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9.0
大约在1750~1950年的200年间,欧洲经济社会谱写了以创新、竞争为基调的多元变奏曲——工业化。在由技术推动的结构调整及由此带动的劳动力流动与资源配置重组以及城乡结构变动的过程中,“去中心化”“就地城镇化”在城市病防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了关键的贡献:前者通过经济社会政治资源、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分布均等化和区域城乡同质化,削弱了主要大城市的“资源中心”地位,促进了就业分散化和地区的均衡发展;后者以小城镇发展与“过渡地带”为特征的就地产业创造为主线,缓解了过度集中引起的城市病;而双轨制、多元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模式则催生了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劳动力,为世界品牌创建贡献了坚实的基础。 在由发达国家倡导的知识产权保护逐渐蔓延到各个领域的时代,经济发展的教训与经验则得以留在他们触及不到的角落,成为我们可以免费获得的极少数资源之一。如果可以将欧洲视作一面镜子,那么,透视其工业化、城镇化与劳动力流动等一系列“问题—对策”的发展过程及其效率与公平、市场与国家的跷跷板困境,我们可以获得一种逻辑经验,并必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日臻完善。
第一章 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机制
第一节 关于农业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理论模型评述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机制(对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的扩展)
第二章 欧洲农业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第一节 决定因素:技术进步
第二节 供给能力:农业技术进步
第三节 吸纳能力:非农产业的发展
第四节 挤出效应: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演变
第五节 社会容量因素:公共产品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
第六节 制度因素:政府治理的必要介入
第三章 欧洲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共性与趋势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中农业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流动的共性与趋势
第四章 劳动力流动与城市病:症结及其缓解
第一节 失业问题:吸纳能力与释放能力的非对称性
第二节 社会失衡问题
第三节 劳工住房问题
第五章 从过去到未来:欧洲的经验是否对症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
第一节 就地城镇化——是否适用于中国?
第二节 欧洲“效率与公平”的跷跷板——德国案例的启示
第三节 去中心化——缓解城市病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德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制度基因与借鉴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拐点,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命题,而劳动力的结构变迁进而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则是工业化的程式化特征。这一程式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持续地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流动。《欧洲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劳动力流动》系统论述了欧洲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机制、动因、共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试图回答五个问题。
大约在1750-1950年的200年间,欧洲经济社会谱写了以创新、竞争为基调的多元变奏曲——工业化。在由技术推动的结构调整及由此带动的劳动力流动与资源配置重组以及城乡结构变动的过程中,“去中心化”、“就地城镇化”在城市病防治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做出了突出关键的贡献:前者通过经济社会政治资源、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分布均等化和区域城乡同质化,削弱了主要大城市的“资源中心”地位,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分散化和地区的均衡发展;后者以小城镇发展与“过渡地带”为特征的就地产业创造为主线,缓解了过度集中引起的城市病;而双轨制、多元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模式则促进了劳动力的有效流动,催生了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劳动力,为世界品牌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由发达国家倡导的知识产权保护逐渐蔓延到各个领域的时代,经济发展的教训与经验则得以留在它们触及不到的角落,成为我们可以免费获得的极少数资源之一。如果可以将欧洲视作一面镜子,那么,透视其工业化、城镇化与劳动力流动等一系列“问题一对策”的发展过程及其效率与公平、市场与国家的跷跷板困境,我们可以获得一种逻辑经验,并必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中日臻完善。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欧洲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劳动力流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 ||
9787509747957 如需购买下载《欧洲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劳动力流动》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7 × 2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欧洲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劳动力流动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3.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450.9 ,F299.502.1 的主题关于 工业化-研究-欧洲 ,城市化-研究-欧洲 ,农业劳动力-劳动力流动-研究-欧洲 的书籍。