之内容层出不穷。在香港初版后,40多年来,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081029 如需购买下载《曹汝霖一生之回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510 | 印数 | 5000 |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7=7 的主题关于 曹汝霖(1877~1966)-自传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