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导论

历史研究导论

(英) 斯坦福, 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年代:2011

定价:42.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常见语词说明史学的意义与范畴。作者认为史学就是历史著述之学,并细分为三方面,一是描绘性的,讨论历史学家标准方法与标准程序,简单说就是单纯的史学方法学;二是历史性的,属于史学史范畴;三是分析性或批判性史学,讨论著史时衍生之哲学问题或观念问题,也就是分析性或批判性历史哲学,本书正属此方面之著述。

书籍目录:

译序1导读2导论4第1章作为统一体的历史11.1经验——历史关怀4共同经验4社群与想象4历史是可能的吗?5我们如何面对历史?6我们如何解说历史?61.2时间与变迁——历史精髓7恐惧变迁7编年与承续8历史的韵律81.3累积——历史总和9历史记载有累积性吗?9历史事件可否累积?91.4历程——历史进程10什么样的历程?10成长11进步11结语12延伸阅读13第2章作为行动的历史152.1行动的分析17如现在之往昔17行动与行为18行动的分析19往昔的影响:亦即历史(甲)19往昔的认知:亦即历史(乙)202.2行动的背景与结果21三种背景21背景:意义22背景:意义的轴线23背景:不同意义23结果:失败23避免失败:物质方面24避免失败:人24文化背景24心态25后果的解说26两种回答方法27墨菲定律27我们了解历史吗?272.3历史的运用与滥用28你我有何用?28历史学家的用途何在?28历史对行动的作用:(a)目的28以保存往昔为目的29目的是重现往昔29有所行动时历史的功用:(b)评估29历史对行动的作用:(c)手段30历史对行动的作用:(d)驱策31作为鼓舞的典范31为尊者讳,可行吗?32分析滥用33我们是不是拥有太多的历史?33忘怀既往是否更好?33理论的专横34政治的专横35偏见危机36劣史37结语37延伸阅读38第3章作为观念的历史393.1个人对历史的态度41历史感41个人对历史的态度42依三种方式寻求历史43延续感433.2公众对历史的态度44诚挚的方式44社群的历史感45邪恶的操纵46为世变过程编纂情节46找寻替代品46自历史中学习?47历史不应成为某种号召的工具48教育与历史48孩子该知道些什么?49历史无定律50历史具有理性吗?51我们所寻获的是否就是我们所置入的?523.3历史与社会科学52历史与社会学52社会变迁53时段的多重性54历史是否是社会科学?55自内在进行了解55意义56解释与理解57量化解释58历史计量学58分界线?59比较研究60类似不能证明任何事61历史学家对通论的疑问61社会科学的回答62社会科学予历史以帮助63历史予社会科学以帮助64结语64延伸阅读65第4章作为论述的历史674.1沟通70借沟通可分享某些事物70构成良史的条件70出问题之处71字句如何表达意义?72历史学家究竟致力于何务?72历史的不正当利用73欲沟通就必须羁留另一方73历史著作是否应当有所针对74历史是否应遵循我们的利害?75尚未解决的问题754.2叙事76故事是什么?76虚拟叙事与历史叙事有何不同77叙事史的发展80叙事的褪色81我们能否舍弃叙事?82见诸事件之中的叙事83叙事出自历史学家创作:(a)韦纳的观点83叙事出自历史学家创作:(b)闵克的观点84叙事出于历史学家创作:(c)怀特的观点84同样的事件,不同的故事84编织情节的方法85叙事形式寓于行动之中:奥拉夫森85叙事形式寓于行动之中:卡尔及个体86叙事形式寓于行动之中:卡尔与社会884.3非叙事性历史88为何撰写非叙事性历史?88需要更广阔的视野89静态的记载如何处理变迁?90分析的困境90马克思与年鉴学派914.4其他相关论题92风格92叙事92非叙事92结语93延伸阅读93第5章作为知识的历史955.1历史知识是什么?98知识之界定98历史知识必须依赖证据98历史知识的三个前提99时间的维度99三种形式的知识100关于往昔的知识:一个范例101关于往昔的一手知识102关于往昔的二手资料102关于往昔的三手知识103演绎与归纳103历史通论104二手知识的重要性1045.2建构还是重建?105展现往昔105往昔的重建105模式的价值105历史中模式的问题106模式的改进1065.3事实、真相与客观性107我们如何知晓它是正确的?107人们定义的客观与主观108文字与客观知识109事实109历史中的真相109全部真相?110意义111应当消除的疑虑111波普尔的示意112接近真相112人们能否知晓往昔?1135.4另一个相关主题:想象114结语114延伸阅读115第6章作为遗迹的历史1176.1证据的概念120意在证明120判断证据121适当的证据121有关证据的四个问题12117世纪英格兰的巫术122四个议题123证据的适当性——第三个问题与第四个问题1246.2历史证据的性质125观察的限制125间接知识125所有事物