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8.0
本书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绪论介绍了该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上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几种典型刑事诉讼模式在代表性国家的演进以及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其中重点分析了制约刑事诉讼模式发展或转型的深层次因素。下篇在客观分析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模式的缺陷基础上,探讨了法律移植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国际法优先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选择、宪法修改与刑事诉讼模式定位等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提出建设性意见。
绪论上篇 第一章 大陆法系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 第一节 古罗马刑事诉讼 第二节 古日耳曼刑事诉讼 第三节 纠问式诉讼在教会法中的兴起 第四节 纠问式诉讼的盛行——法国 第五节 法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形成 第二章 英美法系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 第一节 英国刑事诉讼 第二节 美国刑事诉讼 第三章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 第一节 我国纠问式诉讼——我国纠问式诉讼盛行原因探究 第二节 我国纠问式诉讼盛行原因之分析 第三节 清末刑事诉讼转型
绪论上篇 第一章 大陆法系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 第一节 古罗马刑事诉讼 第二节 古日耳曼刑事诉讼 第三节 纠问式诉讼在教会法中的兴起 第四节 纠问式诉讼的盛行——法国 第五节 法国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形成 第二章 英美法系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 第一节 英国刑事诉讼 第二节 美国刑事诉讼 第三章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 第一节 我国纠问式诉讼——我国纠问式诉讼盛行原因探究 第二节 我国纠问式诉讼盛行原因之分析 第三节 清末刑事诉讼转型 第四节 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形成 第五节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的刑事诉讼模式——以强职权主义为基调的混合式诉讼下篇 第一章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从形式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角度分析 第一节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从形式理性的角度分析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从价值角度的分析 第二章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从诉讼文化层面的分析 第一节 我国刑事诉讼文化论纲 第二节 诉讼文化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转型 第三章 刑事诉讼法律移植与我国本土资源关系的协调 第一节 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概论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正当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的协调 第四章 国际法优先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 第一节 刑事诉讼国际法优先原则 第二节 国际法优先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第三节 国际法优先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 第五章 宪法修改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第一节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刑事诉讼目的再定位 第二节 《宪法》修改与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第六章 我国刑事诉讼结构的调整
一个国家选择何种刑事诉讼模式,受政治权力结构、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时代思潮、刑事政策等在内的多重因素制约。本书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入手,以文化的共性和相异性、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的协调、国际法优先原则、宪法修改对刑事诉讼制度的影响等为视角,厘清我国刑事诉讼应当选择何种模式。本书秉持的观点有:第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缺陷不仅表现为价值单一化,而且还表现为缺失形式理性化,即法律本身缺乏体系性和权威性。因此,刑事诉讼模式实质意义上的转型要求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否则,这种改革很有可能失败。第二,改革应当遵循有限理性的思路和渐进的方式,妥善处理法律移植与本土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主张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应当考虑本土的情况,尤其是草根阶层的诉求。第三,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模式是“强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的混合,而改革应当摒弃强职权因素,建立以职权主义为基调,适当吸收当事人主义内容的“混合式”诉讼模式。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诉讼与仲裁论丛 | ||
9787301132845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5.204 的主题关于 刑事诉讼-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