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年代:2007
定价:30.0
本书是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撰写的在美国的生活见闻录,较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先后六次赴美国探亲、讲学期间对美国生活的点滴观察和感受,同时也较细致地记叙了不少在美国的华人生活;篇首还对赴美前签证时可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和常识作了介绍。
序:“两制三地”之家
又去美国领事馆签证/3
拒签的理由:“移民倾向”/6
方便的无纸机票/13
浩浩荡荡出国潮/14
一、美国的生活见闻
美国和中国的“反差”/2
美国的“时间观念”/4
在美国需要“三个朋友”/6
商场是一扇敞开的窗/11
我变得“小气”/16
在美国银行存钱/18
无处不在的“MADEINCHINA”/20
退货亲历记/26
关于“中国制造”的大争论/29
美国一片“涨”声/34
美国的广告/38
品尝美国“手机套餐”/40
书店.报摊-图书馆/42
看中国“明天”的报纸/50
五花八门的电视/52
雪夜观“恐龙”/55
一口气看三部电影/57
《哈利.波特》走红美国/61
美国猎人一席谈/66
遭遇停电/69
在美国感受保险/71
美国的税/73
雨中看病/76
老人中心与学前班/81
来到美国小学/84
美国国庆节见闻/87
感恩节的聚会/90
圣诞节:红与绿的节日/93
美国人怎样研究中国/99
丰富多彩的中国资料/101
在斯坦福看蒋介石日记/104
二、美国的衣食住行
衣着随便的美国人/110
美国的生食文化/114
形形色色的餐馆/116
公寓生活见闻/119
在硅谷看房子/122
三位朋友的住房/128
中美“住房观”的差异/132
亲历买房全过程/134
在美国住宾馆/144
公共汽车上的友善气氛/146
无声的导游/149
乘地铁与乘火车/151
在纽约“打的”/154
我在美国学开车/158
美国的“空中警察”/161
乱停车挨罚记/165
汽车上的自动向导/167
机场扫描/171
从飞机上看美国/174
三、星条旗下的华人
华人属“少数民族”/180
大陆朋友谈星条旗下的生活/181
需要适合美国的“一技之长”/183
在美中之间架起生意之桥/186
洛杉矶巧遇卢新华/190
匹兹堡山城晤童恩正/192
在费城马思聪女儿家过圣诞节/196
马思聪终于从费城“归来”/198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201
巴顿将军帮了我儿子的忙/207
星条旗下的温州人/209
星条旗下的台湾人/211
台湾作家的旅美生涯/213
小城人家/218
一位数学教授的奋斗史/223
在成功者的背后/227
巧遇“蛋白质女孩”/230
老人公寓里的中国历史老人/233
华人的下一代会不会“忘本”/245
前言
我和妻一次又一次飞往美国,前五次都是在冬天去美国,为的是能够在美国过圣诞节。屈指算来,我和妻在美国过过五个圣诞节。
我并非基督教徒。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看重“洋节”,总要一次次远涉重洋,到太平洋彼岸去过圣诞节?
团聚,是人生的幸事,家庭的节日。我一家八口,除了我和妻之外,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一个孙子、一个孙女,以“二、二、四”的“比例”,分住在中国上海、美国旧金山、中国台北,是“两制三地”之家,难得一聚。圣诞节是美国的“春节”。孩子们在圣诞节放长假,因此圣诞节也就成了全家最佳的团聚之日。正因为这样,我总是选择在圣诞节前夕飞往美国。
我家成为“两制三地”之家,这“三地”即中国上海、中国台北和美国旧金山。由于子女出国或出境,出现许多“一家两制”家庭,而像我家这样的“两制三地”之家,并不多见。
我的家,原本是千千万万中国普通家庭中的一个。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变成如今的“两制三地”之家,那是随着时代而变,随着中国的进步而变。套用一句时髦的话,那就是“与时俱进”。
我的家庭的演变史,是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缩影:
1963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那一年我结婚了,小家庭就安在上海。
1967年,长子在上海出生。
三年之后,次子在上海出生。从此,我的小家庭成了四口之家。
我的小家庭在艰难中度过了十年“文革”。在“文革”初期,我家也曾分为三地:我在杭州湾畔的“上海电影五七干校”,妻带着长子在上海,而次子则暂时寄住温州老家。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家庭的命运。我从“臭老九”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而我的两个儿子也相继从上海的重点中学进入大学。
开放的国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出国潮在中国澎湃。1990年,长子第一个迈出国门。那是他在上海念完大学之后,通过GRE考试(研究生英语考试),获得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到美国攻读研究生。他在美国宾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在美国工作。
1992年,次子也通过GRE考试,获得美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到美国攻读研究生。他在美国特拉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在美国工作。
1993年圣诞节前,我和妻来到美国,先是住在洛杉矶内兄家,然后飞往美国东部,和两个尚在求学的儿子在特拉华大学团聚。那天,正好是圣诞节。
两个儿子先后被美国公司所聘用:长子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任职,而次子则成为美国“AT&T”公司的白领。
那时候,我曾经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我的家一半在美国》。确实,一家四口,我和妻在中国,两个儿子在美国,怎么不是“我的家一半在美国”?