都是证据126历史学家所用的证据是什么126一手证据与二手证据126一手或二手?126同时代的意见127证据的类型128硬性证据与软性证据128刻意证据与非刻意证据1306.3证据的运用130历史学家的工作方式130著作的成型过程131选择主题131筛选证据132研读资料133建构模式134出版134证据的放置134横向知识与纵向知识135辨识证据136遗迹并不发言137三种诠释137诠释的多样化138事实与诠释139证据的关联性139引述证据1406.4证据的渊源141证据的桥梁141四类桥梁141哪些已不复存在142起源的背景1426.5另一个相关论题:口述历史143结语145延伸阅读145第7章作为事件的历史1477.1什么是事件?150发生了什么变化?150留心变化151“事件”的定义151历史中的事件151事件的时限长度152历史的多重步调153持续与变化153事件不是物件154事件并非事实1547.2历史的形式与结构155历史著作映照历史155时序虽然必要,却不充分156历史领域及其范围156历史领域中的居民157组织与群体157历史运动158历史中的合与分158国家、民族、帝国159通史?1607.3时间161时间是什么?161它是内容还是容器?161时间不真实吗?162现代观念163什么是时间的速度?163我们为何不能造访往昔?164时间的车轮164柏拉图的时间理论165更多的周期166个人之时与公众之时167提醒历史学家的五个要点168结语169延伸阅读170第8章作为顺序的历史1718.1历史中的因果关系174自然的力量及其方向174利用自然:社会规律175四种能量渠道175四类因果关系176原因的选取176寻找历史原因177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177历史中的必要原因178历史中的充分原因178最近原因179什么是“重要”原因?180反事实条件1818.2历史的动力182机遇?182不,唯有自然与人182自然力量182人类意图183来自往昔,抑或走向未来?184自然法则与人为法则184意图性的体制185历史中无神秘力量1868.3解释186何时解释?186历史学家如何解释?解释什么?187何者需要解释187历史是否有特殊类型的解释?188全盘解释与妥当解释188对历史的全盘解释是否可能?189覆盖律之争论:亨普尔理论190何以历史中不流行亨普尔的方法?191支持亨普尔的论点191对亨普尔学说的批判192历史的独特性192判断的重要性193解释“如何”的需求193普遍法则能解释吗?194预测194言之有理194设身处地式解释195设身处地是恰当的解释方式吗?196通过设身处地做出用来解释的假设196德雷与行为原则197性情与典型行为197重温思想198感受重要吗?199文化研究1998.4其他相关主题200结语200延伸阅读200第9章作为理论的历史2039.1思辨历史哲学?206什么是历史哲学?206两种历史哲学206思辨历史哲学207反驳思辨历史哲学的论点208历史学家思辨的一个范例209我们需要历史哲学吗?210寻求历史的意义211对实用的历史哲学的需求212古典历史哲学的倒退213活人的历史2149.2历史模式214试图通过找出规律及模式来理解历史214规律215模式216历史学家寻求模式216历史学家的模式通常对实际目的无用217历史学家的模式无效?218模式是强加的?对更具批判性的方法的需求219结语219延伸阅读220第10章升华的历史——形而上学、马克思、神话与意义22110.1形而上学:历史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224特殊与普遍224历史上的个人独一无二225民族226历史主义与德意志民族227历史主义的界定227波普尔的变体228历史主义的十个要点228启蒙运动仍在继续229社会科学?230历史学家适用的模式?230实证历史231构建知识232科学与历史232心智重要吗?233黑格尔的哲学233宇宙的自我认识234历史就是宇宙过程23510.2马克思235重点在于改变世界235历史哲学的五个问题236对黑格尔的诘难236费尔巴哈的影响237“一切批判的前提”237无产阶级2381848年和《共产党宣言》239马克思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239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240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241对第四个问题的回答242对第五个问题的回答243马克思与历史24310.3神话与真相244流行故事245神话时代的魔力245神话的功能246历史神话246历史中的真相247一致还是符合?24710.4意义248“意义”的意义248历史中的意义249结论25210.5其他相关主题253结语253延伸阅读253参考文献255出版后记268

