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

鲁迅小说

鲁迅, 著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16.5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精选了鲁迅的部分小说,并加以精当的评析。

书籍目录: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一件小事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故乡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幸福的家庭

祝福

肥皂

在酒楼上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离婚

弟兄

补天

奔月

铸剑

非攻

理水

采薇

起死

出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灿烂星空中,群星闪耀,其中有一颗明星最为光彩夺目,放射出恒久的艺术光芒,这就是鲁迅及其文学创作。20世纪中国作家创作的影响力,没有谁能够超越鲁迅。然而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又决定了我们真正认识这位文学大师的艰难。鲁迅坚决地剖析国民的弱点,深刻地启迪民族的自省。主张改造“国民性”是鲁迅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文学创作的思想基础。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其小说创作的实绩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结集为《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主题。

鲁迅主张改造国民性的思想由来已久。1898年,康梁鉴于维新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认识到中国国民性中愚昧、落后、不觉悟的弱点,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主张。鲁迅在这一时期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但是又有许多不同,他提出了“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性而排众娄数”的独立见解,其核心是重视国民精神的改造和提倡个性的解放。1902年鲁迅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其间他与挚友许寿裳经常谈到三个相连的问题:一、什么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鲁迅确是一位思想的先行者,他立志学医,从科学人手,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后又认识到“我便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一生都在致力于文艺运动  国民性弱点的揭露、研究和改造,从未停止过。

拷问国民灵魂最深刻的力作当推《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仅有的一部中篇小说,是他所有小说中酝酿和构思时间最长,立意最深广的作品。鲁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就明确提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阿Q已成为现代国民灵魂的化身,是数千年封建统治下形成的国民弱点的集中体现者。阿Q具有十分复杂的性格,质朴而又狡黠、自尊而又自贱、保守而又趋时、蛮横而又卑怯、敏感而又麻木,其性格最主要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即在现实的失败和幻想的胜利的矛盾冲突中,将自己分裂成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任人欺侮,无不失败;在幻想中妄自尊大,无不胜利。“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严重的国民性痼疾,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鲁迅通过这一典型性格的塑造,来呼唤整个民族的自省。

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里所说的“病态”指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弊病,即中国国民性的弱点。《狂人日记》是鲁迅作为小说家成熟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里程碑。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其深刻性还在于小说展示了沉默国民灵魂里弥漫着的“吃人”的血腥气息。参加吃人的既有封建传统的维护者,还有封建统治蒙蔽下的一般群众,他们同时也是被吃者。“狂人”是现代社会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然而愚弱的民众没人理解他,纷纷加入吃人的行列中,这是启蒙者的悲哀,更见中国国民性的弱点。这里的“吃人’’绝不仅仅是肉体的消亡,更是精神的吞噬。小说《药》中启蒙者夏瑜的鲜血被做成人血馒头,成为救治被启蒙者华家的“药”,没有人理解他的启蒙思想。启蒙者被“吃”,忍受着肉体和灵魂的双重痛楚,具有深广的忧愤。华老栓和看客的麻木是中国下层人民精神世界的普遍状态。《风波》中的七斤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对封建统治不满,然而他不清楚张勋复辟的反革命性质,一味担心没有辫子做不成顺民,要掉脑袋。风波过去之后,他又过上了和以前一样的生活。《故事新编》中仍然延续了这一思想主题,《非攻》中墨子历尽千辛万苦帮助宋国解除了危难,不计报酬,然而墨子回国途中,却遭到了宋人无礼的榨取。这是在当时社会中启蒙者的命运,麻木的病态社会的人们消解着启蒙者的功绩。

在鲁迅小说中我们还看到了一系列的“看客”形象。他们具有愚昧、麻木、不觉悟的国民性弱点。《孔乙己》中的掌柜和酒客们是孔乙己人生悲剧的看客,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有的只是嘲讽和奚落。《明天》中帮助单四嫂子办理丧事的人对苦难和死亡习以为常地冷漠。《头发的故事》中“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的国民,他们的愚昧与落后造成了与辛亥革命的距离,使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无人纪念。《祝福》中分享祥林嫂亡夫丧子之痛的无聊的人们。《示众》中各色无名看客的麻木、无聊。《铸剑》中麻木的百姓对暴君棺木跪拜不已……他们对不幸和苦难保持着冷漠、麻木的心态。这类人的思想中都有一种奴性,盲目遵循旧观念、旧传统。他们在盲目中害人害己,不自觉地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传统。如不彻底改变国民愚弱的灵魂,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社会的进步。

鲁迅小说中还刻画了一系列精神上遭遇危机的知识分子形象。《白光》中通过对陈士成多次应考不第出现的幻景的描写,展现了他中举希望破灭后严重的心理危机。《在酒楼上》刻画了当年激进的知识分子在与顽固势力经过几次交锋之后,迅速败下阵来,变得感伤而颓唐。《端午节》中刻画了一位持“差不多“思想的知识分子方玄绰,软弱,缺乏行动的勇气,在苟且偷生中混日子。鲁迅指出了这种国民性的痼疾,并提出了对国民性的改造。

鲁迅的眼光重在表现病态社会的人精神上的痛苦,农民侧重表现精神的愚昧落后,知识分子侧重表现精神的危机,总体展现对现代国民灵魂的拷问。

不应该忽视的是,鲁迅小说中还有一部分作品对美好人性的理解与向往。《一件小事》中的车夫,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地对待老妇人。《社戏》中可爱的农村少年和热情的六一公公,展现了古朴自然的人性。这是鲁迅追求和向往的,所以他在看到美好人性遭到毁灭时非常心痛,《故乡》中闰土的变化不正是美好人性在黑暗社会被毁灭的明证吗7在《兔和猫》中鲁迅对于弱小生命的热爱,超越了国家、种族和人类。同时,鲁迅的内心也是悲凉的,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生命的无视,他提出的改造国民性的道路还很艰难和遥远。鲁迅对整个民族的忧患意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必将深刻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社会各界深深哀悼,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民族魂”。郁达夫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有可为,也因为鲁迅之一死,使人看出来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适逢鲁迅逝世70周年,鲁迅提出的改造国民性的主张至今仍深深地拷问着每一个国人的灵魂。

2006年4月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容摘要: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美、励志、成长、成功等多个热点话题,并附有名师的精彩评析。细细品味,点燃智慧的澄净心灯;慢慢诵读,开启人生的芳香之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灿烂星空中,群星闪耀,其中有一颗明星最为光彩夺目,放射出恒久的艺术光芒,这就是鲁迅及其文学创作。  鲁迅的作品,承载着他的精神,是我们民族血脉中最鲜活的血液。让我们共读鲁迅的作品,去悉心感受来自灵魂深处那痛苦的警醒与坚韧的批判。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鲁迅小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名家精品阅读之旅
7807024178
如需购买下载《鲁迅小说》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长春出版单位吉林文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6.5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鲁迅小说是吉林文史出版社于2006.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10.6 的主题关于 鲁迅小说-选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