两个儿子在美国相继跳槽。从1996年起,他们先后被美国新公司派回中国工作。这样,我们全家总是在春节的时候,团聚在上海。
两个儿子在中国工作了几年,在1999年又先后被美国公司调回美国本部工作。两个儿子相继结婚,从此,我的家从一家四口增加到一家六口。
小儿子在美国硅谷工作,定居在旧金山东湾。他先是在那里租公寓,后来在那里买了房子。
长子在美国东部工作。不久,他被美国公司派往台北,在那里他筹建了台湾分公司,担任副总裁兼总经理,在台北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我的长媳出生于台北,上小学时随父母到了美国,从此在旧金山长大,后来毕业于旧金山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她原本在美国工作多年。长子调往台北,她也一起回到台北。如今,长子在台湾已经工作七年,在台北买了房子,从此定居在台北。
于是,“我的家一半在美国”,变成了“两制三地”之家。
2000、2001、2002年,我和妻三度在圣诞节的时候前往美国,全家在那里聚会。即便是2001年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我仍坚持去美国,还特地赶往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废墟现场采访,写出《9.11之后的美国》。
2003年,我和妻前往台北看望长子、长媳,也就没有去美国。
2004年的圣诞节,全家又在美国团聚。这一回的团聚,我的家增添了一个小成员2004年7月,小孙女在台北降生,成为一位“小台胞”。由于长媳是美国籍,按照美国的规定,我的小孙女也是美国籍,出生之后拿到了美国护照。
2007年5月,小孙子在台北出生,他同样在出生之后拿到了美国护照。
长媳的父母、哥哥也在旧金山。这样,我们每一次去美国,也与亲家团聚。
平常,只有我和妻在上海,是一个“空巢家庭”。我们总是企盼着热热闹闹、充满亲情的大团圆之日。
每一次去美国,除了团聚,除了到美国各地旅行,我也过着美国居民的生活。我把我在美国旅行的见闻写成了《美国自由行》一书,而把在美国的生活写成这本《星条旗下的生活》一书。
……
本书为“叶永烈看世界”丛书之一。叶永烈先生先后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洛杉矶、纽约举办讲座,或者到美国探亲生活。本书是叶永烈先生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想,书中独家采访了马思聪家属、王福时老人家等文化名人,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手迹和细节。 《星条旗下的生活》系“叶永烈看世界”丛书之一,叶永烈先生先后多次应邀前往美国洛杉矶、纽约举办讲座,或者到美国探亲生活。在美国叶永烈先生既是旅游者、采访者,又是居民。在这本书中,叶永烈先生以他独到的眼光对美国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写下他的亲历、亲见、亲闻。不仅有细节有“花絮”,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记述美国,而且写了很多美籍华人,特别是那些曾经在国内文学界、政治界很有影响的华人在美国的生活,很多资料是第一次披露。【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发表诗作,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怍者,2l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已超过一亿册。主要新著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反右派始末》,全面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真实反映了中国十年“文革”;《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追寻彭加木》、《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等。作品曾获奖80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之“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星条旗下的生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叶永烈看世界 | ||
9787801867810 如需购买下载《星条旗下的生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东方出版中心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星条旗下的生活是东方出版中心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的主题关于 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