内容摘要:

在迈克尔·斯坦福的指引下,这趟历史之旅轻松活泼且富有教益。他的书令人愉快、平易近人、博学多识、机智幽默,并且具有坚实的哲学根基,他迷人地将历史阐释为曾经产生过的经验和对过去的批判性重建。无论是专业的历史学家还是历史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斯坦福那清醒明晰的常识中获益良多。——查尔斯蒂利,美国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政治学家★ 广受好评:本书自出版后,数年内不断重印,受到专业历史学家和历史专业学生的一致好评。★常识视角:本书虽然处理的是历史的核心观念和历史理论,但是行文上尽量避免专业术语,以富有常识感的清晰写作风格进行论述。★结构严谨:书中共分十章,每一章都是从一个视角对历史进行透视,可以单独成篇,而连缀在一起之后,又是一个逻辑自洽的整体。★材料丰富:本书处理的主题属于历史哲学范畴,但是书中充满了丰富的包括文献、史实和生活实例的分析材料,有些材料贯穿全书始终,在不同的章节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本书主要处理“历史是什么”的主题,以及基于这个主题扩展出来的研究历史应遵守什么原则。全书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自出版以来广受学者和学生的好评,多年来不断再版。作者在书中将历史区分为“作为事件的历史”和“作为记述的历史”,分别标记为历史(甲)和历史(乙),以此为横轴,以作为统一体、行动、观念、论述、知识、遗迹、事件、顺序、理论、形而上学的历史这十个透视角度为纵轴,内容涵盖了从古至今历史研究中所有可能面对的概念和问题。全书不仅澄清了历史的本质、作为记述的历史、作为事件的历史、历史理论及其相互之间的互动等等学理上的问题,也注重如何使用证据这种方法论层面的传授。另外,书中虽然涉及大量不同历史学派的历史观点,但是作者力图避免学术术语的使用,尽量以富含常识的日常语言论述,直触和直面问题的核心关键。因此,本书虽然名为导论,所述却务求广博,行文晓白通畅,足以作为从事历史研究人员的首选入门指南。【作者简介】迈克尔·斯坦福(MichaelStanford),英国历史学家,曾获历史与哲学双学位,长期执教于西英格兰大学(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England),担任该校资深历史讲师多年,直至1983年退休。退休之后致力于撰述史学著作,先后出版了三本书:《历史知识的本质》(TheNature of Historical Knowledge,1986,Blackwell)、《历史研究导论》(A Companionto the Study of History,1994,Blackwell)、《历史哲学绪论》(An Introduction to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1999,Blackwell)。刘世安,淡江大学历史系及欧洲研究所毕业。主修西洋上古史及西洋近现代史,现任淡江大学和佛光大学历史学系兼任讲师。译作有《史元: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意象》(麦田,1999)、《秘密德国》(麦田,2009)。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历史研究导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0040474
如需购买下载《历史研究导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224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历史研究导论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于2011.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061 的主题关于 史学-研究方法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